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國際化的思維傳播東方美學,他有自己的方法

‍‍

有人說,人類遇到的任何問題,都能在歷史裡找到答案。

比如中國古建築羣。是建築形式,也是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的縮影。在其佈局、規模、裝飾裡,能看到當時社會的階層劃分和尊卑觀念。一個建築羣,就是一段凝固的歷史。

央視紀錄片《故宮》畫面截圖

比如地理。拉開時間距離,是另一個維度的空間座標。同時地理環境作爲人類生存的環境基礎,其發展和變化裡,也鐫刻了每個歷史時段特定的文明面貌。

央視紀錄片《敦煌》畫面截圖

再比如歷史裡的人。我們能穿越時空看見的面孔,是真實的人物,也是不同歷史時段社會精神符號的象徵。人類共同經歷過的歷史思潮和文明變革,不僅躺在文獻、故事裡,也藏在一代又一代被記錄的面孔之中。

央視紀錄片《下南洋》畫面截圖

海倫·凱勒曾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裡寫過,如果擁有三天光明,其中一天,"我將向過去和現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類進步的奇觀,那變化無窮的萬古千年,這麼多的年代,怎麼能被壓縮成一天呢?"

史實+故事+影像,組合起來,最直接、高效、可信、可感的信息接收形式,就是歷史題材紀錄片。

你可能也看過很多歷史紀錄片,但直觀的體感之外,你有沒有好奇——

導演是如何把千年文明精準濃縮進膠片裡,拍得可信、詩性、又寫意?

如果扛着攝像機回幾千前的中國,拍一部華夏文明紀錄片,你會如何思考?

假如用一個詞來概括這部呈現5000年中華文明智慧與創造的影片,你覺得哪個詞更準確?

可能是,中國式審美。

帶着問題和對答案的思考,我們邀請來探索了30年中國式審美的紀錄片導演周兵,結合30年的躬身實踐,製作了一門課程,帶你破除時間和空間的謎團,穿過歷史河流探路"中國式審美",並毫無保留傳授給你,他是如何把自己所理解的中國式審美——"意境之美",拍到極致。

《故宮》,被稱作「中國Discovery式紀錄片的成功」。

《敦煌》,被媒體譽爲“讓人們看到藝術終極歸宿的一部史詩”。

《下南洋》,被媒體廣泛讚譽爲“華人史海的成功打撈”。

以象取意,以形寫神,從無觀有。這些獨特的中國式審美思想理念,都融匯貫通在他的作品裡。

不止於此。不讓東方美學只活在歷史裡,用國際化的傳播思維,讓有底蘊的中國式審美思想被世界看見,也是他的一個夢想。並且,他做到且超越了。

《當盧浮宮遇見紫禁城》,東西方文明兩個有代表性的符號,以兩大博物館爲載體,從本土觀衆視角切入,強調文明之間並行同存的關係。也通過藝術品的展示和欣賞,表達了對人類不同文明的理解、共享,和弘揚。

央視紀錄片《當盧浮宮遇見紫禁城》畫面截圖

因此,他對紀錄片的理解和實踐,不止於紀錄片的創作、創新理念、方法,更是一把理解時間與空間、人類與文明的思想鑰匙。

11.23—11.24兩天,如果你是紀錄片從業者、準從業者,如果你在北京,希望你選擇來學這門課。請周兵老師幫你打開理解紀錄片的獨到視角,學會一些處理紀錄片選題、創意、包括剪輯的思維方法,以及他的創作心法——意境之美的中國密碼。

爲什麼說這門課,適用所有紀錄片從業者,以及對紀錄片感興趣的人?答案是——

學紀錄片,最好從歷史題材紀錄片開始學起。理由有兩個。

第一個理由:真實。

紀錄片的靈魂,是真實。

無論紀錄片敘事表達如何創新發展,這一點可能不會變。作爲知識的歷史人物和事件,拍攝內容和手法上,如何以"非在場"、"非目擊"的影像方式呈現,相比其他類型紀錄片,複雜度更高,挑戰更大。

用文物和遺蹟提供真實的物質性線索,是歷史題材紀錄片的常見手段。作爲創作者,需要思考和把控的,是更深層次的"用文物復原時代制度與文明面貌"。相比其他類型紀錄片,需要更精準、高維、有預見性去把握時代內涵。

第二個理由:詩性。

被封閉的、不可更改的時間和空間座標限制紀錄片敘事,反過來也推動紀錄片創作者打破思維思考創新。

如何專注"物"的歷史,呈現歷史中的生活方式與精神美學?如何專注"人"的歷史,通過隱喻和象徵還原歷史現場,用富有文學性的解說詞塑造詩化的地域意象,強調審美意境?

這些都是歷史題材紀錄片,相比其他類型紀錄片,更先一步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如果瞭解中國紀錄片歷史,就會發現,中國紀錄片每一次大的進步,大多是由歷史紀錄片做先行者。

先明確學習路徑,再找厲害的老師跟學。如果紀錄片是你想學的方向,周兵老師,是你最值得的選擇。

同時有推理、想象、復原歷史故事文本的構建能力,和用鏡頭講故事,拍出頂級中國式審美能力的,只有他。

創作監製紀錄片作品上百部。拿過白玉蘭、金熊貓、星光獎、金鷹獎、金紅棉,五個一等二十餘個國家級獎項。也擔任過上海電視節、北京國際電影節等評委。

這份自信背後,是篤行30年的職業探索,深厚的創作實踐,以及開闊的國際視野。

下面是完整課程大綱:

紀錄片是時代的真實相冊,描摹時代精神的真實樣貌。一部紀錄片,可能是幾代人、幾千年、幾萬年生活的縮影和見證。

因此,紀錄片人,要有發掘昨天曆史的能力,也要有爲明天記錄下今天曆史的遠見。

拍紀錄片,如何通過意象符號傳達更深層次主題?故事創意如何做到更高維、更精準、更有預見性反映時代內涵?如何用鏡頭講故事,帶觀衆穿越時空,與歷史和現實共振?

11月23日、24日兩天,周兵導演結合自己30多年在歷史文化題材和國際化合作中積累的創作成果和實踐經驗,從紀錄片國際化的創意發展趨勢講起,開拓你的多元文化視角與國際視野。帶你解構紀錄片從無到有的全過程,教你用角度創新、審美高級的鏡頭語言,記錄時間和時間中的人和事。

尋找真實人物、地點、傳奇故事,同時在沉浸式體驗或真實生活中,挖掘出人性以及對人類命運的關懷,以及更精深、綿密的功夫——呈現歷史,同時詮釋出意境之美。48小時裡,你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和這位「紀錄片教科書」級別的專家老師面對面交流請教,答疑解惑。

距離開課還有9天,課程原價3200元/人,老學員有優惠價3000元/人。組團報名2900元/人。報名或對課程有其他疑問,掃碼諮詢課程助理↓‍

作者丨輕舟

排版丨Amethyst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豆瓣及網絡,

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繫我們。」

益 起 推 薦

關 注 【 益 起 映 創 學 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