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成批製造「中恐新娘」

爲啥這一陣中式新娘妝被熱議?

這個綜藝給了我們答案。

在一檔名爲《手藝人大會2》的綜藝節目上,專業化妝師以“新娘妝”爲主題完成妝化,最終呈現的效果卻讓評委和觀衆都大驚失色。

中式新娘妝更是被網友銳評——

已到“中式恐怖”的程度。

從中式新娘到中式恐怖要多遠?——一集美妝綜藝就可以。

《手藝人大會2》是一檔美妝職業競技類真人秀節目,這節目的搶位賽520特輯選擇了新娘妝容造型主題,分中式新娘和西式新娘兩組。

西式新娘的造型中規中矩,雖然不驚豔,但四平八穩。

中式新娘這邊就熱鬧了。

有化妝師想營造清爽而自然的氛圍,但妝面不整潔,給人種沒有抹勻的即視感。

有化妝師爲新娘挑選了華麗的服裝和頭飾,卻選了個淡妝造型,導致人完全壓不住衣服。

爭議最大的模特,從新娘到新郎都不滿意,新娘直接就把不高興寫在了臉上。

相比前面兩位,她的妝感是最重的,濃妝不但沒有爲新娘個人提氣,反而像個假面般糊在了她的臉上。

新娘的長相小家碧玉,完全可以通過化妝放大她身上嫺靜的氣質。但濃妝之下,個人特質已蕩然無存。她面部的高光更是濃厚到即使是攝影棚的燈光都照不散的程度。現場評委的意見,太嚇人了。

客觀上講,中式新娘妝想要化得好看比西式要難很多。

中式美妝不好畫,中式新娘妝尤其難畫,究竟難在哪裡。

一是細節要求高,任何一點偏差都可能影響整體效果;二是色彩搭配難度大,由於中式新娘常用正紅色,要做到色彩濃郁且自然就需要對色彩的把握;三是造型搭配,前面說過,中式審美追求整體的和諧,要將中式新娘妝容與複雜的服飾和髮型完美匹配,就需要考慮整體的協調性,也就增加了化妝的難度。

此外,中式審美講究渾然天成,追求的不只是造型到妝容到服飾的美麗,更是人和形象的整體統一。

比如節目中爲新娘畫了清淡中式妝容的化妝師,並沒有考慮到中式婚禮禮服的華麗,如果人壓不住衣服,就會有頭重腳輕的尷尬。

再比如另一位新娘整體禮服妝容都很素雅,但凌亂的碎髮來不及打理,呈現出的不是就恬靜優雅,而是慌張狼狽。

還有位紅高粱風格的辮子新娘,其妝容並沒有修飾好模特的臉型,麻花辮的造型搭配蓬鬆的頭髮破壞了造型的美感。中式造型裡確實有一種“辮子新娘”的造型方式,但無論是頭髮還是整體造型的處理方式都和節目裡化妝師的呈現背道而馳。

此外,也不是僅僅選用某個中式元素加以點綴,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由於中式美妝大多是正紅色,用得不好就會醜的更加明顯。

而實際上,在這個節目中,不只中式新娘妝在翻車。後面的唐風宋韻,典型的中式主題,美妝師們也有很多讓人大跌眼鏡的操作。

是的,在追求新奇、創新、個性化的綜藝節目上,中式妝容的創意似乎總在往中式恐怖上邁進。

原因是什麼?

中式審美是韻味悠長的畫卷,注重的是含蓄而細膩的表達。中式新娘妝能呈現的理想狀態,應該是典雅與高貴的融合,是個人特質與色彩、文化的高度統一。

早前有人在社交媒體上曬出過自己婚禮前的幾次中式試妝。同一個人,因爲妝面不同,呈現的氣質也大相徑庭。

圖源:小紅書羅星

所以中式新娘妝,與其說是考驗新娘的駕馭能力,不如說是考驗化妝師的文化審美水平。也因此,翻閱中式新娘妝的討論,求網友鑑妝、提意見、反饋的內容也是最多的。

後來,社交平臺的網友們甚至開始自發整理“攻略”,教別人鑑別好的中式婚禮化妝師;也有人以價格去區分好壞,後來發現,花了幾千塊打造的妝容很可能不如別人花幾百塊做的。

要呈現好看的中式新娘妝依舊是一場豪賭。當婚禮上的妝發成爲了一門玄學,中式新娘妝,就變成了美妝開盲盒,

中式美妝真的那麼難嗎?

