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50年的秘密 「石門水庫監測廊道」曝光

石門水庫監測廊道。(圖/水利官網

生活中心新北市報導

攸關新北市、桃、竹兩縣農經發展防洪發電的石門水庫,走過半世紀,如何歷久不衰、永續經營?依恃的是藉鑿山穿壁縱橫庫底總長8公里的監測廊道,全面影響大壩安全的水位水量地震、位移及沈陷等各項重要因子,讓石門水庫得以安心操作,發揮調豐濟枯、防洪減災功能

▲▼深入水庫核心,「石門水庫監測廊道」首曝光。(圖/水利署官網)

斥資32億的石門水庫,前後歷經8年,共計培育工程師近千人,技術工人逾萬,榮獲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評鑑爲臺灣百大前十名的建設,亦是土木界的重要文化資產。自民國53年6月完工啓用以來,除了解決桃園縣新竹縣以及新北市部分地區灌溉與公共給水問題,及獲得發電及防洪的效益外,間接也爲北部地區添增一處重要的觀光遊憩勝地

石門水庫運作的核心在於庫底的監測廊道,權掌大壩運作安全監測。全長8公里的監測廊道內,設有地下水觀測井、地震儀、排水廊道、量水堰、沉陷位移觀測點等超過200臺監測設備,監測水庫安全。

只要超過4級地震,監測人員就必須辦理廊道特別檢查,全面檢視監測數據以確保水庫安全無虞颱風豪雨期間,北區水資源局更透過縝密的科學儀器細心人工監控全力維持水庫正常運作,以發揮調豐濟枯、防洪減災的功能。

自水庫完工啓用後,爲了確保水庫安全,彎延曲折的監測廊道一向禁止非工作人員入內,因而50年來蒙上一層神秘面紗,一般民衆難窺其貌。

此廊道在大壩興建時,初期系作爲地質探勘之用;而於施工期間,除作爲施工廊道運送人員及機具外,亦作爲灌漿之通道,同時又爲排除山腹地下水之重要途徑,顯見此廊道與石門水庫之運作密不可分的重要關係。而其最寬大處之直徑達15m,不要說50年前施工當時,即使迄今其直徑亦超過雪山隧道國內僅有北二高新店段部分隧道超越其斷面尺寸,可見當時工程之艱難。

▼石門水庫監測廊道。(圖/水利署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