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運輸車輛混裝事件:第三方承運難以監控 專車專用僅屬於推薦標準

本報記者 孫吉正 北京報道

日前,“罐車卸完煤制油直接裝運食用油”的消息引發輿論關注。《新京報》報道稱,兩輛剛卸完煤制油的罐車,在並未洗罐的情況下裝上了食用油,涉及的食用油企業分別是匯福糧油集團(以下簡稱“匯福糧油”)和中儲糧油脂(天津)有限公司。該報道還稱,國內許多普貨罐車運輸的液體並不固定,既承接糖漿、大豆油等可食用液體,也運送煤制油及其他化工類液體。

針對媒體反映的“罐車運輸食用油亂象問題”,國務院食安辦高度重視,組織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糧食和儲備局等部門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成立聯合調查組徹查食用油罐車運輸環節有關問題。對於違法企業和相關責任人,將依法嚴懲、絕不姑息。同時舉一反三,組織開展食用油風險隱患專項排查。調查處置結果將及時公佈。

此次事件中,匯福糧油發表聲明,涉事的油罐車並不是公司直接直屬的,爲採購商自己僱傭的車輛。

根據招標網的信息,涉事之一的匯福糧油在2024年獲得了全國包括學校食堂、福利院食堂、監獄食堂、政府機關食堂、網上超市供應商的招標,供應地區遍及全國。

對此事件,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認爲,如果運輸食用油的罐車還運輸其他化工液體,其風險更是難以預料,此次曝光中提到的“液蠟”和“白油”都屬於“礦物油”,含有多環芳烴及其他潛在致癌性物質。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在事件發酵後,有網友查詢和曝光了涉事車輛近半年的貨運軌跡,其中的貨物包括煤油、飼料顆粒、植物油,其中的卸貨地區包括益海嘉裡(武漢)糧油工業有限公司。記者試圖在多家相關軟件上求證該車的行程軌跡,但相關軟件已經屏蔽了該車的行程軌跡。

對此,記者聯繫了益海嘉裡方面。益海嘉裡方面表示,該車輛的確在今年到相關分公司進行貨運,根據目前瞭解的情況,該車在向武漢分公司卸貨之時爲新車,且有相關的運載准許文件,並不存在食用油、燃油混裝的情況,且公司嚴格執行了檢車標準。目前,當地的相關部門已經介入並取證,符合政策法規的要求。

實際上,類似的相關報道早已存在。早在1988年,上海曾經有過一次甲肝暴發疫情。最終調查結果是市民食用的毛蚶被污染所致。污染途徑是載運毛蚶的貨車同時也是運糞車,這一行爲,直接導致了毛蚶被甲肝病毒污染,進而引發了大規模的病毒傳播;2005年,南寧曝光了槽罐車交叉運輸燃油、酒精等問題,且監管存在真空的問題;在2011年和2015年,湖南某節目也曾曝光過當地的罐車,在運載強鹼的同時還同時運載大豆油,雖然該事件發生後,當地相關部門對涉事車輛和企業進行了排查和處罰,但是並未在社會層面引發更多的關注。

根據大豆加工企業的分佈以及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佈的信息,用作榨油和飼料的主要爲進口大豆,由於食用油的大豆主要是通過港口進口而來,因此,大部分加工工廠都設在沿海地區附近。在加工制油完成後,再由罐車運往全國各地進行二次包裝加工或者使用,因此這些油罐車在返途過程中基本都是空罐,爲了提高效益,很多司機和車隊就將當地的燃油甚至化工原料再運回。

有貨車司機告訴記者,上述類似的事情確實在行業內聽說過,化工原料、燃油甚至工業廢水混運更是非常常見。

對於洗罐的問題,貨車司機告訴記者,實際上基本很難達標。“按照要求的完全清洗,實際上要求是非常高的,需要把罐子完全注滿水再進行加溫,加入特定的清潔劑,其中還需要伴隨工人進入罐內進行徹底清洗,最後還需要反覆地灌注和洗刷,這個費用是非常高的,在本地的價格至少需要千元,在外地更是會被坐地起價,而往往罐車出一趟貨的利潤也不過幾千元。且清洗過程也伴隨危險,清洗工人在罐內中毒的事情不在少數,大多司機只是用水簡單地灌滿沖洗,這實際上很難清洗到裡面的殘留物,尤其是油類物質,僅能保證在罐外肉眼可見的地方清潔罷了,大部分接收公司也不會細究,尤其是化工原料,只要達到要求的純度和比例,接收方也不會在意這個罐車同時還在拉什麼貨。”

“所謂的一車、一罐、一品類,對於大部分罐車來說,都很難實現。”上述貨車司機表示。

對於相關的監管法規,記者瞭解到,目前國內施行的《食用植物油散裝輸運規範》中,要求輸運食用植物油使用專用容器,不得使用非食物植物油罐車和容器輸運。但值得注意的是,該規範中的專車專用屬於推薦標準,並不具備強制性。

“理論上,只要購買方或者出貨方在運輸過程中的車不是自己的車,這種事情都會發生,因爲第三方的運輸車或者公司根本不可控,雙方公司無法約束不屬於自己的貨車拉什麼貨。”上述貨車司機告訴記者。

在事件發生後,益海嘉裡、魯花、西王等多個品牌發佈公告稱,不存在此行爲,規定必須使用食用油專用罐運輸。但記者注意到,中糧糧油工業(九江)有限公司在2024年曾發佈了散裝油的運輸招標公告,印證了中糧旗下公司部分輸運業務爲招標外包的事實。其他品牌,除了魯花曾發佈過箱裝食用油的物流招標信息,並沒有查詢到散裝食用油招標外包的信息。

記者注意到,益海嘉裡在公告中明確運輸食物油的車輛爲自有車輛。但此次涉事的車輛爲第三方公司車輛。對此,益海嘉裡方面表示,運輸車輛絕大部分爲自有車輛和長期合作商,少數車輛爲買方指定的車輛,此次涉事的車輛就是其中的少數之一。益海嘉裡方面強調,在該車輛爲公司的此次運輸中,不存在被污染的問題,在裝卸貨物前後,公司方面均檢車並封貼條以保證食用油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國內的多家食品企業被通報所含礦物質油大幅偏高或超大幅偏高。2017年,芙絲滑牛奶巧克力在德國實驗室被檢出礦物油含量“超大幅偏高”;同年,第三方檢測機構優恪網連續發佈食品檢測報告,該報告稱,在德芙“絲滑牛奶巧克力”及老乾媽、老幹爹、海天等10款暢銷油辣椒產品中,礦物質油大幅偏高或超大幅偏高。對於食物中礦物油的來源,是公衆的一大疑點。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曾迴應,這是由於食品包裝採用油墨和印刷工藝所致,尤其是可再生、可循環使用的食品包裝會導致油墨遷移到食品中,因此礦物油成分在食品中很難避免。對於上述問題是否與此事件有所關聯,朱毅認爲:“就目前披露信息看,兩者之間沒聯繫。”

對於企業方而言,發現食用油在運輸過程中是否會被污染也有難度。記者查詢瞭解到,目前國內現行標準對食用油中微量高沸點礦物油的標準屬於空白狀態。《糧油檢驗動植物油脂中飽和烴和芳香烴礦物油的測定》徵求意見稿在2023年發佈,目前尚未落實,需要使用液相氣相色譜聯用儀,截至國內只有北京一家實驗室提供檢測。

(編輯:於海霞 審覈:厲林 校對:張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