我國的歷史悠久,每個朝代都有屬於他們的審美風格和妝造特點。

中式美妝,往好了說,可選的形象多,往壞了說,可選的難度也大——這就是爲什麼綜藝節目的中式新娘妝翻車的原因。

不是某個元素,某種妝造,甚至是某個顏色用到位了,就是中式審美,要所有的細節形成統一的整體,而這個整體,是爲具體的人服務的。

中式新娘妝的精髓並不在塑造一個新的“假人”,而是在好的審美前提下,讓每一個人呈現出屬於她自己的最好的狀態。

要知道,能在妝容的加持下“成爲自己”並不容易。

比如前兩年網絡上很火的網紅公主妝,好看是好看,但拍的人多了,也會審美疲勞。

後來有化妝師出男明星的爆改系列,一拉二美瞳三素描四假髮,再加上燈光的加持,無論什麼人都能爆改成“氛圍帥哥”。

但爆改的後遺症就是,沒人認得出他們到底是誰。

這就是網紅時代的美——美可以被記錄,但不能被辨識。

美是最大公約數,和化妝者本人關係不大。

那既然中式妝的好處顯而易見,爲什麼呈現出來的效果差強人意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審美”元素,在中式化妝師的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中式美妝強調的是將個人的特質發揮到最大化。

前面說過,我國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審美風格,每個審美風格下又有不同的妝造原則,適應不同的場景。

以唐妝爲例,各類眉妝、脣妝、花鈿種類非常多,變化也非常多。

甚至能具體到髮式。婦女頭部的重要裝飾,能增加其儀容的俊美,呈現出整體的氛圍感。

擁有良好中式審美的化妝師,可以根據不同人的氣質,配以不同的中式元素,打造專屬於這個人的美妝形象。

在毛戈平早年講化妝的視頻中,他在每畫一個人之前,都會先觀察這個人的臉型、眉形、狀態,再根據這個人具體的情況化妝。

他畫出的美,是當時(90年代)主流的古典審美,雖然現在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這種審美,但必須要承認,他畫出的妝面,是可以爲模特本人提氣的。

這之中起關鍵作用的,不是毛戈平化妝的手法,而是他的審美。

中式化妝師要呈現的不是千人一面,而是千人千面。

社交媒體上一個非常火的中式化妝師,她的優勢項目是打造屬於普通人的中式妝容——評論區,是網友對她妝造的評價:世人皆絕色。

這個化妝師會根據模特的特點調整妝發和細節:

單眼皮的女生,與其用雙眼皮貼把眼睛變大,不如直接上挑眼尾,古典清冷美人的形象就出來了。

圖源:抖音化妝師雪燕

眼睛有些無神的女生,可以秒變含情目。

圖源:抖音化妝師雪燕

長臉的妹子,與其用大量的修容修飾臉型,不如用發包配合妝造。

圓臉的女生,也可以有雍容華貴的美。

圖源:抖音化妝師雪燕

每一個人都與原本的自己不同,每一個人又都能看出原本她的樣子。

審美,就是中式美學的最高境界。

中式新娘妝並不是當下審美消費唯一的犧牲品。

如果你在網絡上進行搜索,就能毫不費力的發現許多寫作“中式造型”實則“中式恐怖”的風格。

比如前兩年就被大衆集體吐槽過一輪的中式婚紗照。

有人抓取了婚紗的中式元素,卻想融合現代的自由,反而不倫不類;

