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中國可能面臨的「顛覆性錯誤」?(下)

鄧小平被稱作改革開放的總設計者。(圖/翻攝自新華網)

作者九峰3. 中國市場技術」旗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反思

當前中國改革最需要防範的是爲改革而改革的急躁症,摸着石頭改革就是要揚長避短,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當前特別因該重視痛定思痛、認真反思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從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訓,比如避免再犯像汽車「市場換技術」這樣顛覆性錯誤

上世紀80年代共和國長子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以及二汽、上汽等大型國有企業,打着「市場換技術」旗號開始史無前例的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這些企業挾國企的雄厚實力,長期技術積累,無限的市場資源,開風氣之先,大膽與國際接軌,按照新自由主義原則率先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造。30多年下來,可悲的是整個汽車行業技術沒換來,市場卻丟失殆盡。曾經實力強大的國有汽車製造企業,白白給外企打了30年工,至今一款像樣自主品牌的汽車都沒有,這是典型的產業政策和改革的「顛覆性錯誤」。

改革出現失誤在所難免,是中國改革「摸着石頭過河」,用實踐檢驗真理不可或缺的過程。重要的是要及時發現問題,糾正錯誤。然而中國汽車行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帶來的嚴重問題無人反思,糾正,倒是不少人把矛頭對準「摸着石頭過河」的改革方法論,聲言中國的改革開始進入「攻堅」階段,以往30年「摸着石頭過河」的改革模式已經過時,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摸着摸着,摸不着石頭了,嘲笑中國改革缺少理論。其目的就是要爲他們「理論」指導下的頂層設計改革掃清障礙。其中就包括改革「攻堅」的矛頭之一,把那些還沒有股份化私有化的國企,像汽車企業一樣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造。在他們看來,儘管汽車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沒有達到市場換技術的目的,但是它符合西方經濟學理論,所以不僅沒錯,還要在其它國企改革中推廣。卻對把中國帶入高鐵時代,創造人類技術進步的奇蹟的的中國國企,一而再再二三地抹黑、妖魔化。一位著名經濟學「權威」不惜用《高鐵危言》這樣聳人聽聞、歪曲事實的理論打擊國有企業,罔顧火車票十幾年不漲價,爲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穩定物價承擔巨大基礎作用,卻抹黑鐵路高額債務,靠投資拉動,粗放發展難以爲繼,攻擊中國鐵路國企壟斷沒有活力。卻視而不見被他們認爲 「充滿活力」 的美國私營鐵路事故不斷,效率低下,僅2015新年以來短短不到兩月已經發生數起重大交通事故,更對蘇東30個後社會主義國家的失落現狀充耳不聞。

普京的高支持率和戈爾巴喬夫的沒落表明俄國人民痛定思痛最終認清西方理論給蘇東國家帶來的災難,而中國戈爾巴喬夫們至今仍然自欺欺人,不敢面對頂層設計大面積失敗的現實:曾經比中國經濟技術水平高許多的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家,經過私有化、股份化改革1/4世紀過去了,那30個後社會主義國家中沒有一家被譽爲「充滿活力」的私企創造出可以和中國高鐵國企比肩的業績,沒有一國產業能像中國衆多產業一樣實現令人矚目的技術飛躍,沒有一國創造出類似中國崛起這樣的輝煌。相反他們的工、商、金融業大都被西方跨國公司所控制,傳統產業嚴重萎縮。

▲(圖/路透社)

即使在西方發達國家,像美國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這些世界最大的企業,經過08年金融風暴破產重組後,仍然積習難改,許多從中國移民美國在三大汽車工作的人的最大感受就是,美國三大汽車(以及美國許多大型企業)就像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國企大鍋飯一樣沒有生機和活力、人浮於事、管理混亂、質量低下,缺乏競爭力。然而憑藉着「大到不能倒」,憑藉相對壟斷地位,即使面臨08年那樣的經濟危機,在政府救助下仍然能活下去。事實上,任何形式的企業都有好壞優劣之分,都可揚長避短,都有提升管理水平的空間,絕不應該厚此薄彼,不給國企成長的機會。當下中國許多盲目崇拜西方的經濟學家眼裡,公有制就是原罪,在他們的理論價值體系裡,即使茍活在破產邊緣的美國三大汽車仍然是中國國企改革的樣板。全然不顧大部分中國國企比美國三大汽車管理好多了的事實。

4. 貶低「摸着石頭過河」爲推動西方理論控制的頂層設計掃清障礙

過去幾年理論界輿論界流行嘲笑鄧小平「摸着石頭過河」的改革方法論已經過時,潛臺詞卻是隻有西方教科書中的經典理論永不過時,骨子裡認爲理論也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並且是所謂「頂層設計」不二的理論依據。

長期以來通過高等教育和理論宣傳不斷製造的一種壓倒性輿論氛圍,也常被公共知識分子們自豪地稱作的所謂「共識」,越來越被大衆傳媒和決策機構所接受的所謂公認的「理論」,即公有制必然效率低下,國企壟斷市場、政府阻礙了資源的合理配置,導致中國亂象不斷,社會矛盾層出不窮,甚至霧霾也是國企之罪。妖魔化中國過去三十年的高速增長是以「高投資,高能耗,低效率,低技術進步」爲特徵,靠投資驅動的粗放型增長,已經難以爲繼。因此中國必須通過頂層設計回過頭來走蘇東國家20年前走過的股份化、私有化、市場化、去政府化的道路纔是可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高鐵危言》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代表作。

