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權轉乾坤-私募股權基金出場後之企業後效及發展現況
私募股權基金可分成投資公司初期的創投基金、成長期的成長基金、收購具控制力股權爲標的之收購基金、協助陷入困境公司的重整基金及具資金融通性質等其他類型之私募基金。其中,部分的私募股權基金由於提供企業中長期資金,故在投資期間內,會積極引入外部豐沛資源、吸引具國際企業運營資歷、熟悉資本市場運作的專業人才,協助家族企業傳承接班或是加速組織業務重組。
從過往國際私募股權基金投資臺灣企業的案例看來,不少私募股權基金從開始投資、注入資源乃至於出場後對企業後效尚屬正面,也的確創造出股東、私募股權基金、員工及投資人等多贏的局面。
以臺灣專業制鎖及五金用品的東隆五金爲例,其因家族股東理念不合,曾發生經營權之爭,而擴張信用的投資行爲與房地產多角化效益不彰,讓其於1998年爆發違約交割事件,旋即於隔年下市。香港匯豐私募股權基金團隊評估東隆雖有嚴重資金缺口,但本業上仍具競爭力,決定入主改造。2002年初匯豐延攬前中鋼董事長組建新的經營團隊,先處分資產償債,並重新定位從生產導向轉爲行銷導向,同時導入IT系統以提升生產效率,並與美國大廠百得(Black & Decker)合作。2006年匯豐協助獲利率明顯改善的東隆申請上櫃,成功重返資本市場。
不只是傳統制造業,私募股權基金對於臺灣金融業也進行過類似的體質改造。2005年,雙卡風暴的卡債呆帳讓大衆銀每股淨值降到7.5元;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更重創其營運,使大衆銀財務狀況雪上加霜,因此大衆銀與國際私募股權基金凱雷達成協議,由凱雷注資215億元並組建新的經營團隊,積極改善營運體質,讓備抵呆帳覆蓋率從22%提升到80%以上,資本適足率也從8.6%增高到11%。此外,大衆銀除了調整國內分行據點,亦積極往海外市場擴張,成立香港分行並進軍越南市場。2015年,元大金以565.5億元入股大衆銀,凱雷成功出場。
除了企業面臨危機時私募股權基金介入改善外,臺灣隱形冠軍復盛應用也創造另一個轉型成功的佳話。復盛成立於1964年,系一間財務體質健全、營運狀態良好的高爾夫球杆頭製造商,被收購下市前連續四年營收逾80億元,每股盈餘皆超過2元。過去復盛曾靠併購持續成長,但未得資本市場認同,爲加速轉型國際化,於2008年,決定聯手橡樹資本下市改造。橡樹資本入主後,復盛進行組織轉型,將原主要運動器材、電子和機械三大業務分拆成獨立公司,並於2012年併購德國空氣壓縮機制造商ALMiG。在歷經下市、分拆、海外併購後,復盛站穩世界高爾夫球杆頭代工產業的龍頭地位,2018年,復盛應用重返資本市場,而橡樹資本則藉機出場。
由上述幾個案例觀之,臺灣不乏具深厚底蘊或獲利能力佳的優質企業,在商業環境的改變下,往往面臨接班和轉型等諸多挑戰,而引入私募股權基金或可爲企業帶來另一個改變的力量與相應的資源,這些資源不僅包含經營效率提升、策略方向選擇以及全球化資源與視野,也可運用私募股權基金於全球的佈局與人脈,讓企業可以順勢搭上國際產業鏈,並提升股東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