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靜待「援軍明日到達」轉機的到來(劉良升)

首部以衡陽保衛戰爲題材的歷史戰爭大片《援軍明日到達》遭下架。

今年適逢抗日戰爭衡陽保衛戰80週年紀念,身爲衡陽老鄉也是著名的編導劉和平先生,歷時8年耗費5億人民幣以上,製播他畢生的夢想,亦即描繪衡陽保衛戰的抗日軍事經典大片《援軍明日到達》,本擬於6月29日上映與觀衆會面,豈料在某些極左人士的阻撓下,竟然無法如期登場,着實令人扼腕且無法理解。

話說在八年抗戰期間,國軍爲抵禦外侮在神州大地上進行了22次大型會戰,其中湖南省境就佔了6次(分別爲3次長沙大捷,常德會戰,長(沙)衡(陽)會戰,和湘西雪峰山會戰)。首先,省會兼湖南省第一大城長沙,在焦土抗戰的原則指導下,於1938年11月人謀不臧的「文夕大火」,已提前將這座千年古城付之一炬,同時3萬多名無辜市民的寶貴生命也無端葬送於自己人錯誤設下的火窟中。隨後的3次長沙大捷和1944年6月的長沙失守,接續的戰火更是毫不留情地重創這座省城,兩部電視連續劇《長沙保衛戰》和《戰長沙》正反映出全國暨長沙人民抗戰的決心和烽火肆虐的慘狀。

再者,當時湖南省第三大城和湘西重鎮常德,在1943年底的常德會戰中,中日兩軍20餘萬人馬在湖南省西北部對峙,五十七師長餘程萬將軍以八千虎賁之師死守常德城,並配合周圍的友軍拖住並消耗日寇的有生戰力,鏖戰16天后僅僅帶領300孤軍突圍,最終80餘勇士殺出重圍後隨即又引領抵達外圍的援軍,硬是把一座日軍佔領的常德空城再奪了回來。2009年出品的《喋血孤城》電影正深刻描述出軍民一家守城的豪壯!

至於湖南省第二大城衡陽,由第十軍孤軍據城力抗5倍兵力有餘的日寇,死守城垣47日,將日寇發動「一號作戰」時中國軍隊由河南省,經湖北省,到湖南省南北潰敗一瀉千里的頹勢,暫時穩住,讓軍民同胞稍微獲得了喘息的寶貴一個半月時間,居功厥偉。

縱觀第十軍,於抗戰中期的1939年重新成立,該部在「山東三李」(李延年,李先洲和李玉堂三位山東籍將領)之一的黃埔軍校畢業悍將李玉堂將軍的領導之下,發展成爲國軍序列中戰功卓着的嫡系主力部隊。在1941年底的第三次長沙會戰中,第十軍作爲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將軍「天爐計劃」中「U字型」佈陣的中央爐底,奉命死守「頂點」長沙城,待薛嶽將軍覺得時機成熟,帥旗一揮,命令周圍友軍從東西兩側的爐壁位置傾巢而出,夾擊並重創日軍,據悉第三次長沙會戰是抗日戰爭中日軍傷亡多於國軍的首例。而先祖父生前服務的七十三軍七十七師之二三一旅(先祖父早於1937年陣亡於上海大場,得年二十八),就是第一支渡過湘江,從西向東進入長沙城增援第十軍的「天爐爐壁」單位之一,且渡江後直接將指揮權交予第十軍,合作無間奮力抗敵,當時傳爲佳話一則。

兩年後的常德會戰,當餘程萬師長據城死守,第十軍作爲外側的增援部隊,自長沙方向緊急增援常德,下轄的預十師師長孫明瑾將軍陣亡,後來接任師長一職的葛先纔將軍當時也胸部中彈重傷,可見戰況之慘烈。

