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卷” 這幾國的人口普查到底怎麼查?
作爲十年一次的全國人口普查,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在今年迎來了尾聲並於5月公佈了普查結果。
2020年是個以“0”結尾的年份,聯合國也建議世界各國在以“0”結尾的年份進行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以方便國家整體規劃,所以這兩年進行人口普查的國家特別多,比如美國、日本、俄羅斯和英國等。
近年來,人口普查面臨諸多挑戰,新冠疫情帶來的不便讓很多國家開始思考如何轉變人口普查的調查方式。不管是面對面的入戶調查,還是電話調查,或是填寫網絡普查問卷,以及抽樣調查,各國都在不斷嘗試對這些人口普查調查手段進行迭代更新:緬甸的人口普查曾中斷了31年,2014年在聯合國人口基金的幫助下,緬甸重新啓動了全國人口普查,12萬普查員在12天內走遍緬甸的所有家庭,面對面進行實地調查;泰國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一直進展順利,2010年的人口普查引入了在線填寫問卷和電話調查的方法,未來泰國的普查員可能將使用智能手機來及時錄入和更新普查信息;英國在2021年的人口普查中全面推進數字化,要求全英國60%到65%的家庭在網上填寫普查問卷――問卷足足有16頁,甚至涉及到居民的性別認同、性取向和宗教問題;瑞士則採取抽樣調查的方式來進行人口普查,將十年一次的全國人口普查轉變成每年一次的結構調查、專題調查和綜合調查,再結合人口登記信息,然後外推數據來獲得整個人口的統計數據。
歷史
對人口進行登記和計算這件事,最早出現在古巴比倫和古埃及時期。公元前4000年,古巴比倫開始採用人口普查的方式來進行食物配給,以確定每次外出需要帶回來多少食物;而古埃及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用到了人口普查,因爲那時候他們正在建造金字塔,人口普查有助於瞭解本國有多少勞動力。
最早的人口普查只是單純地登記一下當地人口,後來在公元前6世紀左右,羅馬“王政時代”的第六位國王塞維圖裡烏創立了“國勢調查”制度,規定人口普查不再只記錄人口,對居民的土地、牲畜、家奴和財富等都應詳細調查,以此幫助羅馬政府管理居民稅收和徵兵。“國勢調查”制度每四年進行一次,古羅馬成爲了世界上第一個定期舉行人口普查的國家。
現代人口普查制度也由此衍生而來,國際上公認的現代人口普查是從1790年美國第一次人口普查開始的。直到今天,全世界已有2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過2000多次人口普查。
從人口普查的歷史來看,早期人口普查主要用於控制和識別特定的人羣,比如古埃及需要勞動力,古羅馬需要士兵,他們就會進行人口普查。但在17、18世紀左右,人們逐漸意識到人口普查最大的作用在於理解社會基本結構,判斷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此來制定政策。
在早期人口普查中,各國多糾結於“怎麼查”和“查什麼”這兩個主題,因爲在19世紀初,人口普查只能用紙質文件記錄和調查,再經過普查員的手工整理得出粗略的統計結果。因此,普查國家只是通過這些結果來衡量人口變化,並與其他國家進行比較,更多的數據則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財力,許多國家對此都力不從心。
後來,人口普查的基本技術和調查問卷趨於完善,人們又開始苦惱於該“怎麼用”。聯合國人口基金在對人口普查的概述中表示:“人口普查的優勢在於它代表了整個國家或地區的統計範圍,且精確到最小的地理單位。決策者需要這些統計數據來開展各種工作,包括評估人口趨勢,分析社會經濟狀況,設計減貧戰略,監測和評估政策的有效性,跟蹤國家發展目標的進程等。”
於是在20世紀下半葉,許多國家加入了人口普查的行列,聯合國也鼓勵更多的發展中和落後國家開展人口普查,並贊助區域統計委員會在人口普查中對一些國家進行技術支持。
緬甸
中斷31年之後重啓人口普查 12萬教師客串普查員
2014年3月30日,緬甸再次啓動全國人口普查程序,這是自1983年以來緬甸首次進行人口普查,這次人口普查花了12天時間,一直持續到了4月10日。
