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緊公司條例 損害香港核心價值
最近香港政府修訂《公司條例》,收緊公衆可以查閱的公司資料,董事的住址和身分證號碼將被屏蔽,大大增加了覈實公司董事身分的困難。
政府高官表示這樣做是要保障公司董事私隱。但公衆查冊制度一向行之有效,達到監察市場運作提高經濟活動透明度的作用,且多年來只有寥寥數宗公司董事投訴,並無濫用情況。爲何要突然更改?
在兩岸三地的新聞調查性報導中,香港傳媒表現得比較弱,但香港記者卻可以倚仗較能照顧公衆利益的公司條例不時寫出撼動政治現實的深入報導。香港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妻子經營■房、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涉嫌在政府房屋政策出臺前偷步賣樓、立法會選舉時多名選民使用同一地址的所謂種票事件等,俱是香港記者通過查冊翻查買賣紀錄揭露出來。
收緊公司條例對誰有好處?當然是那些逃薪的僱主、逃稅的有錢人、有權有勢知悉政府政策走向而又從事炒賣活動的人,還有那些財富來歷不明的人。
中國大陸有13億人口,同一個姓名動輒有幾十萬人,若收緊公司條例要覈實公司董事真正身分相當困難。而隨着中港兩地交流日漸頻繁,不少中國國企和民企董事在香港從事經濟活動,與香港人的利益息息相關。收緊公衆可以查閱的公司資料,無疑令公衆失去一把監督政商界的利器,亦是對調查性新聞的一大限制。
近2千香港新聞工作者簽名請願,是歷年來人數最多的一次,警告政府此舉只會滋生腐敗並要求收回法規。1月28日,請願書以整版廣告方式刊登在香港幾份報紙上。2月2日,香港建造業工會亦表示反對收緊查冊制度,因爲找不到僱主資料,無法以司法手段追回欠薪;在沒有僱主住址的情況下,上門追薪更無可能。中小企業以及代理業者,亦面臨難以覈實交易對手的風險。
香港泛民主派向來鼓吹自由民主,但對港府收收緊公司條例卻反應冷淡。早在2011年,香港立法會成立了《公司條例草案》委員會,共有16名議員出任委員(其中4人爲泛民主派議員,只有1人反對修例),是法案的把關者。後來本地傳媒翻查上述16名委員紀錄,發現有12名委員合共出任209間公司的董事,其中多人虛報住址,包括泛民議員。人們不禁懷疑這些所謂的民意代表究竟在多大的程度上代表港人的普遍利益?除了個人利益優先,他們通過的法例亦傾斜向香港社會中富有的1%至10%的人。
香港人矇在鼓裡,直到新公司條例將要實施時,才如夢初醒。此時,距離新《公司條例》附例於今年5月分批交給新一屆香港立法會審議只有3個多月。而港府表示新《公司條例》已做全面諮詢,公衆諮詢期於2011年底已結束。
與世界各地相比,香港公司的查冊制度透明度高,遠比中國大陸和臺灣先進,公衆可以更好地監督權勢者的經濟投機活動。香港幾乎每年都在世界經濟自由度的評選中排名第一就是明證。香港還沒有普選,不夠民主化,決策不透明是制度使然。因此,香港人很珍惜這裡的自由支柱,即新聞自由:這也是香港人的核心價值之一。收緊公衆查冊制度,向新聞自由提出了挑戰。
向來香港都被譽爲是中國一扇對外的窗口,收緊公司條例卻猶如往窗玻璃上抹上一把泥。從此,從外面看裡面,從左面看右面,很多東西都可能變得混沌不清,多了很多可以讓人上下其手的空間。
(作者爲香港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