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馬利亞霍亂爲害
東非國家索馬利亞正面臨嚴重乾旱,十餘萬難民被迫逃離家鄉,前往難民營尋求援助,然而,在難民營等待他們的卻不是生存的希望,而是更無情的死亡。
■In that vacuum, sanitation facilities fell behind more immediate needs such as getting food, and now aid workers are trying to stay ahead of the cholera outbreak's curve.
在非洲東部的索馬利亞,男子艾夫丁剛挖好一座小孩子的墳墓,他已感到精疲力竭,汗水溼透了上衣,他雙掌朝天,瞇起眼睛看向毒辣的太陽,他的聲音忍不住顫抖,「我今天上午就挖了3座墳,這個月已經挖了超過20座,到底爲什麼?」 這個問題最直接的答案就是霍亂。在索馬利亞西南部城市拜多亞(Baidoa)附近的難民營,將近16萬名難民聚居在此。他們因爲嚴重乾旱帶來饑荒,被迫逃離原本居住的村莊,可是難民營的衛生條件極差,又沒有廁所,難民只能隨地方便,來自排泄物的細菌可能因此污染食物及飲水,加上零星降雨在乾枯的大地上留下惡臭的水窪,霍亂快速傳播,抵抗力最差的兒童往往難逃病魔的無情襲擊。
這波難民潮源自去年11月,連續2年的乾旱氣候讓存糧幾乎耗盡,光是在今年4月,就有5.5萬人被迫遷入難民營,現在幾乎已經沒人留在乾旱肆虐的鄉村地區。
國際援助組織受阻
索馬利亞上次發生大旱是2010年底到2012年初,這場大旱奪去了26萬條性命,大部分都在拜多亞附近。當時,控制索國西南部大部分郊區的伊斯蘭激進團體「青年黨」(al-Shabab)對國際援助組織充滿敵意,因此居民亟需的救命糧食與飲水幾乎不可能運送到這些地區,只能運至政府控制的城市。
當時,拜多亞屬於青年黨控制的地區,難民只能拖着虛弱身軀長途跋涉近200公里,前往首都摩加迪休(Mogadishu)的難民營,甚至是前往肯亞或伊索比亞尋找一線生機。現在,拜多亞已被政府軍收復,國際援助組織也得以在此提供人道協助。
目前,索馬利亞的一半人口、高達600萬人仰賴人道援助過活。由於許多難民在拜多亞附近的私人土地上自行搭建帳棚居住,難民營規模不斷擴大,自今年1月至今,霍亂及其他由不潔飲水傳播的疾病案例數量已超過2萬起。
當地難民營並非由聯合國直接管理,而是由難民自行使用援助機構提供的款項購買糧食。難民認爲,拿錢購買糧食纔是他們的優先要務,基礎衛生設備的建設因此不斷延宕。聯合國索馬利亞人道援助計劃負責人杜克萊克表示,「我們一直嘗試與難民營所在地的地主協商,希望說服他們同意我們興建簡易公廁,但有些人真的很固執」。
「不過,待在難民營還是有個很大的好處。生病的難民可以去醫院的霍亂治療中心就醫,霍亂不是很難治癒的疾病,只是必須得在爲時已晚前進行治療。就我們所知,生活在青年黨控制地區的難民,因霍亂而死亡的比率要比生活在其他地區的難民高上4.5倍」,杜克萊克說。青年黨控制地區的難民染上霍亂等相關疾病的比率,則是其他地區10倍以上。
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統計,索馬利亞共有27.5萬名兒童嚴重營養不良,他們死於霍亂及麻疹等疾病的機會比其他國家的兒童高了9倍。在拜多亞,72%的難民家庭有5歲以下的兒童,當地醫院雖然可獲得國際援助組織提供的醫療物資,也挽救了無數條性命,但還是很多難民排斥就醫,也有不少人寧願相信傳統民俗療法,錯失救命機會。 當地50歲婦女法杜瑪受女兒之託,照顧6名孫子女,但他們僅在拜多亞的難民營中住了1個星期,2個孩子就開始腹瀉不止,另外4個孩子則染上了麻疹。
如今,難民只能祈求旱象隨着雨季的來臨而紓解,讓他們早日回到自己的家。一般而言,每年4月就是雨季的開始,但目前,乾枯龜裂的土地仍然看不到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