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編輯,也是作者

2023年6月,我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第一部個人專著《教師如何寫論文——來自編輯的建議》。這本書已上市一年有餘,交流中我被問到最多的三個問題是:作爲編輯,爲何寫作這樣一本書?編輯如何寫作?有什麼寫作建議可以分享給大家?

爲何寫作這樣一本書

爲一線教師而寫:破解論文寫作難題。不敢寫、不想寫、不會寫,是不少教師遇到的共同問題。但論文對許多教師來說是“剛需”,所以我想爲破解這一難題做些事情。正如書名所言,這本書是從編輯的視角出發,圍繞一線教師論文寫作相關問題,如論文投稿、寫作、選題,如何將課題成果轉化爲論文等展開,解決教師論文寫作的常見難題。

更新論文寫作理念:以寫促教,教研相長。以往我們可能認爲,上課、寫論文、做課題是三件相互獨立的事情。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把這三件事當作一件事來做。在一節好課的基礎上,再向前一步就可以寫出一篇論文;在一篇論文的基礎上繼續做大做強,就可以申請相關課題。通過寫作,教師可以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隨着教學水平的精進,也將獲取更加豐富的研究素材。

爲自己而寫:編輯生涯的記錄、留念。編輯有許多事務性、技術含量不是很高的工作,但編輯也可以成爲專業人員,有自己的研究興趣和研究領域。通過寫作,我更加深刻理解了編輯工作的價值和意義。通過寫作我能更好地反哺自己的本職工作,同時也強化了職業信念感。

如何寫作一本書

積累素材,打下寫作基礎。讀研期間,我曾參與《全球教育展望》的編輯校對工作。《全球教育展望》的作者以高校教師、研究生爲主。畢業後我成爲《上海課程教學研究》的編輯,《上海課程教學研究》的作者以中小學教師、教研員等爲主。這些經歷讓我發現中小學教師和高校教師、研究生寫作風格各異。走上工作崗位,我有意無意記錄了中小學教師來稿的共性問題及典型案例,平時也經常與中小學教師、教研員、校長等一起探討論文寫作等相關話題,瞭解一線教師的真實困惑和需求,並適時做整理記錄。2017年至2022年的五年間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這些素材爲後續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寫作時,最難的是找到合適的素材和案例,這就需要我們日常用心積累和蒐集素材、案例。

基於讀者需求,充實書稿內容。讀者進行科研類圖書閱讀是有明確目的的,所以我們在架構書的章節內容時需要滿足讀者的特定需求。《教師如何寫論文》這本書主要圍繞一線教師論文寫作最常見的10個問題展開。比如,如何把一節課變爲論文。在把一節課轉化爲論文時,教師最發愁的是如何找到一節課的切入點,本書第二部分“如何將一節課變爲論文”圍繞該話題重點展開。再比如,不少教師都在做課題,但很少有相關成果發表,本書第三部分重點探討如何將課題成果轉化爲論文。

把握契機,加速創作進程。雖然寫作想法由來已久,但寫作卻遲遲沒有實質性推進。寫作契機成熟源於2020年底在華東師範大學開放教育學院錄製的兩門在線課程。正是這次課程錄製讓我將積累的寫作素材做了系統整理和梳理,奠定了書稿寫作的基礎。這樣的選題是否可行,出書到底有沒有價值,我心裡也感到困惑。所以,在書稿有了整體框架和完成兩個樣章後,2021年我主動約出版社編輯聊書稿並一拍即合,正式敲定出版。自此,書稿寫作進程加速。

關於寫作有何建議

心中有讀者,爲讀者而寫。書稿質量如何最終要經受讀者的考驗。作者在創作過程中要時時想着讀者,讓讀者有一個良好的閱讀體驗,讀有所獲。寫作時,作者不要“炫技”、故作高深,寫一些讀者看不懂、學不來的名詞概念。寫作手法、用詞、遣詞造句,要符合讀者的語言表達習慣和話語體系。一線教師喜歡實例、喜歡操作性強的內容,希望看了以後可以直接拿來用。所以,《教師如何寫論文》這本書呈現了110多個實例。

覆盤梳理,制訂寫作計劃。一本書的寫作過程是漫長和備受煎熬的。這就需要我們制訂一個詳細的寫作計劃並時不時進行復盤。不行動,想法永遠落不到實處。

時不時覆盤一下,看看已經完成什麼了,還需要做什麼,這樣接下來更有針對性和方向。同時,也可以堅定自己的信心。寫作時,我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想不明白這一部分到底要寫什麼,如何呈現;寫作時,會有無數次自我懷疑,想要放棄。通過覆盤,我們可以釐清思路,重拾信心,堅持下來。

(作者系《上海課程教學研究》編輯)

《中國教師報》2024年09月18日第8版

作者:謝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