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級稅務人士:目前沒有全國性查稅
(原標題:壹快評丨放鬆稅收徵管並非良策,應適當降低名義稅率)
最近兩起企業補稅事件引起市場關注。
一是湖北枝江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補稅8500萬元,因這筆稅款被追溯至1994年,使得稅務“倒查30年”成爲輿論焦點。二是寧波博彙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當地稅務要求補稅5億元的通知,最近企業宣佈停產。
上述兩起事件,引起了一些企業人士的擔憂。這些擔憂包括是否存在全國性查稅,不少企業擔憂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補稅,這對於經營困難的當下無疑是“雪上加霜”。
筆者跟多位省級、市級稅務人士交流得知,目前並沒有全國性查稅部署。一些地方根據當地稅收大數據風險提示等對個別企業查稅,是日常工作,也是稅務部門正常履職。畢竟稅務部門主要負責稅收、社會保險費和有關非稅收入的徵收管理,發現偷逃稅、少繳稅行爲,理應依法制止,否則就是瀆職。
詳細剖析兩個企業補稅案例,也能一定程度上消除上述擔憂。枝江酒業之所以被要求補繳8500萬元消費稅,直接原因是審計部門發現問題,稅務部門據此執行。
博彙股份被要求補稅5億元,則是因爲公司生產的重芳烴衍生品被稅務部門認定需要按照重芳烴繳納消費稅,博彙股份對此不認同,最終是否補稅、如何補稅等仍有待稅企雙方良性溝通。
儘管中國並未採取集中清繳清欠稅收等行動,但隨着稅收大數據廣泛應用,網狀、系統性稅收風險分析取代了此前個人經驗點對點分析,稅收徵管力度事實上在不斷強化,稅收徵收率在不斷提高。以前企業偷漏稅可能不容易被發現,但近些年通過稅收大數據,稅務部門會收到企業風險提示,並跟企業確認,不少企業需要依法補繳稅款。
另外,近些年受經濟下行、大規模減稅降費、樓市土地市場低迷等影響,地方財政收入受到一定衝擊,而剛性支出有增無減。在財政收支矛盾不斷加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也有更大的動力加強徵管,查漏補缺,依法依規徵收該徵收的稅費。當然,稅務部門也要同時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堅守不收“過頭稅費”紅線。
中國名義稅負一直高於實際稅負。所謂名義稅負是指企業名義上該繳納的稅費。由於徵管、企業對稅法理解等原因,實際上企業不一定足額繳納法律意義上的稅費。
但隨着稅收徵管能力不斷強化,稅收徵收率不斷提高,企業實際稅負正在逐步接近名義稅負,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企業痛感會更明顯,一些企業如果不能承擔可能會選擇停業,這不僅影響就業,更會對宏觀經濟運行帶來負面影響。
要解決這一問題,放鬆稅收徵管並非良策,因爲這不僅涉及稅務機關工作人員瀆職問題,也影響社會公平,畢竟各地稅務機關征管力度不一,將影響企業公平競爭,有違全國統一大市場構建。
因此在不斷強化稅收徵管的同時,應該同步適度推進稅制改革,適度降低名義稅率,讓企業實際稅負維持在一個合理水平,同時國家財政收入也並不會由此減少,進而實現良性循環。
近些年我們也能看到這些舉措,中國推出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有不少是長期執行的制度性政策。比如爲消除重複徵稅,營業稅改爲增值稅;增值稅基本稅率從17%降至13%;個人所得稅也通過擴大稅率級距、增加專項附加扣除、提高起徵點,實際降低了稅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降至16%等。
中央要求謀劃新一輪財稅改革,稅制改革是重頭戲,未來增值稅、消費稅、個稅等主要稅種還將有進一步改革舉措。筆者呼籲,在稅收徵管不斷強化的同時,爲促進企業、個人實際稅負維持在合理水平,未來稅制改革應當統籌考慮降低名義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