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次的大牛市要來?只能說,這次真不一樣
長期徵集
世事難料,人生幾度秋涼,無常人生,值得更多溫暖。葉檀老師決心做一件身體允許且力所能及的溫暖之事——定期回覆讀者來信。生活、家庭、工作、事業、疾病、痛苦……任何想要傾訴的話,都可以發送到我們的郵箱yetanbusiness@163.com溫暖一個是一個,一起好好得活着。
文/青城楨楠
10年一輪迴,“國九條”再次降臨股市。
2024年4月12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中國資本市場上的第三個“國九條”。
前兩次在2004年和2014年推出。
國九條,是牛市秘鑰?
什麼叫“國九條”?就是“若干意見”一共九條意見,前兩次也是如此。
爲啥非得是“九”條呢?
不少內容其實可以合併同類項,或者進一步延展,做成10條、8條也未嘗不可。
但是,非九不可。九在中國是個虛數,代表多,比如九章、九歌。從股市的陰陽觀念思考,也非九不可。
股市裡,陽線對應上漲,而九代表極陽之數。這個寓意比八或者六這些吉利數字,有更爲深刻的寓意。
爲什麼有人說,國九條推出有牛市?
下面這張圖流傳甚廣,成爲最直觀的牛市論據。2004年和2014年兩次國九條之後,隔一段時間,牛市就來了。
(來源:格隆匯)
我們稍微做了點功課,發現這個所謂牛市要來,既是一種心裡預期反應,也是一種馬後炮式的統計學遊戲。
第一個“國九條”,是在2004年1月31日發佈的,公佈之後,股市又下跌了兩年半左右,纔開啓牛市,非得從時間上尋找對照關係,不過是爲找牛味強說愁,意義不大。
第二個“國九條”,步點倒是踩得比較準,2014年5月9日推出之後,股市幾乎同步見底,開始爬升,直到突破5000點。
過去兩次,一次兩年後兌現,一次很快就兌現,樣本太少,沒啥統計學意義。
不過,如果把時間維度拉長,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來源:pixabay)
2004年第一個“國九條”推出之前,A股是在2001年6月見頂,推出之後,股市在2005年11月左右見底,頂到底的時間維度在5年左右(實際4年半)。
巧合的是,2014年第二國九條之前,頂部是在2009年7月份(07年大牛市反彈的高點),底部是在2014年6月,算起來剛好5年。
這麼看,“國九條”配合5年左右,這個玄妙的時間點,似乎更有意義一些。
本次國九條推出之前,高點從2018年1月份算起來(2015年大牛市的反彈高點),到現在5年多了,時間上看好像差不多了。
實際結果會如何?周公曉夢迷蝴蝶。
有券商統計,短週期到1年跨度,股市的表現很直觀,短期可能有點刺激作用,1年爲限,前兩次國九條,喜憂參半,紅綠交織。
回到當下。
根據證監會公衆號,國九條發佈的時間是4月12日下午3點43分,A股已經收市,按照A股的尿性,這麼大的消息,盤中就應該有反應。
盤中有反應麼?
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最近,全球股市因地緣因素、美聯儲降息預期變化等因素衝擊,表現很差,道瓊斯指數從4月1日開始,已經調整了兩週。
全球市場情緒不好,就顯出了A股情緒穩定,A股見慣大風大浪,單看上證指數還算強勢。
4月12日這一天,下午一點A股詭異拉昇,不排除有一些資金提前知道了消息。不過,在宏觀數據以及地緣政治合力作用下,拉昇很快澆滅。
富時A50呢?
按理說,應該及時反應中國資本市場的大利好。
實際情況是,在新國九條發佈之後,富時A50幾乎沒有任何反應。也許大家被伊朗、以色列、美聯儲攪得煩躁不安,沒心思看中國發生了什麼。
國九條,到底說了啥?
無論後市如何,國九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這次“國九條”到底說了啥?