有的想要追求打光,不注重形象整體的氛圍感,甚至明星也不例外。

而明星的中式形象翻車也在說明一件事,就是中式美學看中整體感,並不是“人好看就萬事大吉”。

而除了中式新娘妝、中式婚紗照,中式婚禮也沒能倖免。這是婚慶公司的技術問題嗎?是,也不完全是。

這的確是婚慶公司的問題,西式的婚姻可以通過消費主義去尋找華麗的視覺效果。但我前面提到,中式造型的核心是審美,無論是妝容還是婚禮儀式,講究的都是文化和個人風格的統一,如果僅僅是元素的堆疊,很快就會讓人感覺不適。

而眼下很多婚慶公司,既不瞭解文化,也不精通審美,選擇的正是最直接的堆疊。

早前就有網友發現,國內幾乎所有婚慶公司都能辦“漢婚”,但基本都是在婚博會上看到展示就照貓畫虎,絕大多數都是瞎搞,不僅禮儀流程亂來,服飾也亂來,能夠按照嚴謹地去辦漢服婚禮的機構極少。所以要想呈現很好的效果,就要找當地的漢服組織去了解,或是拜託她們參與策劃。

東方美學大師葉錦添說過,歷史服飾也是文化構成的一部分。我們當然可以創新,但在創新的過程中,一定要知道原來的樣子。

在一次採訪中有媒體問他,今天的文化作品要如何傳播中國美學。

葉錦添的回答:我更關心的是,我們究竟懂得多少中國美學。

中式美學強調整體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身的和諧。這種和諧統一,在許多中式藝術的品類中都有體現:比如建築上講究細水樓臺,中軸對稱,外方里圓,順應自然與天人合一。

比如服裝則如古代的山水繪畫般,展現自然界的生命與生機。

比如妝面造型就講究營造一種和諧古典又大氣的氛圍感……

如果不考慮文化審美的整體性,只摘取幾個中式的內容元素,則必然會顯得不倫不類。

而這樣“不倫不類”的事,做的人還真不少。

比如最近推出新歌的韓國女團ive,她們在造型中直接加入了中國結的元素,並宣稱佩戴的是韓國的傳統結,mv裡的元素都是韓國元素。

此舉甚至讓中國聯通搖身一變成爲了“陰陽怪氣的神”,畢竟聯通的logo就是中國結。

而實際上,雖然對中國元素進行了大量的挪用,這個韓國女團也並沒有真正地呈現出這些元素的傳統之美。

以小小的中國結爲例。中國結本來在中國的文化語境下有不同的寓意,類型有很多。

傳統造型中也有在頭上佩戴中國結寓意祝福的,但大多會根據個人造型調整變化。因爲這個結是爲人服務的。過大不但不會有裝飾優勢,還會喧賓奪主。

再具體到ive的mv,典型的中式元素就更多了,但完全沒有讓mv整體變得有質感。

因爲她們的剽竊,只是濫用。

剃掉了文化基因,單一的中國元素並不體現深厚的審美價值。甚至元素的堆疊也僅僅是東施效顰的具體闡釋。

例如孤單的祥雲圖案,看上去毫無任何美感。實際上,這個起源於商周青銅器的圖案寓意的是吉祥如意,甚至出現在08奧運會火炬的裝飾上。

IVE還把MV中出現的團扇帶上了舞臺。

但仍然擺脫不掉MV中呈現的巨大違和感。

有評論員在IVE文化剽竊事發生後評論,舉了《功夫熊貓》的例子,提出“從一國的文化產品中看到他國文化元素的現象並非鮮有。《功夫熊貓》融合了中國的國寶形象、傳統武術和道家哲學文化,讓全球觀衆在西方動畫中感受東方文化的魅力”。

可見,想要將中式元素使用得當,就必須將其背後所體現的中式文化/中式審美呈現出來。

中式審美可以是消費符號,但不能只是消費符號。它是文化基因,滲透在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學過的歷史,過的節日,研究過的文化,讀過的古籍……我們早就將這套中式審美融入日常細節中,又從生活的細節處“微調”,形成新的審美。

反反覆覆,周而復始。

這纔是中國五千年的審美生活,也是中國五千年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