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鱟」金門 建功嶼放流鱟苗4萬尾

金門水試致力生態覆育,今(30)日上午由副縣長黃怡凱帶隊建功潮間帶放流自行育成,1至2齡的三棘鱟苗4萬尾。(李金生攝)

在4億年前就出現,有「灘地上的活化石」之稱的鱟,是金門特有的海洋生物。(李金生攝)

金門縣水試所放流1至2齡的三棘鱟苗4萬尾,期待再見生生不息的盎然生機。(李金生攝)

金門副縣長黃怡凱與參加放流的小朋友對話」,希望生態保育觀念往下紮根和深化。(李金生攝)

金門縣水試所保育團隊踩着泥濘灘地,前進潮間帶放流鱟苗。(李金生攝)

金門副縣長黃怡凱和水試所長楊文璽表示,縣府很期待這種具指標性的海洋生物,可以在金門海域一代又一代繁衍下去。(李金生攝)

在4億年前就出現,有「灘地上的活化石」之稱的鱟,是金門特有的海洋生物,但在人爲干擾和棲地破壞下,族羣數量已逐年減少。縣水試所致力生態覆育,今(30)日上午由副縣長黃怡凱帶隊在建功嶼潮間帶放流自行育成,1至2齡的三棘鱟苗4萬尾,期待再見生生不息的盎然生機。

縣水試所指出,披着一身甲殼,經常雙雙對對出現,有「鋼盔魚」、「夫妻魚」和「鴛鴦魚」之稱的鱟,曾廣泛分佈於臺灣西部海岸,但因棲地環境變遷,如今在臺灣本島幾乎已經絕跡,僅金門與澎湖野外還能發現它們的蹤跡,特別是金門因位處九龍江口,河海交界水域營養鹽豐富,成爲許多海洋生物的優良孵育場所,尤其是西、北海域的潮間帶,更是鱟在金門的主要繁殖地帶

縣府以「鱟」是金門特有的大型底棲性甲殼類動物,也是地區發展生態旅遊主角之一,因此在1999年12月公告畫設全國唯一,面積廣達400公頃的「金門古寧西北海域潮間帶鱟保育區」,多年來水試所致力於稚鱟繁殖、成鱟保育、海洋環境教育,並定期進行潮間帶稚鱟分佈與族羣量調查,長期追蹤監測掌握族羣動態

黃怡凱指出,鱟爲海洋底棲性無脊椎動物,它與早已滅絕的三葉蟲近親,在4億多年前古生代泥盆紀出現,2億年前演化爲現今型式,縣府很期待這種具指標性的海洋生物,可以在金門海域一代又一代繁衍下去。

縣水試所長楊文璽也說明,放流作業以覆育周邊海域漁業資源,彌補自然的生產力不足爲目標,因近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無法邀請生態保育人士學生共同參加,但仍期望藉由活動宣示,讓大家對這種鄉土海洋生物有更多認識,也會更加愛護和珍惜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