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爾茨親自下場,對歐盟施加壓力:德國要求中歐“必須達成協議”

這一回,德國是真的着急了。

在馮德萊恩的推波助瀾下,歐盟出臺了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加稅政策,明目張膽的逆全球化。

這件事受影響最大的無疑是工業大國德國。它是“真的有一頭牛”。

隨着歐盟增加關稅的最後期限越來越近,朔爾茨選擇了親自下場……

歐盟突然對中國產電動車出手明顯是出力不討好的,根本得不到任何的好處。

歐盟這次關稅預期要加5年。而2030年歐盟就要全面禁售燃油車了。屆時電動車就是剛需,歐盟的汽車產業如果不能趁着這4年和中國合作,那將來就只能面對更加先進的中國汽車的傾銷。

就算2029年宣佈延長關稅,到時候也是歐洲消費者自己承擔關稅。

既然如此,歐洲人爲啥幹這種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事情呢?馮德萊恩全家美國人,難道歐盟國家的領導人也都是全家美籍不成?

答案很簡單,這就是法國和意大利針對德國的局。

搞出這麼個關稅,可以起到一石三鳥的作用。

其一,按照歐洲人的簡單邏輯,如果他們對中國的電動車加收關稅,那麼處於對等原則,中國應該也向歐盟的燃油車加徵關稅纔是。

而“好巧不巧”,歐洲在中國買的最多的燃油車是德系車。

其二,德國這個“老滑頭”一直在加強投資中國的電動車企業,甚至圖謀搞出全資企業來。這樣一來,2030年一到,德系車就實現了燃油車到電動車的無縫轉換,照樣掙大錢。

其三,歐洲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逼着中國同意“市場換技術”。

這樣等到2030年,法國、意大利等國也有了自己的先進電車產業,不讓這份蛋糕完全被中國和德國吃了。

而立陶宛等同樣投了贊同票的小國,則是單純的在給美國當狗。

德國知道這是給自己挖的坑,直接十分大聲的表示反對,而中國也的確沒有上當,逮住法國的白蘭地進行報復。

法國則不出意外的堅持了光榮傳統,沒過幾天法國外長就主動給中國外長打電話,聲稱:

問題是,這件事在歐盟通過了,就不是法國一個國家改變想法就能夠改變的。

到十月底,增加關稅的決定就要正式生效了。

前日,有記者在商務部發佈會上詢問中國就電動車關稅的談判進展,發言人何亞東明確表示:

也就是說,如果到時候還是達不成協議,那歐洲生產的燃油車就要倒黴了。

於是我們能夠看到,着急了的舒爾茨選擇了親自下場。

舒爾茨在德國聯邦議會公開批評了歐盟對華電動車加徵關稅的政策,稱歐盟十幾個成員國和許多德國汽車製造商高管都反對對華電動汽車加徵關稅,呼籲歐盟和中國儘快形成相關解決方案。

不過,雖然舒爾茨親自下場,這件事出現轉折的概率也不是很大。畢竟,當年中國寧願自己吃虧也要推行的中投歐資協定都被歐盟自己攪黃了,現在歐盟會自己打自己的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