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我國海洋經濟競爭新優勢,委員專家們強調了四個字!
“我國深遠海養殖創新團隊數量不夠多,科創平臺能級相對不高,水下感知領域核心技術等‘卡脖子’問題突出。”
“深遠海海況複雜惡劣,對海上風電機組技術裝備要求更高,需着力突破漂浮式基礎、柔性輸變電等深遠海核心裝備和關鍵技術瓶頸。”
“海水淡化產業在創新能力提升、產業鏈構建、規模化應用等方面還存在問題,應強化海水淡化綜合利用產學研深度融合,深化產業鏈和人才鏈融合,推動科技創新與技術成果轉化應用。”
在11月26日召開的全國政協“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雙週協商座談會上,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和專家在發言中聚焦海洋科技創新。將海洋科技創新作爲經略海洋的關鍵支撐,立足海洋科技發展前沿,通過科技創新推動海洋產業集羣能級提升,塑造我國海洋經濟競爭新優勢成爲大家的共識。
不僅是與會人員,在此前提交的有關這一主題的協同調研報告中,科技創新對於發展海洋經濟的引擎作用也被反覆提及,遼寧、山東、廣東三省政協紛紛呼籲全面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嶗山國家實驗室主任吳立新表示,海洋是高科技、高投入、高產出的戰略要地。因此,圍繞國家海洋強國重大戰略需求,應發揮以國家實驗室爲龍頭的戰略科技力量作用,踐行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組織交叉性、綜合性的“大兵團”開展協同攻關,協同推進科學、技術與工程一體化發展,深化新質生產力和新質戰鬥力融合創新。
全國政協委員、青島海洋科技中心海洋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功能實驗室主任孫黎強調了創新平臺建設的重要性。她建議加快推進海洋領域國家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佈局,加快完善海洋領域國家實驗室體系,建立省部級實驗室,組建高層次專家隊伍和科研團隊聯合攻關,突破“卡脖子”理論難題和技術瓶頸。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大學黨委書記任少波認爲,應統籌海洋領域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改革。“加強‘政策鏈’‘服務鏈’的頂層設計,積極培育海洋科技戰略力量和領軍企業,支持企業協同高校、科研機構等打造創新聯合體。同時,重視海洋領域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的設置,建強科學引領、技工結合、協同創新的新興海洋學科和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涉海學科羣,聚焦海洋需求引導校企共育人才、共謀創新。”
從“奮鬥者”號創造10909米載人深潛的里程碑紀錄到“深海一號”使我國深水油氣田開發能力從300米提升到1500米,從我國首艘大洋鑽探船“夢想”號正式交付到國內首座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海油觀瀾號”成功投運,我國海洋科技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歇。委員們表示,要加快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凝聚各方力量,持續推進海洋科技向深向遠,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記者:呂巍
文字編輯:楊智嘉
新媒體編輯:楊明珠(實習)
審覈: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