此前,緬甸只在1983年進行過一次全國性的人口普查,這意味着31年來緬甸政府對本國的人口趨勢、社會經濟情況和政策發展等缺乏清晰具體的瞭解。
爲縮小信息差距,緬甸政府在聯合國人口基金的幫助下啓動了這次人口普查,從全國各地招聘了12萬名中小學教師來擔任普查員――這些普查員需要在12天內走遍緬甸全國所有的城市與村莊,拜訪大約1100萬戶家庭。
在進行正式的人口普查前,人口司面向全社會宣傳此次人口普查,並繪製好全國城市和村莊住房的分佈圖,交給人口普查員,讓他們“按圖索驥”,拜訪到每一個家庭。
普查員在入戶拜訪時,會向戶主提出41個問題,涉及家庭成員的性別和年齡、教育、職業、宗教、種族、是否殘疾、是否死亡等,還會詢問住宅、照明和水源等問題。
每天點票結束後,普查員先檢查問卷,然後向人口司報告,人口司的300多名員工在2013年新建的人口普查大樓裡等着這些數據,他們負責全國數據的測繪和處理分析。來自十多個國家及聯合國機構的專家和監督員也參與了緬甸的這次人口普查,聯合國人口基金還提供了部分技術支持。
2014年8月,緬甸對社會公佈了人口普查的結果。數據顯示,緬甸的人口比政府預估的少了近900萬。在12天的人口普查中,共有5021萬人接受了調查,還有120萬人在武裝衝突區,普查員無法獲得他們的詳細信息。
這次人口普查代表着緬甸自1983年以來第一次獲得了自己國家最準確的人口數據。聯合國人口基金駐緬甸代表珍妮特・傑克遜在公佈人口普查結果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這是緬甸的一次勝利。
事實上,這不僅是國家的勝利,也是國民的勝利,一些偏遠羣體在這次人口普查中走入了人們的視線。比如,緬甸佤邦這個有着47萬人口的自治區,只有30%的人可以用自來水和廁所,只有25%的男性和20%的女性識字。比起緬甸其他地區,佤邦顯然落後許多,但政府在分析普查數據後發現,佤邦超過50%的居民都在21歲以下,這意味着如果佤邦的教育和衛生服務得以提高,就能通過人口紅利獲得經濟增長。
泰國
一個都不能少 爲非泰語居民貼心準備外語說明表
泰國第一次人口普查由內政部於1909年進行,隨後又在1919年、1929年、1937年和1947年分別進行了人口普查,當時的人口普查被稱爲“家庭人口普查”。
直到泰國出臺了專門的《統計法》,人口普查才被專門的統計機構接手。1960年以後的每一次人口普查都由泰國國家統計局負責,採取了聯合國“以0結尾的年份進行全國人口普查,以便爲國家規劃和國際比較提供數據”的建議,每十年進行一次。
2010年的全國人口和住房普查是泰國的第11輪人口普查,標誌着“人口普查100週年”,也是泰國第5輪住房普查。2010年9月1日至30日,整個泰國都忙了起來,約7萬名普查員行動起來,帶着兩張表格走進了泰國的千家萬戶。
第一張表格叫做清單表,這是給戶主準備的表格,需要戶主填寫家庭住址、住宅類型和家庭成員數量等信息;第二張表格叫做查點表,需要住宅內的所有家庭成員填寫,包括年齡、性別、國籍、宗教、受教育程度、語言、職業、出生地、婚姻狀況、曾生育子女數、現存和已故子女數、殘疾狀況、遷移流動情況、戶籍種類和特徵、是否在居住地註冊戶籍、衛生設施和供水、所擁有的基本生活用品等詳細問題,但不會詢問居民的收入問題。
面對面詢問是泰國人口普查的主要方式,另外三種方式分別是自主填寫查點表、登錄國家統計局官網填寫信息和撥打電話接受電話調查,其中自主填寫查點表這種方式在不允許普查員上門拜訪或者普查員多次上門無果的情況下適用。網上填寫信息這種方式還在測試階段,但泰國國家統計局的官網爲非泰語居民貼心地準備了各種語言的人口普查說明表,有英語、西班牙語、緬甸語、中文和日文的版本,以確保每一位居民都能參與到人口普查中來。
2020年本該是泰國第12輪人口普查,但受疫情影響,泰國國家統計局決定推遲開展人口普查工作,直到疫情結束。這次疫情給泰國的人口普查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國家統計局意識到發展新的人口普查方法迫在眉睫,未來泰國的普查員可能將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對每個居民的實際居住地和個人情況進行統計,然後錄入數據庫,讓數據的整合與管理變得更爲方便快捷。
英國
人口普查真的很累 16頁的調查問卷寫到“手殘”
2021年3月21日,英國北愛爾蘭、英格蘭及威爾士地區開啓了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工作,蘇格蘭地區因疫情原因推遲了這項工作,計劃將於2022年開始人口普查。
