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疫情過後的窗外有藍天(丁學文)
疫情已經進一步激化處於起步階段的數位化趨勢,如遠距辦公、線上教育、線上遊戲以及影音串流服務等。(示意圖/shutterstock)
詭譎多變的疫情確實讓人難以捉摸,看着一度以爲自己防疫成功的臺灣,再看看脫掉口罩準備迎接國慶的美國,我越來越感覺這個疫情除了狡猾多變,還在疫情的起起伏伏中教會了每個人勝不可驕以及敗不可餒。
經濟的發展也是一樣,我還記得今年年初美國疫情的一發不可收拾,幾乎所有人都認爲美國經濟即將一瀉千里,可誰能料到OECD今天的上調美國2021年GDP增長到6.9%?難怪5月28日,美國《紐約時報》會刊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 Krugman的一篇文章,呼籲大家要學會放輕鬆一點。爲什麼?因爲那個曾經最慘的美國已經靠着撒錢一馬當先,在煙花瀰漫中爲自己打開了一扇窗,更讓美國朝野盡皆相信美國的窗外肯定有藍天。
對的,美國經濟的起承轉合確實一度引起了衆人的焦慮。媒體報導充斥着斗大的標題,像是「原物料價格飛漲!」、「企業缺工!」、「通貨膨脹宛如1970年代夢魘重現!」。但Krugman認爲這些不過都是經濟「一時的車輪打滑」,只要駕駛做好調整就可以很快的讓一切恢復正常。美國確實厲害,藉着疫苗施打計劃的告捷,染疫死亡病例已陡降了85%,而且仍在下降中。隨着恐懼的消退,美國經濟開始強勁的反彈,復甦速度之快已經打破了歷年的紀錄。不少朋友告訴我現在紐約比較好的餐廳基本上都是訂位額滿。
撇開美國,包括臺灣在內的全球各地仍然飽受着疫情的肆虐,而不確定的未來總會讓人不舒服。但顯而易見的是經濟活動並沒有因爲疫情而進入冬眠,無論是個人、企業及商業活動,其實都處於一個蓄勢待發的時刻。我感覺,對很多企業來說,現在反而是放開手腳擴大資本支出的最好時機。對長線投資者來說,現在就是着眼於股權增值的入場機會。所有一切都需要能夠看懂未來趨勢的發展方向。就像6月初的《經濟學人》文章〈即將到來的資本支出嘉年華〉(The coming capex carnival)中所說的:這既是一個根本性的變化,也是一個極爲重要的變化趨勢,更重要的是它保證了一個更加充滿活力的資本主義形態。
我不知道疫情什麼時候可以離我們而去,但我相信未來將有幾個非常重大的變化值得我們留意:首先是低接觸時代的來臨。疫情已經進一步激化處於起步階段的數位化趨勢,如遠距辦公、線上教育、線上遊戲以及影音串流服務等。但隨着遠距辦公對於數據傳輸的速度及頻寬的迫切需求,5G將得到進一步的推動。另外,區域化發展將越演越烈。全球化退位在所難免,各國會開始轉向區域化或本土化發展。中美貿易戰已經引發了市場對於供應鏈過度集中風險的關注,疫情更是進一步將此一問題放在聚光燈之下。此外,企業將擴大資本支出與投資。受疫情影響,市場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資產負債表。更多企業會爲了併購會大幅擴張資產負債表,疫情與QE會逼着企業加快轉型的資本支出與轉型探索。
新冠肺炎疫情還重新定義了可持續發展,即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相關的綠色投資趨勢。社會大衆將會記住個別企業在疫情期間的所作所爲,同時那些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並獲得員工、客戶和社區認同的企業將會受惠。
然而,疫情還重重的提醒了我們,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還有,令人懷念的休閒活動必將緩慢復甦。疫情籠罩下,休閒娛樂活動在全球各地確實低迷了一段時間。不過歷史經驗顯示,西班牙流感在1918年一戰結束之時爆發,直到1920年才平息下來,但人們並未籠罩在疫情的陰影下,反而是迎來了所謂「咆哮的20年代」。
所以,請相信人類會變得更敢於改變和接受挑戰。歷史學家觀察人類在重大事件後,往往會因爲經歷過生死存亡,而更有勇氣去追尋更好的發展與挑戰。例如14世紀黑死病的爆發,讓歐洲人更勇於航海探險。1919年剛從西班牙流感復甦後的美國,也出現了大量的新創企業。我們要相信這個疫情早晚會過去,若干年後回頭再看這個令人窒息的2021年,它就是一個歷史上千載難逢的入市良機。
(作者爲創投合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