臺北地院裁定出爐 說明柯文哲不予羈押理由
完成交保的民衆黨主席柯文哲在柯妻陳佩琪及立委等人陪同下步出北院。柯文哲一路保持笑臉,妻子陳佩琪時而勾手緊跟在後,熱情粉絲小草上前握住柯文哲的手,現場秩序一度混亂緊張。聯合報系記者林俊良/攝影
臺北地院今天公佈裁定的9項理由,說明前臺北巿長、民衆黨主席柯文哲,雖有串證、逃亡之虞,但現階段以高額具保、電子監控、境管及禁止接觸等方式,可作爲羈押替代手段。
臺北地檢署偵辦京華城案與政治獻金案,26日依收賄、圖利、背信與公益侵佔等罪起訴柯文哲等11人,並對柯文哲求刑合計28年6月;臺北地方法院先前裁定新臺幣3000萬元交保,經臺灣高等法院撤銷發回,臺北地院重開接押庭,29日深夜裁定柯文哲7000萬元交保並電子監控。柯文哲妻子陳佩琪今天辦保完成,與柯文哲微笑步出法院。
針對柯文哲部分,臺北地方法院今天公佈裁定,首先指出,檢察官雖指同案被告許芷瑜是經柯文哲指示而逃亡在外,並稱許芷瑜涉案甚深,但是檢方並未指明許芷瑜於本案起訴事實中的涉案情節究竟如何,而且目前本案其他同案被告及證人也未提及許芷瑜在本案的角色,因此不能認爲在許芷瑜到案前,即有羈押柯文哲的必要。
第二,檢察官指柯文哲曾爲臺北市長,現在是民衆黨黨主席,對同案被告、證人具實質影響力,且他在處理民衆黨黨務工作期間,仍會接觸本案證人、證據資料的高度可能;但是依照柯文哲在訊問時所述:「我必須辭掉民衆黨黨主席,否則民衆黨無法運作,但程序也要走完,我希望一個禮拜之內把事情處理好」等語,另參酌在柯文哲辭任黨主席前後,與本案證人「因工作必須而接觸」情形,已經會大幅降低,能否以此認爲有羈押必要,則有疑義。
第三,檢察官稱證人陳佩琪與柯文哲是夫妻關係,明顯有勾串可能,但是對於檢察官所指陳佩琪只涉本案的待證事實,柯文哲於訊問時,整體而言也均不爭執,自無依此認爲有羈押必要。
第四,檢察官雖提及柯文哲於113年8月15日使用許芷瑜爲其申辦的手機門號,設定手機名稱爲「羅廷𬀩」,但是柯文哲與本案辯護人即律師鄭深元聯繫案情時,隨後即表明身分,顯示此部分其無隱匿身分意思。且就算柯文哲與許芷瑜關係密切,此一事實也與勾串共犯、證人不同。
第五,檢察官認爲柯文哲與同案被告沈慶京利害關係一致,有高度勾串可能,但是他們就檢察官所指的犯罪嫌疑事實,已經過檢察官於偵查中多次訊問,並就相關疑點加以質問,因此柯文哲與沈慶京供述、答辯是否可採,這部分屬於法院後續證據取捨的事實認定問題,而不能以此認爲有羈押柯文哲的必要。
第六,柯文哲雖然擔任政黨領袖具有相當的權勢及影響力,但本案相關重要證人,已經偵查中具結,難僅以位居要職這項原因,即推斷有對證人證詞有實質影響力;因此,以其身分而論,爲避免他跟本案其他被告或證人就案情有所討論或指示,而妨害真實發現,已命令除日常家庭生活及工作所必須外,不得有任何接觸同案被告、證人之行爲;柯文哲也當庭表示絕不與工作人員提及任何攸關本案事項,證人部分也絕不會有私下聯繫行爲。
第七,檢察官偵查完備後提起公訴,已清楚指出柯文哲本案涉犯罪嫌之範圍,且提出證據佐證,之後法院審理時,共犯或證人說法若有翻異,則屬證據證明力的判斷問題。依本案具體情形,若以上述情形,即認有羈押柯文哲必要,恐怕過度限制刑事被告的人身自由及防禦權,而有違反比例原則之虞。
第八,參酌柯文哲涉案情形、犯罪惡性,本案所致法益侵害程度、犯罪所得金額(詳如起訴書犯罪事實欄所載)以及逃亡可能性等因素,認定柯文哲如能向法院提出相當的保證金供擔保,併爲相關防逃、禁止不當與同案被告、證人接觸措施,應可達到替代羈押目的,且對柯文哲應有相當程度的心理約束力,而無羈押必要。
第九,爲確保日後審理及執行程序的順利進行,考量國家刑事司法權的有效行使、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權衡對柯文哲名譽權、身體健康及生活狀況影響,對其等居住遷徙自由權受限制程度等情形,有對柯文哲限制出境、出海及限制住居的同時,施以電子腳環、個案手機等科技設備監控的必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