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壞話就羣起攻之”,學校不能關門辦學

據報道,9月21日,廣東省普寧市華南師範大學附屬普寧學校校長在召開家長會時,公開告誡家長“誰敢說學校的壞話,就要羣起而攻之”。23日,普寧市教育局稱,經調查該情況屬實,已對該校長作出停職處理,並要求其向學生家長道歉。

根據現場照片顯示,一張PPT頁面上要求愛校教育要從家庭做起、從父母做起,“誰敢說學校的壞話,就要羣起而攻之,內部問題內部解決,絕不允許別人說三道四。”這個意圖很明顯,就是堵住家長的嘴,而且鼓勵他們當“護校寶”,自覺維護學校的名譽,去反擊他人的“說三道四”。

但什麼是“壞話”卻很難界定。學校的措施不合理、管理有問題,學校的師生、家長或社會公衆進行正常的監督,這是不是“壞話”?如果遇到這種“壞話”就要反擊,那是不是意味着學校就要拒絕監督?

今年5月,教育部部署開展基礎教育“規範管理年”行動,其中還重點提到建立監督曝光機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暢通並公佈規範辦學舉報電話、郵箱、網絡平臺等受理渠道,廣泛接受學生家長、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對學校辦學行爲的監督”。

可見,建設一個規範管理的校園,離不開有力的監督。而現在,一個學校卻說要對講“壞話”的人羣起而攻之,可謂是規範管理的反例。

而這看似是要和家長同仇敵愾,本質上卻是對家長的一種威脅。學校如果管理失當,直接影響的並非是說“壞話”的公衆,恰恰就是學生及其家庭。拒絕監督,其目的就是要掩蓋管理不當,甚至放任侵害學生權利的行爲繼續存在。可見,這一番表態既傷害學生和家長的權益,也違逆了基本的常識。

事實上,學校不能關起門來辦學,應當坦然、敞開地面向學生、家長和社會,在和公衆的互動中去提高自身的教育水準,這也是“讓教育在陽光下運行”的題中之義。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