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餘家金融機構亮相2024服貿會,綠色貸款餘額平均超7000億元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盧陶然、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德尚玉 實習生朱丞章、楊佳軒 北京報道

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着力點。

在本屆服貿會上,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銀行、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信建投證券、銀河證券、華夏銀行、北京銀行、北京農商銀行等16家金融機構,在各自展位開闢專區,展示其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案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本屆服貿會現場瞭解到,當前,我國已建成最大的綠色信貸市場。央行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綠色貸款餘額達34.76萬億元,同比增長28.5%,其中碳減排支持工具累計撬動了碳減排貸款超過了1.1萬億元。

記者梳理後發現,截至9月18日,A股共計42家上市銀行,共有36家在中報公告中披露了2024年二季度綠色信貸餘額的數據,總量約爲25.48萬億元,平均超7000億元;較上一年末,A股上市銀行綠色貸款餘額平均增速爲19.80%。

自央行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以來,共有不少於29家銀行在官網按季度披露了碳減排貸款的相關信息。

然而,這29家銀行碳減排貸款披露進程不一,自2023年第三季度至2024年第二季度,國有六大行均未披露2024年第二季度碳減排貸款信息,而17家城商行中有9家完成了2024年第二季度碳減排貸款信息的披露。

根據公開資料整理,42家A股上市銀行共有36家在中報公告中披露了2024年二季度綠色信貸餘額的數據,10家未披露較上一年末增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後發現,根據披露數據,A股上市銀行2024年二季度綠色信貸餘額總和約爲25.48萬億元,平均超7000億元;較上一年末,A股上市銀行綠色貸款餘額平均增速爲19.80%。

國有六大行綠色信貸餘額顯著增長,工商銀行綠色貸款餘額突破6萬億元,總量位居行業首位;中國銀行境內綠色信貸餘額摺合人民幣36659.03億元,同比增長39.77%,增速位居六大行首位;建設銀行綠色貸款餘額達到4.46萬億元,同比增加14.93% ;農業銀行綠色信貸餘額超過4.8萬億元;郵儲銀行綠色貸款餘額6930.9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66%;交通銀行境內綠色貸款8709.98億元,增幅5.96%。

工商銀行在2024年半年報中表示,該行通過中國香港、新加坡及倫敦三家境外分行發行了等值17.4 億美元的全球多幣種“碳中和”主題境外綠色債券。

在本屆服貿會工行的展臺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看到了工行推出的綠色金融服務品牌“工銀綠色銀行+”,以及工行自身在通過科技賦能踐行綠色低碳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工商銀行參展工作人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工商銀行從綠色金融政策、佈局、產品、風控、管理、研究、組織等維度,持續推動綠色金融體系提檔升級,做好自身碳足跡管理,參與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和標準建設。

記者發現,中國銀行展臺展示了“中銀綠色+”品牌和產品體系,展出了多個國際綠色項目;建設銀行展臺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介紹,該行下沉服務重心,致力於推動綠色金融與基礎設施、鄉村振興、住房租賃、普惠、零售等重點領域融合發展。

在股份制銀行中,僅光大銀行增速近30%,其餘中信銀行、平安銀行等8家銀行的增速自15.31%至9.96%不等;城商行的披露表現不一,鄭州銀行、成都銀行、重慶銀行和江蘇銀行未披露綠色貸款餘額的數據,增速排名前三的銀行爲齊魯銀行、蘇州銀行和北京銀行;農商行則兩極分化,渝農商行、蘇農銀行、江陰銀行、無錫銀行、常熟銀行未披露綠色貸款餘額的數據,瑞豐銀行增速高達110.17%。

從餘額總量來看,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的綠色貸款餘額均超萬億,最高者爲中國工商銀行,其綠色貸款餘額突破6萬億元;上述銀行中股份制銀行綠色貸款餘額均超千億,其中興業銀行以9151億元的規模位居股份行首位。

在城商行中,南京銀行、北京銀行和上海銀行的綠色貸款餘額超千億,廈門銀行和西安銀行規模不足百億元,鄭州銀行、成都銀行、重慶銀行和江蘇銀行未披露綠色貸款餘額的數據,其餘銀行均在百億元規模;齊魯銀行雖在增速上排名第一,但其綠色貸款餘額僅爲347.79億元。

華夏銀行相關負責人在本屆服貿會上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立足於綠色金融戰略,華夏銀行制定了全面統籌、穩妥有序、分類施策、創新驅動的綠色金融行動方案,持續開展重點領域生態營銷。根據區域特點,提出差異化的綠色貸款營銷策略。建立產業園區轉型金融標準,服務產業園區綠色低碳轉型。

在農商行中,瑞豐銀行的增速位列第一,達110.17%,其綠色信貸餘額則在8家已披露的銀行中排名倒數第二。瑞豐銀行在報告中解釋稱,期內,瑞豐銀行出臺了《綠色金融發展三年(2024-2026)行動計劃》,加大了對綠色信貸的資源傾斜力度。滬農銀行和渝農商行餘額總量最高,分別爲747.58億元和674.6億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整理,共有不少於29家銀行在官網按季度披露了碳減排貸款的相關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這29家銀行碳減排貸款披露進程不一,自2023年第三季度至2024年第二季度不等。截至9月18日,國有六大行、股份制銀行均未披露2024年第二季度碳減排貸款數據;城商行中有9家完成了2024年第二季度碳減排貸款的披露,西安銀行、長沙銀行、成都銀行和重慶銀行未完成披露,齊魯銀行披露了兩個季度合併的數據,貴陽銀行雖然進行了披露,但今年無新增碳減排貸款;農商行中,僅滬農商行進行了披露。

截至9月18日,披露至2023年第三季度的銀行爲中國銀行和上海銀行,中國銀行加權平均利率最低,爲2.49%。

披露至2023年第四季度的銀行有5家,發放碳減排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3.10%,其中農業銀行加權平均利率最低,僅爲2.55%。值得關注的是,蘭州銀行作爲城商行,碳減排貸款加權利率排名最高,爲4.30%。

披露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銀行有11家,發放碳減排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3.29%,除了建設銀行和浙商銀行外,其餘銀行加權平均利率均在3%以上。

披露至2024年第二季度的銀行有10家,其中9家皆爲城商行,發放碳減排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爲3.10%。值得注意的是,貴陽銀行雖然進行了披露,但今年無新增碳減排貸款。

從貸款項目及貸款所帶動的環境效益來看,項目數量破百的銀行有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興業銀行,分別爲391、370、336、184和130個。貸款所帶動的碳減排當量中,國有銀行表現亮眼,42家銀行中排名前5者分別爲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招商銀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關注到了興業銀行作爲國內首家赤道銀行,將數字人民幣與綠色金融業務融合,實現了數字人民幣採購海洋漁業碳匯業務,發放綠色金融貸款近百億元。此外,還對開立興業錢包或使用興業錢包轉錢、消費等行爲給予碳積分獎勵,助力綠色消費體系和數字人民幣新生態的構建。

城商行中,除南京銀行發放碳減排貸款金額超10億元,其餘銀行貸款餘額爲億元級及以下,其中寧波銀行、北京銀行、上海銀行、華夏銀行貸款餘額相當,但上海銀行、華夏銀行帶動的年碳減排當量僅爲寧波銀行、北京銀行的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