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學 | 松林是湖水的睫毛

在我行走20多年的記憶裡,叫永安湖的點位極多,而位於成都雙流的永安湖卻具有獨特之處。老成都人知道它,一是在於那裡是垂釣的好去處,2020年清理淤泥時,有人抓了4條魚就重達200多斤。二是因爲那片湖區是距離成都最近的天然氧吧。現在的人動輒愛說空氣中負離子濃度,而且一說就是每立方厘米數萬個。而真實情況是,一些市區公園裡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能達到200個以上就不錯了。永安湖有多少呢?每立方厘米1500個,應該說不低。但它最吸引我的,卻是那萬棵大樹構成的原始松林。在城市化高速推進40多年後,還能在大平原看到保存完好的這麼一大片松林,本身就是奇蹟。

有鑑於此,永安湖成功舉辦了2020 CHINA OPEN中國舟釣(路亞)公開賽晉級賽暨CHINA OPEN成都國際舟釣路亞基地,這是中國第四個、成都第一個國際舟釣路亞基地。

在一張航拍的圖片上,我發現5.6平方公里的永安湖,構造很像一個雙臂揮動着的奔跑的人影。這一形象,讓喜歡跑步的我更對其生出幾分好感。

永安湖原名龍王湖,以前水庫蓄水量300多萬立方米,維繫着3000多畝良田。華麗轉身的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園,如今位於44平方公里天府國際生物城內,一期規劃面積3090畝,水域面積319畝,2018年啓動建設,現開發完成示範段805畝,已於2020年秋季開放,接待遊客約30萬人次。誰也沒有想到,它能從一座水庫到森林公園,從昔日單一的灌溉功能延伸到集假日旅遊、綠道優跑、醫藥生物、療愈勝地等功能於一身。

2022年初夏的一個早晨,我從成都出發,半小時後即到永安湖。由綠道穿過逶迤的由碧桃、海棠、紫荊、鳶尾花組成的長廊,見到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此設立的紀念碑,記錄着他們團隊入住天府國際生物城的步履。林濤起伏,松林舉翠,高低錯落的馬尾松、火炬松把喧嚷擋在外面,煙波浩渺的帶狀水面微風徐來,使人心曠神怡。加上林間淡霧繚繞,遠處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書院,湖水彷彿有一種力量讓人柔化,恍如夢境一般。一大羣松鼠在松林間跳躍,松林下指蓋大的小蟲正低飛着私語。遊人並不多,幾隻蝴蝶在叢林間挽出無數個解不開的結,松鼠從樹巢伸出腦袋,閃電一般從樹幹俯衝而下……真是謝天謝地,我可以獨自欣賞這一泓湖水。

湖邊的生態景觀大約有四五十米寬,花木扶疏,在水草植被的掩映下,一派小橋流水人家的靜謐景象。見到一個工人正在打撈水面的落葉,我便與之聊了起來。

我向其表達了疑惑,這一帶沒有大河,湖水是從哪裡來的呢?

清潔工姓王,他用手向生物城的大樓方向一指:“湖水是用水管從生物城中收集雨水而來……”

他說,通過雨污分離、沉澱及水生植物和微動物的淨化手段,採用一種食藻蟲控藻引導水體生態修復技術,並搭配經改良的四季常綠矮型苦草和其他改良型沉水植物,構建“食藻蟲—水下森林—水生動物—微生物羣落”共生系統,通過蟲控藻、魚食蟲等形成食物鏈,恢復沉水植被主導的水生態系統,打通影響水生植被修復的瓶頸——水體透明度,逐步恢復以沉水植物和底棲生物等爲代表的水體生態系統,在實現水質淨化的同時,把水體打造成“水清氣淨”的生態景觀。

看來,改變的不只是永安湖這一名稱,而是山、是水、是人、是環境、是科技,更是一種營造城市的文化精神。山清水秀,煙波浩渺,擡眼望去,綿延起伏的淺丘延伸至視線的盡頭,好一幅繪不完的山水畫。

我往松林、毛竹林走去,我喜歡陽光穿過林間灑下來的一地斑駁。尋常的花草置身於光柱之下,往往會煥發出綺麗的姿容,絨毛纖立,半透明,宛如擁有了一種可供回憶的坡道。

這一帶的松樹均是五六十年前的飛播長成。松林掩映水波,水波暗渡松林。也許是爲了爭奪陽光,這裡的松樹均挺拔而高挑。每一棵松樹都誠實地站成自己,任清風撫慰,任陽光抹彩。

林蔭深處,散漫的光影各自沉醉在深淺不一的夢境裡。蜀天的雲朵,在水面的倒影堆積如雪,這樣的白光又爲叢林點染出一層油畫式的高光。

見到不少跑步愛好者,很快超過了我,在遠處撲騰騰地驚起了一串水鳥。鳥兒把蒲葦的夢帶往高處的叢林……水鳥歡鳴,白鷺翩飛。是的,夢境偶爾也會搖晃,但固守寧靜的那份執念堪稱絕美的景緻。

一路的景觀置石顯然經過精心考量,石頭匍匐在鳶尾花中,像個空降的黑客,然而苔蘚又賦予了石頭一種吸引力,讓它們逐漸與周遭的環境融爲一體。

這裡的溪流並沒有密集的叮咚潺湲,但松林與石頭的夢幻卻能應節而舞,它們在韻律裡安然浸泡,沐浴最本真的清流。

幾公里長的環湖湖濱,均沒有采用石頭、鋼筋水泥來砌築湖堤,而是保持了湖濱的天然構造,我以爲這恰恰是最爲理想的結果。因爲自然形成的湖濱區域,是小鳥營巢最理想的空間。可以看到蘆葦、蒲草、狐尾藻等清水、挺水植物組成的羣落,與水面的陽光和淡淡水霧彼此呼應,就像是沉默大軍的哨兵……

因永安湖爲成都提供的這一泓淨水,它當選第二屆成都“最美河湖”,可謂實至名歸。一個生物城的後花園,一個雙流版的“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正悄然展開它豐沛的絢麗世界。

所謂野趣,體現在它的自然之美,依託於自然,通過一定的人工打造,在保留了湖區的自然分佈和湖堤的基礎上,呈現出真正的自然之美。

園區裡有一尊鐵黑色的雕塑,一個飛翔的人體橫置半空,5只鴿子與之上下翱翔。雕塑名叫“築夢與圓夢”,出自幾位海外美術家之手。雕塑通過人、鳥與圓的造型,記錄了自然與城市相互融合的過程,展示了人們在公園城市裡築夢的澎湃激情。

我來到永安湖的最高處四望,發現松林恰似湖水的睫毛,綠意瀰漫,恍若美人凝眸……

來源 | 中國環境報

作者 | 蔣藍(中國作協散文委員會委員,四川省作協副主席)

編輯 | 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