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法人追捧!債券ETF總規模增逾6成 壽險業憂喜參半
債券ETF愈跌愈夯,不只散戶加入,保險公司更是持續買進,但可能也必須面臨會計接軌認列,ETF價格波動可能影響損益與淨值的問題。(圖/財訊提供)
根據《財訊》報導,美債殖利率居高不下,債券ETF卻愈跌愈夯。在法人和散戶合力追捧下,截至11月15日止,總規模正式突破1.8兆元,相較去年同期成長逾6成,還有統一和元大的3檔債券ETF剛獲准追募,預計將最多再增加595億元。
今年10月債券ETF受益人就涌進11.9萬人,總數來到84.33萬人,較去年底14.5萬人暴增4.8倍,就是看好升息進入尾聲,賺取未來降息可能帶來的價差空間。
但這麼多錢,從哪裡來的?業者觀察,向《財訊》透露,大多來自儲蓄險和利變型保單。近兩年美國長年期公債殖利率飆高,保單內在報酬率吸引力不再,保戶爆解約潮,將資金投入債券、債券ETF和高股息ETF,卻也導致今年保險業整體保險支出超過保費收入,被屢屢示警現金流管理風險。
壽險雖被提款,但本身也非常仰賴債券ETF。過去保險公司本來就是債券ETF大戶,雖然比起直接投資債券,還要另外支付投信管理費,但既可規避匯率風險,又不須佔用壽險海外投資額度就能連結海外債,還能有助提高經常性收益率,因此從2017年首檔債券ETF掛牌後,櫃買市場上80餘檔債券ETF,有很長一段時間逾9成受益人都是保險公司。
《財訊》報導指出,今年臺美利差擴大、壽險避險成本飆漲,以新臺幣計價的債券ETF更爲其節省成本。保險業投資債券ETF的金額屢刷史上新高,根據保險局統計,前9月規模來到1.34兆元,佔整體壽險可運用資金4.3%,較去年年底規模增幅近2成。壽險龍頭國泰人壽就持有4000億元的債券ETF,約佔其可應用資金逾5%,富邦人壽也有逾2500億元押注債券ETF。
儘管債券ETF這麼好用,隨着其愈被重視、規模愈大後,業界也開始關注其財報會計認列問題。尤其近3年各國央行利率暴起暴落,債券價格波動劇烈,10月美國20年期公債價格暴跌逾10%,債券ETF當然受波及,只是目前因壽險會計認列方式,多數公司市價反應未直接影響損益,但2026年接軌17號公報(IFRS 17)後,勢必將對壽險公司造成壓力。
根據《財訊》報導,資誠會計師事務所金融產業服務會計師陳賢儀分析,臺灣現行採用4號公報(IFRS 4),壽險公司可將債券ETF放在覆蓋法下的「其他綜合損益」,讓ETF的未實現損益不會直接影響損益。但未來17號公報接軌後,就不能使用覆蓋法,只要是ETF、基金等有價證券價格漲跌都要進入損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