從4月12日到我們發稿,看了很多文章,基本一頭霧水,感受就是,哇,大利好,牛。可不知道具體有啥利好。
我們詳細且簡單的給大家梳理下。
先看看三次國九條的名字。
第一次是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第二次是進一步推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第三次是加強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這三個名字代表了,高層對於國九條的一種寄託,或者說實質性的目的。
前兩次,可以簡單理解爲,爲了融資,要推動資本市場,以融資暢通爲主要目的。
而這一次,從名字看,有兩個目的,一個是防範風險,一個是高質量發展。和之前最大的區別就是不是融資爲主要目的,而是其他目的。
什麼目的呢?新村長上任之前,2024年1月25日,證監會副主席說過,未來要以投資者爲本建設資本市場,當時感動了不少人。
(來源:pixabay)
後來,新村長自己也表達過類似的態度。在新“國九條”第一條總體要求裡面,開宗明義說道,“堅守資本市場工作人民性”,“必須始終踐行金融爲民的理念,突出以人民爲中心的價值取向,更加有效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就是這麼個意思,大家自己琢磨。
在證監會官網上,有新村長答記者問的全文,裡面關於“人民性”的迴應是:創造更多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的機會。
這個表述,是村長回答記者的時候自己說的,在新“國九條”的書面文字裡面是沒有的。
註冊制時代,幾年發了幾千只新股,融了幾萬億資金,是個融資市場。新“國九條”主打人民性,希望提高居民財產性收入,堪稱中國資本市場的一次重新定位。
那融資怎麼辦?關於這一點,新國九條裡面的定性表述是:投融資結構趨於合理。
也就是投資會成爲制約融資的一種條件,彼此和諧共處,頭大身子小的營養失衡狀況有望改寫。
至於怎麼做,細節在配套的N個文件裡面。
比如,大幅提升違法違規成本,加強對高頻量化交易監管,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限制股東減持,完善對衍生品、融資融券等重點業務的監管制度,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加快形成應退盡退,提高主板、創業板上市標準等等。
實質呼應了新村長上任之初,和各界座談會的內容,以及輿論層面投資者關心的話題。
細節中藏着魔鬼,退市名單已經出爐
如果說“國九條”是資本市場未來方向的指引,那上交所和深交所同步推出配套文件,就是落地的具體細節。
4月12日,新“國九條”公佈,幾乎同時,上交所和深交所就在官網上公佈了一系列的文件,涉及上市、退市、加強交易監管等細節。
給出了針對主板、科創板、創業板的最新IPO標準。整體調子就是,提高准入門檻,硬指標高了,軟定義也高了。
(來源:pixabay)
主板市場有三套上市標準,符合其中一套就可以,新規之下,兩個交易所一起提高了三套上市標準:
第一套上市標準:
淨利潤指標,從最近三年累計1.5億元提升至2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指標從6,000萬元提升至1億元;
現金流量淨額指標,從最近3年累計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1億元提升至2億元;
營業收入指標,從最近3年累計10億元提升至15億元。
第二套上市標準:
最近3年累計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指標從1.5億元提升至2.5億元。
第三套上市標準:
市值指標,從80億元提升至100億元;
營業收入指標,從8億元提升至10億元。
創業板IPO方面,深交所提高了以下指標:
第一套上市條件:
淨利潤指標,從最近兩年淨利潤5000萬元提高至1億元,且新增了最近一年淨利潤不低於6000萬元的要求;
第二套上市條件:
預計市值由10億元提高至15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由1億元提高至4億元。
到底符不符合創業板定位,其實是有彈性的,也成爲調節上市進出的口子。
相比於硬條件,軟定義的約束力量,也許更大。
科創板現在集中了半導體,創新藥等當下中國創新最匱乏的公司,剩下的也是創新,但是緊迫度不高,比如新舊產業融合,企業屬於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的情況,都可以在創業板上市。
科創板的條件呢?
據修訂後的《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主要有三點硬條件的變化:
“最近三年研發投入金額”由“累計在 6000 萬元以上”調整爲“累計在 8000 萬元以上”;
應用於公司主營業務的發明專利”數量由“5 項以上”調整爲“7 項以上”,“最近三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由“達到 20%”調整爲“達到 25%”。
凸顯科創板“硬科技”特色,主要服務符合國家戰略、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企業。
啥是硬科技?啥科技算符合國家戰略?這裡面解釋空間就很大了,特別提出意味着,過去的硬科技,可能以後就不是了,過去符合戰略,未來也不見得是。
舉個例子,2018年以後,半導體是科創板熱門上市領域,各種大大小小的設計類、設備類、材料類公司扎堆上市。
事實上,就結果而言,以設計類公司爲主,同質化非常嚴重,除了價格戰,技術上突破性不多。
未來類似於半導體設計公司的,可能想上科創板會非常難。
(來源:pixabay)
二級市場上不去,一級市場融資困難,相關領域也許會倒掉一大片。
除了軟硬條件的變化,有件事一直讓投資者很反感,就是ipo前突擊分紅。
有錢還上市?目的不單純。
深交所在答記者問時特別迴應了這一點。
如果報告期三年,累計分紅金額佔同期淨利潤比例超過80%的;或者報告期三年累計分紅金額佔同期淨利潤比例超過50%且累計分紅金額超過3億元,同時募集資金中補流和還貸合計比例高於20%的,將不允許其發行上市。
上市嚴格了,減持也變嚴了。
在A股市場上,上市公司的實控人或者董監高常常會成爲普通投資者的對手方,無窮無盡的拋壓,挖空心思的花式減持。上交所和深交所針對這一點給出了具體的意見。
破發、破淨、分紅不達標的,不能減持;藉助假離婚、解除一致行動關係、實施贈與得到,嚴防死守。
轉融通出借、融券賣出、認購申購ETF等高明手段不被允許。
基本上,目前大家能想到的套路,都被堵上了。
爲了讓減持更透明,把減持計劃的時間區間,從最多6個月調整爲最多3個月,儘可能降低減持影響週期。走大宗的,要提前15個交易日披露。
關於ST的認定,是本次“國九條”及其配套文件裡,濃墨重彩的一筆。傳說中,很多上市公司慌了。
未來什麼情形會被ST?
