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規模增逾十倍 券結基金駛入“快車道”

12月8日,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強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管理的規定(徵求意見稿)》。《規定》的發佈,讓證券公司結算模式基金再次引發市場關注。

自2019年試點轉常規以來,券結基金規模增長逾10倍,除了不少新基金選擇這一交易結算模式外,還有不少老基金選擇轉換爲該模式。

在業內人士看來,券結模式將推動券商打造交易、結算、託管、投研、代銷一站式的機構主經紀商服務,助力財富管理轉型。券商結算模式將與託管行結算模式長期共存,進一步形成更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券結基金規模逐年增長

一位券商業內人士介紹,券商結算模式全稱爲“證券公司結算模式”,是一家公募基金選擇一家券商作爲主代銷商和交易結算服務商。一般而言,公募基金管理人主要採用兩種結算模式,託管行結算模式和券商結算模式。

在託管行結算模式下,公募基金租用券商交易單元,所有交易指令爲直接發送至交易所,託管與結算均由託管行承擔,券商在其中的作用僅是一個簡單的“通道”。而在券商結算模式下,公募基金交易指令由基金公司先傳至券商中央交易室,再由券商分發至交易所,券商不再扮演“通道”角色,包括基金交易、託管、結算均通過券商實現。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11日,以基金成立日計算,今年以來新成立券結基金226只(不同份額合併計算,下同),新成立券結基金規模合計1474.33億元。今年以來,新成立基金1178只,從數量來看,新發券結基金佔全部新發基金的19.19%。

除了新成立基金外,部分此前成立的基金也由託管行結算模式轉換爲券結模式。11月18日,諾安基金、申萬菱信基金等發佈公告稱,旗下有基金完成證券交易結算模式轉換,均由託管人結算模式改爲券商結算模式。此外,11月以來,東海基金、鵬華基金旗下有基金已轉換成券結模式,另有安信基金、金信基金等旗下基金擬轉換成券商結算模式。

券商結算模式於2017年底啓動試點,於2019年初由試點轉常規。Wind數據顯示,2019年末,券結基金的數量爲87只,規模爲574.41億元;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共有券結基金915只,總規模接近7000億元。與2019年末規模相比,券結基金規模四年增長逾10倍。不過,雖然券結基金規模逐年增長,但佔總規模比重依然較小。

推動券商業務轉型

“這就像撬動了槓桿,若券商代銷賣了某基金10億元,其他渠道賣了30億元,最終就有40億元的資金在券商系統交易,都可算進券商交易量,所以,券商是非常有動力做這件事的。”一位資深基金業內人士王寧(化名)表示。

“公募基金參與券商結算模式積極性提高,一是因爲看重券商的銷售能力,有利於促進‘散戶機構化’,二是得益於券商財富管理轉型的快速發展,能夠擴大基金產品投資者範圍。”王寧說。

儘管券商結算模式目前僅佔很小的比例,但一家券商相關業務負責人李華(化名)認爲,該模式可以帶動券商經紀業務和託管業務發展,推動券商打造交易、結算、託管、投研、代銷一站式的機構主經紀商服務。此外,在綁定優質基金經理的情況下,通過定製券商結算模式產品,也可提升證券公司財富管理品牌的市場影響力。

李華認爲,在這種結算模式下,券商不再僅是公募基金的“通道”,而是真正爲其提供“支持和服務”,即爲基金公司提供銷售、交易、結算、託管、研究等一系列服務。這一轉變對券商IT系統、投研能力和整體運營效率都提出更高要求。公募基金選擇合作券商時將綜合考慮券商的IT、託管結算、研究和代銷等多方面能力,綜合實力強的頭部券商將佔據優勢。

兩種模式將長期共存

“資金交收和數據傳輸是託管行結算模式和券商結算模式的兩個主要不同點。”一位券商託管業務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託管行結算模式下,管理人的所有交易指令都直接發送至交易所並接受中國結算數據,交易速度和結算數據接收速度快。在券商結算模式下,管理人交易指令先傳至券商中央交易室,再由券商分發到交易所,交易速度和結算數據接收均較慢。

某基金經理透露,一隻基金一般都會預留一部分現金倉位,以應對客戶的贖回。在託管行結算模式下,這部分現金可在銀行購買存款、國債等流動性較好的工具,在券商結算模式下,券商能給予的投資工具較少。

“這只是很小的顧慮。”他表示,在券商結算模式下,交易鏈條過長,產品交易和持倉數據也會在券商留痕。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兩種交易結算模式各有千秋,都是爲了適應公募行業發展壯大後不同產品業務需求,進一步豐富公募基金與證券公司、託管人的業務選擇。預計兩種交易結算模式將長期共存,進一步形成更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