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工業業務五分之一收入來自中國,西門子看到“結構性機會”

近日,德國工業巨頭西門子中國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肖鬆在可持續發展論壇上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再次強調了西門子是一家科技公司。肖鬆表示:“西門子作爲一家科技公司,已將數字孿生、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邊緣計算、工業5G等前沿科技列爲公司核心戰略技術方向。對於這些技術,公司每年都在持續投入。”

肖鬆的表態清晰地釋放了一個信號——西門子將在中國堅定實施數字化和低碳化轉型的道路,他將此視爲中國市場發展的“結構性機會”。

數字化轉型提升企業價值

肖鬆表示:“對於外資企業而言,中國市場有兩大魅力,一是市場大,二是速度快。比如說小米從0到把車賣出來只花了3年時間,這是令人吃驚的速度。”

過去幾十年來,中德兩國都從雙邊貿易關係中獲益匪淺。德國的工業和工程專業知識爲中國製造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近十年來,中國作爲研發創新的推動者,對德國企業而言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並反過來推動了德國的數字化轉型。因此,雙方無論是在傳統制造業還是新興的綠色技術等領域,都擁有巨大的合作潛力。

作爲德國老牌工業巨頭,西門子經歷了近200年的發展,如今正處於歷史的轉折點。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對於傳統工業企業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變革。如何迎接這種挑戰,是西門子需要回答的問題。

在科技巨頭估值水漲船高的時候,傳統工業企業的價值開始被市場低估。有市場分析數據顯示,西門子旗下擁有價值超過1500億歐元規模的龐大業務,然而,它目前的市值甚至不及其資產價值總額,說明市場估值偏低。

而數字化轉型是提升企業價值的一個重要路徑。在截至去年9月底的財年中,西門子近一半的收入來自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僅13%來自中國,但如果從數字化業務來看,西門子對中國的依賴非常明顯。該公司數字化工業(DI)業務部門超過五分之一的銷售額來自中國,該部門銷售用於工業企業和數字化工廠的軟件和自動化工具,去年爲集團貢獻了最大的利潤,收入佔比超過27%。

肖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減碳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一個難得的歷史性窗口,是面對衆多不確定性中的“確定”;而數字化是加速這一轉型的另一個“確定”。“每一家企業在這個大的背景下都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他說道。

在中國市場看到“長期機遇”

肖鬆強調,西門子在中國市場看到的是“長期機遇”。他表示,自今年3月以來,西門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博樂仁(Roland Busch)多次來到中國,會見中國客戶。“他更多是看中國經濟的發展潛力,這些頻繁的交流本身也是在推動開放共贏的中德產業合作。”肖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中國市場對於很多德國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德國商會發布的一份《2023/24年商業信心調查》顯示,91%的德國企業計劃繼續在中國開展業務,78%的企業預計其行業未來五年將持續增長,多達54%的企業計劃在中國增加投資,其中79%的企業認爲增加投資是企業在中國保持競爭力的必要條件。

幫助德國企業在中國開展業務的上海德意志工商中心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兼總裁克里斯蒂安·索默(Christian Sommer)分析稱,德國是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因此德國公司迫切需要在國外市場保持競爭力。而按人口計算,中國市場比德國市場大得多,爲了長期增長,德國公司進一步參與中國市場非常重要,這意味着利用全球一流的技術,並將中國的技術發展融入德國產品。

近年來,西門子持續佈局中國市場。在南京,西門子建立了西門子運動控制領域德國以外最大的全球研發和製造中心。在深圳,西門子設立了數字化工業集團運動控制業務創新中心。

今年1月,西門子工業軟件深圳研發中心、光明科學城數字化工業創新中心正式啓動,依託最新的西門子Xcelerator工業軟件平臺,爲本地產業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

西門子還在中國西部地區擴建了製造網絡,於去年投入11億元人民幣,對其成都數字化工廠進行擴建。一方面加大從德國到成都的產品導入量,擴大生產規模,實現相關產品100%本地化生產;另一方面加大構建研發團隊,更加註重從中國市場需求出發,進行產品創新,從源頭實現“中國智造”。

“我們正積極佈局以西門子Xcelerator爲核心的開放生態,再結合新技術的不斷迭代,希望在未來3-5年帶來指數級的增長。”肖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認爲這就是我們應該真正發掘的結構性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