英國在2011年的人口普查中就有意識地利用互聯網來協助人口普查工作,但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原因是“成本居高不下”。從2004年項目啓動到最後數據發佈,整個人口普查工作花費了4.8億英鎊,是2001年的兩倍。
對此,英國《觀察家報》表示,這是因爲沒有儘早使用互聯網以及可靠的間接調查數據造成的。今年,英國將繼續推進人口普查的數字化,要求全英國至少有60%到65%的家庭靠網上問卷完成初步調查,如果不配合填寫問卷或者填寫虛假信息,可能會被處以最高1000英鎊的罰款。
比起往年的調查問卷,今年的問卷添加了不少新內容,比如英國人總會糾結的性別問題,國家統計局最後還是規定16歲以上的居民必須填寫性別,且只能是法律認可的性別,而不是性別認同概念上的性別,但問卷上有個自願回答的問題――“您所認同的性別是否與您出生時登記的性別相同”。問卷還對居民的性取向進行了調查,光是“您於2021年3月的法定婚姻或同性伴侶狀況”這個問題就有9個選項,判斷你是未婚,已婚夫妻,已婚同性伴侶,分居夫妻,分居同性伴侶,離異,曾登記同性伴侶關係但法律已解除關係,喪偶,還是同性伴侶死亡……宗教問題也有涉及,如果你不信教,那就大膽地在問卷中表達出來;甚至還有一些與“氣候相關”問題。
可以看出,參與英國的人口普查,要回答的問題真的很多,從官網上下載的問卷就有足足16頁,包括居民的基本信息和住宅信息,連怎麼去上班都有11個選項!所以,英國做一次人口普查真的很累,不僅是國家累,普查員也累,英國甚至可能因爲時間和成本問題讓2021年的人口普查成爲最後一次,之後改用更頻繁的小規模調查來補充人口信息,比如藉助稅務、駕照申請、公立醫療註冊等系統進行數據的收集和分析。
除了時間和成本問題,調查問卷的保密工作也是民衆比較擔心的問題,問卷是否本人填寫、數據庫是否會發生信息泄露等問題也隨之而來。
瑞士
抽樣調查節約成本 針對社會熱點問題快問快答
瑞士比英國先一步做出了選擇,採取抽樣調查的方式來進行人口普查――倒不是說瑞士比英國更先進,畢竟瑞士人口連英國的13%都不到,只有860多萬人,普查數據比較純粹,沒有那麼複雜多樣。
1850年3月,瑞士進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除了統計居民人數外,受訪者還被詢問了性別、年齡、婚姻狀況、職業和宗教信仰問題。從1860年到2000年,瑞士的人口普查基本都是每十年進行一次,2000年是瑞士最後一次大規模使用傳統問卷調查方法進行人口普查。
自2010年以來,瑞士聯邦統計局開始以新的方式進行人口普查並處理和分析數據,即用更頻繁的小規模調查來補充信息。爲減輕人力和財力成本,信源以人口登記的信息爲主,輔以抽樣調查,因此只有一小部分人需要接受書面調查。
新的人口普查主要基於現有行政數據的登記記錄,比如瑞士各州和社區的人口登記冊、聯邦人口登記冊和聯邦建築物及住宅登記冊等。沒有登記在冊的信息則需要通過額外的抽樣調查來收集,這裡有三種調查方法――結構調查、專題調查和綜合調查。
結構調查是指統計局每年對20萬人或者人口的2.5%進行書面調查,各州和地區可以視情況擴大其所在地區的樣本。調查需要受訪者提供除登記信息以外的其他信息,比如語言或者宗教問題,然後外推數據來獲得整個人口的統計數據,當然這些數據全是估計數,但瑞士聯邦統計局認爲合併累計幾年的樣本數據,會比調查單個樣本獲得的數據更可靠。
其次是專題調查,因爲其數據結果可以增加結構調查的數據深度。每年有1萬到4萬人就總共5個主題中的一個來接受調查,5個主題分別是出行與交通,教育與培訓,健康,家庭和代際以及語言、宗教和文化。這5個主題每年換一次,輪着來調查。
最後是綜合調查,針對每年若干突出問題中的一個做調查,要求3000人對當前政客和科學家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快問快答――2010年的主題是互聯網的使用,2017年是瑞士對黑人的歧視問題,2021年是瑞士的多樣性與兼容性。
2021年4月,瑞士聯邦統計局發佈了2020年瑞士的人口統計數據:2020年底瑞士總人口爲8667100人,比前一年增長了61100人;雖然2020年瑞士死亡人數比前一年增加了8200人,出生人數也有所減少,但移民人數的淨增長,讓瑞士人口仍有所增加。可以看到,離開瑞士的人減少了,但移民到瑞士的人增加了,人口的增加以及外來人口的多樣性也給瑞士的人口普查工作帶來了挑戰。(田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