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觀察丨存款利率“倒掛”大概率是短期現象

近期,多家銀行長期存款利率已接近甚至低於中期存款利率,“長存利少、利率倒掛”頻繁出現。但綜合來看,利率倒掛大概率是短期現象。

“長存利少、利率倒掛”是銀行面臨息差、攬儲、保儲三大壓力的直接傳導。

第一是息差壓力。經過幾次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調,銀行資產端定價相對穩定,負債端則仍有調整空間。多數銀行選擇降低長期存款利率,減少利息支出,以此控制綜合負債成本,穩住息差。

第二是攬儲壓力。早在去年,各地就出現“存款特種兵”——爲求高收益,投資者奔赴異地銀行存款。部分城農商行三年期存款年化利率超3%,五年期存款收益甚至接近4%,遠超大行。在存款利率普降和同業競爭激烈的大背景下,大中型銀行需要維持中期、短期存款產品利率水平以吸引客戶,緩解攬儲困境,長期存款產品利率就“相形見絀”了。

第三是保儲壓力。隨着市場行情回暖,理財產品收益回升,如現金類理財產品就廣受市場歡迎。銀行存款有流入理財子公司的趨勢,僅2月單月,十餘家理財公司的管理規模增長就達6900億元。在此背景下,銀行不得不拉響存款規模保衛戰的警鐘,推出個別收益率較高的存款產品以維持存量客戶不流失。

三大壓力下,爲何仍說利率倒掛大概率只是短期現象?

首先,利率市場化不斷深化,利率倒掛現象或將自動糾偏。從銀行經營角度,利率倒掛會給銀行負債端帶來直接壓力。目前看,倒掛大多存在於中小銀行,受制於經營壓力,高負債成本的模式不可持續,近期已有多家中小銀行跟進下調存款利率。

同時,銀行存款利率仍有下調空間。近期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要通過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引導銀行下調存款利率,同時,存款準備金等貨幣政策仍有調整空間。調整後,中期存款產品年化利率高於長期的情勢或將緩解。

最後,利率倒掛的一大動因仍是銀行爲穩息差而做的負債成本管控。隨着此前中長期存款產品的陸續到期,銀行將有機會根據現行利率和自身負債結構調整存款利率,使存款產品利率更加合理。

短期利率倒掛確實能讓銀行在經營保衛戰中獲得喘息空間,但面對息差下行大趨勢,銀行錦囊中不應只有這一辦法。提高資產收益率、提升中間業務收入;增強拓客實力,豐富負債資金來源等,都是正面應戰的良策。

責編:朱雨蒙

" Type="normal"@@-->

校對:彭其華

" Type="normal"@@-->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繫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 Type="normal"@@-->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