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擬收「QR Code」使用費 環時:手機掃碼專利是中國人的

▲在大陸十一長假期間,在日本使用支付寶支付的平均金額達人民幣2980元。(圖/福澤 喬 攝)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掃碼支付」與高鐵、共享單車和網購併列,一度被譽爲中國大陸新四大發明,但實際上,QR Code最初是由日本DENSO WAVE公司於1994年發明。日方近期在計劃重申專利收益權,向中國人每人收取1分錢(人民幣),但中方表示,在應用上,手機掃碼是自己的專利,並沒有存在任何侵權行爲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大部分中國人都在使用的「支付寶」在2018年全面登陸日本,隨後即有聲音指出,QR Code功能是日本人發明的,日方擬重申QR Code的專利收益權,欲向中國人每人收取1分錢(人民幣)。在巨大的市場使用量基礎上,這將意味着不可估量的專利使用費

但中方卻持相反意見。據《環球時報》報導,凌空創始人徐蔚於2011年就已經申請「二維碼(QR Code)掃一掃」專利,並先後拿下了中國大陸、美國、日本和歐盟等區域的QR Code掃碼技術專利權,也就是說,中國大陸在商品QR Code業務上不存在任何侵權行爲。

報導稱,包括QR Code專利在內,日本2014年已有大約2萬多個和QRcode相關的專利;在日本特許廳(JPO)嚴格的審查下,依然沒有找到一個對比文件,即與徐蔚的專利相近似的專利,這充分說明徐蔚的「二維碼掃一掃」專利與現有的日本QR碼等QR Code專利是不同維度的兩件事情。

▼香港的計程車也可用支付寶掃碼付款。(圖/視覺中國)

據悉,日本DENSO WAVE公司1994年發明了QR Code,最早應用在汽車製造廠,以便追蹤零件等管理用途,但並沒有廣泛應用於商業活動中。

報導稱,QR Code的巨大市場最初是被大陸意銳新創公司的創始人王越發現;25歲的王越於2001年在一家日本軟體公司擔任技術總監,而在此之前,他卻經歷了漫長的失意與等待;王越沒料到在應聘軟體工程師來到日本後,被派到了工廠,而工廠又把他直接安插到了倉庫,對此,他心裡很不平衡,「不知道什麼時候是頭,也沒有人認可,沒有人可以問。」

《中國經濟網》指出,王越在主導開發醫院看護軟體時,王越發現了印在病人手環上和牀頭的「QR Code」,醫生只要用掃碼器一掃,便可獲取病人的重要信息;作爲科技迷的王越對此非常感興趣,他發現,QR Code比傳統「條形碼儲存多達幾何量級數據,因此可以實現如身份證一樣的「一物一碼」,對應用場景有着極大的拓展空間。

不過,當時讀取QR Code的讀碼器很貴,僅僅一個讀碼頭需要999元美金。王越認爲,QR Code在未來世界裡的應用將是極廣泛的,而如此昂貴的掃碼器是其普及的最大障礙。經過日夜鑽研,他認爲自己找到了跨越這一障礙的辦法,即手機QR Code引擎

就在這一年,最早研發智能手機日本公司Docomo推出一款新手機,帶有鏡頭可以支持視訊功能。王越心想,如果智能手機裝上了QRcode引擎,手機攝像頭能掃QR Code,不就可以替代掃碼讀頭了,這樣一來,因爲掃碼器成本大大降低,QR Code的前景將不可限量。

王越2002年創辦了意銳公司,並聯合一批北大、清華哈工大畢業的工程師,共同研發世界上第一款手機QR Code引擎;2003年獲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QR Code快速識讀引擎」,並申報了條碼識讀方法和裝置的國家專利;2005年參與了大陸QR Code標準的建立,現已成爲ISO的國際標準

現如今,QRcode支付在大陸應用廣泛,深刻影響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據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大陸移動支付的市場規模就已達5.5兆美元,而美國移動支付規模爲1120億美元。

▼2018大陸出境遊客使用移動支付的交易額佔總交易額的32%,首次超過現金支付。(圖/視覺中國)

QR Code的前世今生

據悉,最早的條形碼誕生於1949年,由美國人諾曼·伍德蘭(Norman Joseph Woodland)和伯納德·西爾弗(Bernard Silver)申請用於食品自動辨識領域。在1974年,美國俄亥俄州特洛伊城的一個超市,賣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印有條碼的商品——箭牌口香糖,這個商品目前還收藏在美國的國家博物館裡。

條形碼隨後在上世紀7、80年代迅速普及,大型零售商也在引進掃描儀,通過它可以支持客戶數據庫會員卡,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沃爾瑪(Walmart)。沃爾瑪通過跟蹤和自動化庫存,可以實時交貨更有吸引力,並降低了各種產品的成本。

現在,條碼每天都會被掃碼80億次。在中國大陸,面向物流、零售的整個鏈條,條碼每年能夠節省3000億元人民幣的成本。

QR Code就是條形碼的「升級版」, 相當於把很多條形碼一層層疊加起來,在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上都可以存放信息,因此具有比條碼更多的信息容量。QR Code裡面有219個字符,但圖標很小,實現了在相對小的面積裡,存放更多信息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