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超級IP推動傳統文化數字化和年輕化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毛尖對當下的熱播劇十分讚賞,“今年的電視劇《山海情》《覺醒年代》都很好,在基本面上重啓了少年中國。《覺醒年代》重返歷史青春現場,其中陳獨秀、陳延年、陳喬年三人的父子關係,展現了嶄新的倫理親情和政治關係,陳獨秀和延年、喬年的辯論,呈現了兩代人探尋真理的風骨和格局”。
“沿着黃浦江兩岸看過去,就知道在今天這樣一個時代,中華民族的生產生活的‘神’、建設的英雄依然在,無數勇敢地、堅韌地去開拓建設我們共同生活的英雄在大地上行走着,而這生生不息的精神和信念直到現在依然是我們的文明和文化的根本精神。”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評論家李敬澤闡釋文化精神的話語充滿着個性和生命的能量,在古今貫通中深化了第六屆騰雲峰會的主題:生生不息,這是生命生長的渴望,是文化綿延的動力。
我們在時代的前行中,如何以智慧和激情與中國傳統文化對話,完成中國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如何讓中國文化和經典藝術活起來、酷起來?如何讓超級IP推動傳統文化數字化和年輕化?來自歷史與文學、電影與網絡的專家、學者和作家展開對話和交流,探討傳統文化的時代光彩,中國故事的影像表達。
中華民族的創始英雄,都是建設之“神”
“生生不息的主題蘊含着‘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真理。這個‘生’,不僅僅是種族的延續,更是生存、生計、生產、生活,可以說這個‘生’,涵括着我們這個生機勃勃的文明世界。”李敬澤聯繫自己對《詩經》的閱讀和回味,先人們從春種秋收到制禮作樂開創中華文明的歷程,闡發了對我們的文明和文化新的認識。 “我們中華民族的創世的英雄,我們的‘神’,幾乎都是建設之‘神’,是教我們生產和生活的‘神’,黃帝教我們穿衣,神農嘗百草,大禹是基建的神,帶着我們治水。我們的祖先、我們的‘神’和英雄,他們和我們現在一樣,同樣面對着充滿不確定性、艱難的世界,他們在那個世界中帶領着先民開闢文明,爲我們建設一個美好的生產和生活的世界,這就是我們的文明,這就是我們的文明根本精神和根本信念。”
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探究的是中華民族、中華文明、中國文化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的緣由,他認爲, “最主要的是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們始終在不斷創新和更新;二是我們始終在開放。現在我們更擁有了前人所沒有的新手段:互聯網、數字化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我相信,中國文化、中華文明具有生生不息的精神,長盛不衰的強大生命力。”
文化的傳承並不是歷史的重複,而是在新時代中重生。中國文化綿延不絕的強大生命力在於一代代人的心靈對話中展開的文化傳承,以人文底蘊賦能技術傳播,讓網絡文學提升講好中國歷史的能力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近年來網絡文學中的中國歷史類題材持續升溫,不但在國內擁有大量讀者,而且已經潮涌出海,收穫不少海外擁躉。
閱文集團總編輯楊晨表示,網絡文學曾經一度由幻想題材佔絕對主流,這兩年現實題材的佔比越來越重要,歷史題材不斷擡頭,弘揚傳統文化,描寫傳統文化的作品越來越多。歷史類題材幾乎滲透到每一個網絡文學類型中,包括都市、玄幻、仙俠背景的小說方方面面都涉及到歷史文化,而且這些類型的豐富度、涉及面也讓我們吃驚。除了歷史、考古、傳統工藝、傳統美術、相聲曲藝,包括茶文化都有比較優秀的作品誕生。我們一度認爲這樣的作品都是中國人喜歡的,現在我們知道海外的讀者,那些老外們也很喜歡中國文化,中國歷史類的作品,甚至因爲看了這些作品,他們去搜索、研究中國的傳統文化,讓我們非常驚喜,說明網絡文學作品的影響力,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的生命力,具有與當代社會和世界對話的活力。
數字技術讓中國傳統文化以可知可感可觀的新形式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讓中國文化和經典藝術之美活起來、酷起來、火起來,滋養當代人的精神世界。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CEO程武提出新文創戰略,包括不斷探索文化產業發展規律,提煉中國文化符號,紮根傳統文化,深耕本土IP,講好中國故事。騰訊新文創生態已經初步成型,涵蓋網絡文學、動漫、影視、音樂、電競、遊戲等多種數字文化形式,營造了一個豐富多元有活力的文化生態,僅閱文平臺上就連接着900萬名網絡作家和4億多位讀者,好故事承載着人們的記憶、創意、想象,不斷涌現,生生不息。
