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胡璉兵團殺出重圍──怒潮老兵羅添福的故事之1(曾建元)

羅添福先生(蔡志堅攝)

怒潮學校,是陸軍第12兵團軍事政治幹部學校的代稱,典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校歌〉首句:「怒潮澎湃」。陸軍第12兵團是民國38年5月在江西省南城縣由第二編練司令部改編成立,司令官爲胡璉,副司令官柯遠芬,由江西省政府主席方天依胡璉建議,下令在江西各縣依唐代府兵制「一甲一兵、一縣一團、三縣成師、九縣成軍」方式徵兵而組成,下轄三軍。第12兵團創辦有贛粵閩邊區軍政幹部學校,以唐三山爲校長,學生主要來源爲河南省流亡和江西省在地招考之中學生。

第12兵團成立於南北和議失敗,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面渡江之際,胡璉只能匆匆上陣以實戰練兵,於6月由江西兵分兩路,第18軍長高魁元收復閩西,第67軍劉廉一收復粵東,乃一度考慮在福建、廣東、江西邊區建立敵後根據地,除江西省第8區(寧都)本有行政督察專員兼寧都縣長黃鎮中鎮守,曾考慮任命兵團副司令官王嚴取代之,另則建請廣東省政府主席薛嶽命兵團副司令官柯遠芬爲第9區(興梅)行政督察專員兼梅縣縣長,並曾規畫由高魁元取代盧新銘出任福建省第7區(龍巖)行政督察專員。

6月28日,第18軍李樹蘭第118師與盧新銘第7區保安團在長汀縣圍殲中國人民解放軍閩西義勇軍副司令員林志光獨立第4團,與汪光堯第75師並列挺進,7月2日,下上杭縣,7月4日第18軍副軍長王靖之兼任上杭縣長,逐步掃蕩閩西,光復連城。王靖之於上杭設立軍政學幹部訓練班,招徠上杭中學生報考從軍。

因全國形勢急轉直下,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中正部署防衛臺灣,胡璉兵團遂逐步撤出中國大陸。怒潮學校則先遷潮安縣庵埠鎮集訓,改名第12兵團軍事政治幹部學校,合併廣東省第9行政區軍事政治幹部學校,由柯遠芬出任校長,至9月29日(農曆8月8日),由柯遠芬帶領全校師生搭乘交通部招商局股份有限公司海辰輪由汕頭出海,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當日正行經臺灣海峽,終於10月2日抵達臺灣基隆,復經臺北,最後於新竹縣新埔鎮與關西鄉落腳。

而胡璉兵團,則於隨後分批由汕頭出海,劉廉一之第67軍前進浙江省定海縣舟山羣島,締造登步島大捷,穩定東海局勢,兵團主力則由第18軍高魁元前導支援金門防務,胡璉進而接掌福建省政府主席,領導金門守軍齊奏古寧頭大戰凱歌,穩定了臺灣海峽局勢,經此二大捷報,臺灣轉危爲安,12月,中央政府由行政院長閻錫山率領自四川成都遷都臺北,兩岸分裂自此底定。

羅添福,民國18年10月16日生,福建省第7行政督察專區(今龍巖市)連城縣文亨鄉客家人。連城山多,多數人家中務農,羅家也不例外。羅添福是羅榮開和錢富蘭的幺子,上有兩個哥哥羅添盛、羅添財和兩個姐姐羅月妹、羅英妹。二哥羅添財在抗戰期間被徵召入伍,爲國捐驅而一去不回。羅添福不像大哥要固守家業,所以反而有多一點的空間去上學讀書,文亨小學畢業後考進連城縣立中學,38年閩西起義易幟時,羅添福正在當地福建省立連城高級工業學校就讀。母親稍早過世,得年還不到61、62歲。

民國38年5月,廣東省保安第13團曾天節部擁廣州綏靖公署副主任吳奇偉等宣告粵東起義,繼之,福建省第7行政督察區由前專員李漢沖和新任專員練惕生宣告閩西起義,併成立了閩西臨時行動委員會,由前寧化縣長傅柏翠出任主任委員,領有中國人民解放軍閩西義勇軍。6月20日,閩西義勇軍佔領連城,連城縣長張友民於24日被迫響應起義,成立閩西臨時行動委員會連城分會,出任主任委員。

粵東與閩西先後易幟,正好把胡璉兵團困在江西,胡璉面臨解放軍由長江北下的壓力,又被堵住去處,只有殺出生路。6月下旬,胡璉第12兵團兵分兩路突圍,高魁元率第18軍進攻閩西,劉廉一第67軍則出兵粵東,兩路軍事進展均極爲順利。第18軍李樹蘭第118師6月28日於長汀縣與盧新銘第7區保安團擊破閩西義勇軍,乃於7月2日攻下上杭縣,7月4日,第18軍副軍長王靖之兼任上杭縣長,繼續指揮第18軍第14師羅錫疇部掃蕩閩西各縣,閩西義勇軍獨立第5團江震嶽部投誠,7月8日,張友民辭去連城主任委員職,前往上杭投誠,胡璉兵團乃命蔣益出任縣長。

(作者爲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暨國立金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副教授、臺灣獨家傳媒智庫執行長)

【未完待續,曾建元專欄每週五刊出】

訪問:曾建元、胡敏越、蔡志堅、蔡芬芳、張筱婷、駱長毅、吳靖媛

紀錄:張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