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自由高於公平 走出歷史輪迴(吳子規)
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等政策曾創造農產量。(本報資料照片)
中國歷史幾千年,始終沒能走出一座座火山爆發,一頂頂王冠落地的迴圈,箇中原委不可勝數,最重要的一條也許莫過於,參照弗裡德曼「自由比公平更重要」的觀點,那就是我們有着「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文化基因。它的每次發作,一定造成朝代的更替和財富與文明的格式化。幾千年後,驀然回首,歷史卻在原地踏步中。所以我們非常需要將求公平的文化基因切換到求自由上來。
很久以前就讀到過弗氏的話,一個民族如果把公平看得比自由更重要,它就既得不到公平,也得不到自由。咀嚼很多年才理解他的深刻。按照自由和公平的常識理解,公平是指大家的所得和享有相同;自由則是每個人爲所欲爲止於別人的自由不受侵犯。聚焦一點,就是一方的所得不能是另一方的所失。看重公平可以剝奪別人的擁有,那麼剝奪者早晚會被剝奪;爲了不被剝奪,那就必須剝奪別人,於是大家陷在剝奪的輪迴中走不出來。如果看重自由,那就是誰也不能剝奪他人,哪怕他爲富不仁。
要使自己富起來的路徑只能是研發和創新,要制止爲富不仁,只能是健全完善法制,構建公平競爭的平臺。大家都在完善嚴密的框架中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誰也不能剝奪別人,就是誰也不會被剝奪。既然財富的安全有保障,大家的聰明才智都會運用到科學技術的領域,社會可以持續穩定的發展,財富的增長不會中斷,沒有「寡」,就不在乎「不公」,大家基本需求滿足後何必在乎額外的擁有。這就是弗氏把自由看得比公平更重的邏輯所在。
中國農民起義從秦末的「伐無道,誅暴秦」,到太平天國的「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所有口號的文化基因都是「殺盡不平方太平」,自由根本沒有進入農民,包括操縱他們的地主、官宦和文人的視野,所以殺富濟貧,天王老子輪流做。這樣的公平的實現則是更嚴重的不公平的開始,就像洪秀全的後宮多到只能編號識別,而普通將士的夫妻相會卻要受到很多限制。更重要的是,由一部分人剝奪另一部分人開始的制度一定會愈演愈烈,殺富濟貧早晚演變成劫貧養富,最後財富集中在朝廷和貪官手中,百姓活不下去,新的輪迴再度開始。因爲要想不被剝奪,就必須剝奪別人,聰明才智在陰謀詭計上發揮的淋漓盡致,科學技術殊難有大的突破,經濟只能是恢復、毀滅,再恢復,再毀滅的低水平上徘徊。可見把公平看得比自由更重要的民族就既得不到公平,也得不到自由。
美國的南北戰爭也能證明弗氏的邏輯,原本統一國家的戰爭演變成解放黑奴的戰爭,結果雙方投入350萬兵力,佔當時人口的將近十分之一,死傷過百萬,遠超過美國所有的對外戰爭總和。所以如此慘烈的重要原因是南方認爲黑人是農場主的財產,儘管這樣的認知不人道,但是符合當時的事實,解放黑人就是剝奪他們的財產,當然他們要殊死抵抗了。如果按照弗氏的自由邏輯,北方自由的邊界止於不能剝奪南方的私有財產,那麼可行的選擇只能是北方將黑人買下來,還他們自由,美國付出的代價可能會小很多。因爲美國當時的黑人總量不過400萬,全部都是黑奴的交易價不會高於戰爭的開支、傷亡的賠償以及人民的痛苦。當然這不是歷史的事實,而是筆者的妄相忖度,但可做弗氏邏輯的佐證。
同樣的邏輯也可以爲中國近代史所證明,打土豪的農民肯定想不到分給他土地很快歸人民公社,公私合營後的工人更想不到,作爲領導階級的他要下崗、待業、買斷,剝奪者就這樣被剝奪。蔣經國則用政府公司的股票買下地主的地,分給農民種,三七五減租,尊重別人的私產就沒有人被剝奪。二戰結束,作爲猶太人的季辛吉,以佔領軍的身分回到德國,德國人很恐懼,季辛吉說,我們不是來報仇的,而是來建立新秩序的。何爲新秩序?那就是自由高於公平,任何人的自由,不管以什麼神聖的名義,都不能侵犯他人的自由。只有自由高於公平的發展,才能讓一個民族積累起讓弗氏感到緊張的力量。(作者爲大陸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