時序進入1944年,在當時的中國戰區參謀長美國史迪威將軍的堅持下,國軍調遣額外30餘萬的地面部隊前往雲南省,作爲組建反攻滇緬公路的X Force(駐印遠征軍)和 Y force(滇西遠征軍)而準備,這個爲打通西南抗戰補給生命線的大戰略沒有太大的問題,卻因抽調了大批原駐紮於湖南省第九戰區的軍隊,致湖南一境防守兵力嚴重不足。而日寇這時集中所有資源發動迴光返照的「一號作戰」,首當其衝的長沙城僅部署第四軍約兩萬多人,加上軍長張德能將軍誤將有限重兵佈防於湘江東岸長沙城內,導致湘江西岸制高點嶽麓山陣地兵力不足首先失守,而貽誤戰局,張德能後來以槍斃了結,不過失地的重擊已無法挽回。

日軍於6月18日佔領長沙後隨即南下,開始對衡陽發起攻擊,第十軍以未經給養補充完成的疲累之師,以約1萬8000人枯竭的兵力,團結於第十軍幹部堅強意志領導,在外無援軍之下死守孤城47天,重創日寇的有生力量,也寫下了抗戰史的奇蹟。當時第十軍被日軍確定合圍而守軍已無出城之路時,蔣介石委員長電令外圍友軍火速救援,也多次向方先覺軍長保證「援軍明日到達」,可是友軍就是無法突破日軍的封鎖線,與第十軍守軍取得聯繫。

最後第十軍將士死傷慘重,彈盡援絕,據云第十軍方先覺軍長原先也考慮自戕殉國,但是思及挺身而出尚有機會保全存活的數千傷兵,乃決意談判放下武器免除殺戮,也是不得已而爲之。即便後來方軍長和諸位師長在敵後游擊隊的協助下全數脫離日寇的監禁而逃出,返回了陪都重慶,且所有軍長和師長均獲頒軍人最高榮譽青天白日勳章,但是陣前放下武器的「臭名」一直揮之不去。方軍長的公子曾提及,方軍長放下武器之日正是1944年8月8日,也是後來國民政府明訂的8月8日父親節(取八八諧音),但是方家人在臺灣從來不慶祝父親節,這也顯示出方將軍對於「放下武器」,且無法被部分國人諒解的事實,在數十年後依然耿耿於懷,而抱憾以終。

我先前工作之時,正巧和第十軍預十師師長葛先纔將軍的外甥李兄共事,我倆不但暢談長沙第三次大捷和衡陽保衛戰的細節。李兄還出借葛先纔將軍記錄衡陽保衛戰的手稿,供敝人閱讀。始知葛先纔將軍曾經交付手稿給國防部史政局,原想以第一人稱且爲戰役高級指揮官的視角,將那段戰史完整呈現,豈料因爲內容過於「真實」,恐涉及多名官運亨通的當朝高官而在生前無法付梓印行。

2015年,李兄掛名與已故葛先纔將軍聯合出品《衡陽保衛戰》一書,稱得上是對衡陽保衛戰描述最詳實且中肯的史籍,也算是完結葛將軍的遺願了。可惜的是葛先纔將軍一生戎馬,屢立戰功,在衡陽會戰中對於工事的設置,戰術的運用,匠心獨具。1950年經海南島來臺後,據聞層峰曾經考慮延請葛將軍出任即將參與「韓戰」的中華民國3個步兵師之一的師長,但是後來美國杜魯門總統否定了這個議案而不了了之。葛將軍解甲歸田,最後孤身住在收容單身退役軍人的「榮譽國民之家」終老,也是晚景淒涼,令人唏噓不已。

很遺憾此次《援軍明日到達》一片,如同數年前描寫上海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的電影《八佰》一般,在政治力的干擾下,無法如期上映。所幸先前的電影《八佰》在延宕一年多以後推出,當時也創造了相當不錯的票房記錄,足見《八佰》一片所受到的激賞。至於投入畢生心血的衡陽老鄉劉和平先生,我們除了在《援軍明日到達》的預告短片中,可以感受到他對於還原重建80年前衡陽市街的繁榮和古樸,藉建築物損毀展現出戰火的無情,和凸顯第十軍將士及衡陽百姓守土的高亢士氣,在每個細節之中所投入的心血和情感,至於在表彰第十軍戰士忠勇衛國犧牲,和最終接受停火「投降」放下武器的掙扎之間,如何以藝術寫實手法,來闡述1944年8月8日衡陽保衛戰最具「爭議」的謝幕終曲,正是我深切急於瞭解的內容,讓我們一同靜待「援軍明日到達」轉機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