目前中國電影市場強勁復甦,已經恢復到全球領先的地位。電影是一種極有表現力的綜合性的現代藝術,在中國文化對外傳播中一直髮揮着重要作用,在互聯網時代,如何以影視藝術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是我們的文化使命,這不僅是一個理論命題,更是一個實踐命題。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認爲,中國電影帶着鮮明的中國文化特徵,又有着與世界文明對話和交流的自覺性和感染力。他提出,今天我們又進入了以中國影視“講好中國故事”的新階段,科技與人文的結合包含着文學、藝術、人類學與影視的結合,傳統影視內容與新的傳播媒體的融合。我們有很多作品通過互聯網通道走向海外了,如何讓越是中國的越有國際傳播力,依然是我們探討和努力的課題。我們在講好中國故事的過程中,大家更熱愛中國文化,產生文化認同和文化凝聚力;我們更有使命感,要講好中國故事給世界聽,讓中國故事成爲世界故事一部分,爲世界文明作出中國貢獻。
“最中國的故事,我們也最應該講好。”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毛尖對當下的熱播劇十分讚賞, “今年的電視劇《山海情》 《覺醒年代》都很好,在基本面上重啓了少年中國。 《覺醒年代》重返歷史青春現場,其中陳獨秀、陳延年、陳喬年三人的父子關係,展現了嶄新的倫理親情和政治關係,陳獨秀和延年、喬年的辯論,呈現了兩代人探尋真理的風骨和格局。每當劇集打出主人公們的結局定幀照,我都極爲感動。”
她還指出: “其實,講好中國故事不僅是講好中國大事,還要講好中國人的日常生活。”“騰雲峰會的主題是生生不息,生生不息表現在電影裡,就是要把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講好,‘生生’裡有生活有生計,但目前的影視劇還表現得不夠好……要把中國的紅燒肉和米飯都做好,把中國日常生活做美了,中國故事就更真實了。”
影視作品又是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選擇優質的IP進行深度打造,是影視劇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滿足觀衆審美需求的重要環節,電影人的責任重大,毛尖還“喊話”以騰訊爲代表的各大互聯網平臺“應承擔更多責任,自覺講好我們自己的故事”。
新麗電影總裁李寧先生在現場及時迴應,“現在中國的年輕觀衆越來越多地喜歡我們的現實題材,喜歡中國文化和歷史人物,還有當代生活相關的選題。比如《我和我的祖國》《你好,李煥英》。我們在影視選題上會深度研發。我們一方面開拓創新的類型,另一方面會積極發掘好故事,做好影視化改編,把它創作得更讓觀衆接受,將閱文的網絡作者生態打造成更加可持續、可延伸的發展空間,在電視劇、網劇、網絡電影、動漫、動畫、遊戲、衍生品、主題樂園等一系列作品來探索,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現在的美好生活展現在影視作品中,讓更多的觀衆在電視屏幕上、視頻平臺上、電影院裡欣賞好作品,看我們的中國故事,爲人物的精神所感動,這是我們一直想追求和遵循的,讓好故事生生不息是我們的理念。”
真誠地投入創作,因爲“作品出來是有考官的”
作家滕肖瀾創作的長篇小說《心居》(2020年出版)就是騰訊影業已經發掘的好故事,緣此滕肖瀾與騰訊影業合作,改編她的展現上海城市生活的《心居》,她首次以編劇的身份實踐着怎樣以影視的形式講好中國故事。滕肖瀾說,從小說和影視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的創作中, “感受不少,受益很多”。“我寫作的小說大部分背景都是上海。在創作《心居》的時候,想要寫出相對全面反映當下上海各個階層百姓生存狀態的小說。在改編劇本的時候,也希望展現出真實的生活內容,不想通過戲劇性的渲染或是過度誇大地域特色,而是展現真實、自然、感性的上海。作品出來是有考官的,考官是上海人,包括老上海人、新上海人,他們如果說,這是我們生活中的、當下時空中零距離的上海。身爲上海作者,有幸把上海的故事真實地展現在屏幕上,讓更多人瞭解當下上海普通百姓生存的狀態,這是讓我深感榮幸的事情。”
作家以真情實感塑造人物,真實細緻地展現城市生活,只有真誠投入的創作,才能贏得觀衆的共情和共鳴。真實和真情是藝術作品的生命,也是講好中國故事的基礎。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任仲倫提出,我們的影視作品要真實地體現五千年中國文明和中國人的基本品格。我們的藝術家、創作者、製作者要真正地把握好,向世界真實地展現中國人的自信和謙遜,要塑造可信、可親的中國形象,可愛、可敬的中國人的形象,我們要思考講好中國故事的方式,提升中國電影的品質,這是我們重要的文化使命。記者 王雪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