主板市場上,分紅不達標的,會採取強約束措施。
所謂不達標,就是有分紅條件,但是一毛不拔,具體指標是;
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累計現金分紅總額低於年均淨利潤的30%,且累計分紅金額低於5,000萬元的公司,實施ST。
科創板很多沒利潤的,不太能整齊劃一的使用分紅條款。
關於這一點,新規定是,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累計研發投入佔累計營業收入比例15%以上或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研發投入金額累計在3億元以上的科創板公司,可豁免實施ST。
如果有條件分紅的,分紅的絕對額是三年累計3,000萬。
創業板,同樣適用三年累計3,000萬,同樣有豁免。
豁免的情況是:
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佔累計營業收入比例1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發投入金額累計在3億元以上的創業板公司,可豁免實施ST。
上述規定將在2025年開始實施,這意味着如果不想被ST,2024年剩餘8個月,要抓緊分紅或者研發了。
我們手上有一份當下可能被ST的名單,看了下一共238家上市公司,將面臨ST的命運。
ST的下一步就是退市,應退盡退,沒有年度退市指標,符合退市要求的,必須要退。
退市的認定,也是新“國九條”的一大看點。
退市口子加大:
財務造假的,造假1年,當年造假金額達到2億元以上,且造假比例達到30%以上的,退市;連續2年造假的,造假金額合計數達到3億元以上,造假比例達到20%以上的,退市;造假行爲持續3年及以上的,一旦被認定,退市;
除了造假,內控出問題的也得退市:
比如內控失控,控股股東非法佔用資金的(好比恆大們),規模達到淨資產絕對值30%或者金額超過2億元,一旦被認定,且沒有及時整改的,要退市。
會計師事務所連續兩年給上市公司,出具否定或者無法表示意見,會被納入黑名單,第三年還是被否定或者無法表達意見的,會被退市。
美股有很多沒啥交易或者股價長期低於1美元的會被清理退市,A股也在朝着這方向發展。
退市新規提高了收入或市值指標。主板市場,市值長期不到5億,收入不到3億的退市。
科創板暫時不參與上述調整。
業務不行,想在股市裡活下去,保殼是金蟬脫殼的方式。
(來源:pixabay)
未來想保殼,難了。因爲新國九條提出,併購重組要強化主業相關性,想跨界保殼的,對不起,沒戲了。
關於大家關心的量化交易,新“國九條”有明確的監管指引。
監管部門除了會完善監控標準,向市場更透明的公佈量化交易報告以外,還使用了差異化收費等提高量化成本的措施。
要知道,根據中泰證券的研究,私募量化每年的換手率在400倍左右。
據《財新》4月12日的報道,目前,程序化交易投資者持股市值佔A股總流通市值的比重在5%左右,交易金額佔比約29%。
據中信證券統計,截至2023年三季末,公募、私募量化基金管理規模高達2萬億,同比增長近50%。其中私募量化規模高達1.58萬億。
超高的換手率加上超高的交易金額,一旦交易成本有變化,對於量化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財新》披露,截止2023年底,已經納入監控的量化賬戶有11.9萬個賬戶。
從高頻交易的次數上來看,證監會目前只對每秒最高申報速率300筆以上,或者單日最高申報2萬筆以上的進行監管。這部分量化佔到總成交金額的60%。
未來很可能擴大量化賬戶的監控範圍,降低監控門檻,自由自在的量化交易,一起不復返了。
這意味着提高監控成本,開五菱追法拉利顯然不現實,購入蘭博基尼追一追,纔是合理的監控要求。
這些投入相信是值得的,畢竟新“國九條”主打的是“人民性”,讓中小投資者有獲得感,遠比讓量化巨頭們吃苦頭,有價值的多。
看完新“國九條”和配套文件,新村長明顯有備而來,做事快準狠,讓一些膽寒。
牛市會因此而來?
也許抱一顆平常心,不做過度期待,纔是最好的牛市心態。讓時間證明吧。
(免責聲明:本文爲葉檀財經據公開資料做出的客觀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請勿以此作爲投資依據。)
葉檀財經矩陣號
聲明:由葉檀財經運營並管理的微信公衆號、視頻號有且僅有葉檀財經、葉檀暖人生、葉檀聊人生、半間白雲、葉檀說、檀談人生,請用戶認準上述賬號。但凡與上述微信賬號不一致的公衆號均非葉檀財經負責運營管理,葉檀財經對其任何行爲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請檀香們小心識別,謝謝!
作者:青城楨楠編輯:旦旦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葉檀財經作品| 盡情分享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