這些研究西方的所謂專家學者常常是不加研判地全盤接受西方的所謂「普世價值」,併爲凡是進入高收入社會的發達國家都是實行憲政民主私有制自由市場國家的事實所折服。的確西方發達國家所創造的文明把人類社會帶到一個新的境界,然而西方文明也是通過一個漫長的演進過程,從不文明到比較文明,一個梯子,一個梯子,爬到今天這一步的。然而當西方推銷自己的價值觀的時候就忘記了自己原先所走過的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互磨合的痛苦曲折經歷,而要求不管什麼發展水平的經濟體,一律把梯子都拆了,一步躍升到歐美現行政治經濟模式。並給世界劃了一張大餅,只要按照西方推薦的辦法進行民主改革,就會過上西方一樣幸福的社會。且不論理論上地球的生態食物鏈能不能供養那麼多富裕國家和人口。現代史實是美國爲首的西方曾經用新自由主義華盛頓共識理論爲中南美洲改革做了詳盡的頂層設計,那些國家無比虔誠地接受了美國主導的改革,30多年過去了,結果是他們集體掉進「中等收入陷阱」不能自拔。90年代美國爲蘇東後社會主義國家精心頂層設計的「休克療法」,結果是30個後社會主義國家中的相當一部分國家休克過去,至今都沒有恢復到改革前的水平。布希推動的大中東改造計劃,無論是面上的,還是美國人大力培育的樣板國家,沒有一個拿得出手,至今連美國自己似乎都忘記有過這麼一個計劃。儘管戰後從中等收入進入高收入國家中,現行的是和歐美一樣的憲政市場體制,但是以日本及亞洲四小龍爲例,它們在發展最快的階段都不是西方所標榜的純正的憲政和自由市場經濟體制。因此,憲政、私所有制及自由市場並非經濟社會發展的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

以中國改革開放30年與同期的憲政、自由市場體制的其它國家對比,包括老牌的民主國家印度、墨西哥、菲律賓,以及那30個社會主義國家演變而來的新興民主國家的發展誰優誰劣,一目瞭然,也都十分說明問題。

任何社會變革都應該根據自己的國情和文化,探索適合自己的道路。有幸的是在迷信西方,鼓吹「普世價值」無所不能的宣傳甚囂塵上的時候,歷史再次眷顧中國,蘇東30個後社會主義國家採用號稱「普世價值」西方理論,徹底推行股份化、私有化、市場化改革爲中國的改革做了大樣本,多樣化的實驗,中國只要秉承實事求是的原則,全面地考察研究評估這三十國25年的實踐成果,看清這些國家在西方理論頂層設計指導下是走上了一條振興之路,還是沒摸着石頭就直接翻到溝裡去了,汲取經驗教訓,必定有助於中國深化改革揚長避短,避免犯「顛覆性錯誤」。

5. 深化改革必須維護憲法的嚴肅性,以確保改革的大方向

改革開放以來,國企已經煥發了活力,同時不可否認也存在着許多問題需要繼續深化改革解決舊的和新出現問題。客觀地講,絕不能因爲出現問題就全盤否定國企和以往的國企改革,甚至藉機把一切問題都推到體制上,要把國企改革推到重來,走後社會主義國家曾經走過的失敗道路。國企有國企的難處、私企有私企的困境,都需要在改革中進步。中國私企大都是家族傳承式,一旦創業一代離去,家族還能夠富幾代是個未知數,而國企選賢、選能任期制相對更加穩定。特別是從社會公平公正立場出發,國企承當更大的社會責任,特別是國家出現重大危機時政府有權直接調動國企的資源。而私企,即使老闆把在國內賺來的不義之財成億地捐給外國大學,最需得到救助的中國貧困學生也無緣置喙,因爲一旦變爲私有財產就神聖不可侵犯,但要是國企要把利潤捐給外國就是絕對不可以的。

近些年來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許多日本大企業不約而同的衰落,難道它們也都是公有制嗎?顯然不是,妖魔化使得中國國企處在一個極爲不公正的輿論氣氛裡。事實上除極少數國家外,世界其它國家的企業絕大多數都是股份制或純私有制,包括日本、歐洲國家、印度的企業近年來普遍比中國公有制企業更有生機和活力嗎?這些私人企業主導的國民經濟就比中國發展的更好,社會更公平和諧嗎?花點力氣考察一下,互聯網上搜索對比一下不難得出答案。

事實上無論中國的投資效率還是國企的管理水平不僅大大高於那些後社會主義國家,而且均高於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認爲股份化、私有化纔是解決國企「困境」唯一途徑,土地私有化才能解決13億人的吃飯問題,恐怕不止是幼稚。令人擔憂的是謊言重複一千遍,在許多人、甚至決策層那裡便變成「真理」和共識。由於多年來西方經濟學理論在學界和理論界「聖經」般的灌輸,一大批受過專業訓練,包括政界、工商界、學界在內的許多人下意識地認爲,中國的現行「體制」必須「轉方式、調結構」,不加思索地張口就是中國投資拉動的粗放經濟難以爲繼,潛意識裡埋下的是隻有私有化纔是中國社會可持續發展唯一出路,他們骨子裡的新自由主義、華盛頓共識的理念正在自覺不自覺地把中國深化改革引入歧途,這無疑可能成爲中國重蹈蘇東國家「休克療法」改革的覆轍,犯下傷及中華民族根本利益,難以逆轉的「顛覆性錯誤」。

●作者九峰,現居美國鳳凰城,旅美文化和戰略研究學者。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