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揚棄臺灣戰狼「以戰止戰」思維
旺報社評
獲美國拜登總統提名駐中國大使的伯恩斯,在國會聽證會強調,美國在《臺灣關係法》下,有責任加大對臺軍售,美軍應在西太平洋地區增強軍事威懾力,應在「一箇中國政策旗號下阻止大陸對臺動武」。歐洲議會隔一天也以壓倒性多數票通過「臺歐盟政治關係暨合作」報告,呼籲歐盟強化與臺灣的經貿和科技合作關係。
擦槍走火風險 誰承擔
「危險的海峽」已成爲臺海新地名。今年3月初美國前印太司令戴維森回答國會詢問時說,「擔心中國可能在6年內犯臺」的說法引起波濤之後,5月1日英國《經濟學人》以封面標題:「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形容臺灣。10月1至5日,大陸解放軍以150架次戰機密集飛往臺灣西南空域,「危險的海峽」似乎成爲全球顯學。
但臺海真的那麼危險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辛亥革命110週年紀念會」上,不是還聲言對臺採取「和平統一」的政策不變;國安局長陳明通在立法院答詢時,也確切地說,兩岸「在蔡總統任內,都不會有事」,怎麼全球就聽不到兩岸發出的聲音?
國際社會寧願相信臺海相當危險,應該出於兩個原因:其一,當前國際社會已無區域衝突的風險,從美軍退出阿富汗之後,美國轉向全力對付中國,中東似已退出全球戰略對抗舞臺,北韓測試飛彈蠢蠢欲動,但已構不成衝突,全球無戰事狀態下,哪裡有可能出現衝突的引爆點,當然會吸引全球的眼球。中共戰機不斷進出臺灣西南空域,因而被全球認定是最危險的地方。
其次,臺灣從來沒有像眼前這樣受到全球關注,蔡英文政府伺機加碼操作跟大陸的「恐怖平衡」,蔡政府相信臺海愈受到國際社會關注,臺灣愈安全。「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的迷思,讓蔡英文相信,即使說出「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也不怕大陸敢真的對臺動武。
臺灣越危險,真的就越安全嗎?美國加強對臺軍售,並在西太平洋增加威懾,就能夠阻止中國大陸對臺動武嗎?蔡英文與伯恩斯的戰略都出於傳統的「以戰止戰」思維,並非「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墨家「非攻」思想,就戰略思想層面,「以戰止戰」不及「非攻」,在於前者有擦槍走火的風險。
賭大陸不敢動武 誰負責
連美國政府內部對臺海是否會發生衝突,都有相當分歧的看法。根據CNN的報導,解放軍月初突然加大對臺灣防空識別區的侵擾,使拜登政府官員「驚覺」到臺灣可能遭到立即的威脅,但是威脅的程度如何,美國政府的評估並不一致。印太司令部對中國以臺灣爲目標的快速軍事現代化和訓練日益感到擔憂,國務院卻對於美國是否應該採取更積極的做法有所顧慮,情報官員則稱並未看到中國準備對臺動武的證據。
既然美國政府內部對臺灣受到威脅程度的評估都如此分歧,那麼蔡政府採取完全親美的政策,寄望大陸若對臺動武,美軍可以馳援、介入衝突的想法,是否過於一廂情願?反觀,若臺海真的發生衝突,中共對臺動武可能就在幾天內解決,在美國政府內部取得一致性的意見、決定協防颱灣之後,戰事恐怕早已結束,臺灣在短短的幾天內能抵抗解放軍的攻勢嗎?恐怕沒人敢掛保證,等而下之賭大陸不敢動武,更是不負責任。
維持和平是自己的事,建構和平才需要別人協助。蔡政府一面喊維持現狀,希望維持臺海和平,卻又一面到處點火,從外交部到總統府,如今延伸到陸委會,臺灣的「戰狼」難道會比大陸少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蔡政府「以戰止戰」的思維,期望引起國際關注,一旦引爆衝突,能引來「八國聯軍」助戰,是否這個原因讓一些人解讀「八國聯軍」是正義之戰?
但是,國際社會再怎麼關注臺海問題,通過再多的協議,在臺海發生衝突時,誰也沒把握各國真的會願意派兵幫臺灣打仗。與其到處點火,不如收起火把,用互利的心態來化解兩岸的矛盾,纔是和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