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治理食品浪費,可操作才能見實效

賣點餐如何避免浪費平臺應以顯著方式提示消費者適量點餐、理性消費。近日,國務院食品安全辦、教育部商務部等五部門聯合發佈《關於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有關事項公告》(以下簡稱《公告》),督促食品生產餐飲服務經營者及單位食堂、食品檢驗檢測機構主體加強作爲、創新舉措,依法嚴厲查處各類浪費食品的違法違規行爲。《公告》相關內容一經公佈,引發網友熱議

反食品浪費法公佈施行,意味着反食品浪費不再只是道德規勸,而成了法律規定。法律明確牽頭部門和執法主體,兼顧約束和倡導,爲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爲榮的氛圍提供了法治保障。但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法規落地落實、見行見效,關鍵還需要將條文落實爲更具操作性的規定流程,需要相關部門相互協調形成機制,讓制度“動”起來、執行“硬”起來。此次五部門發佈的《公告》,正是讓法律順利落地的務實之舉。

浪費不只在舌尖時下,不少人仍然認爲浪費主要發生在餐桌上。事實上,從糧食產購儲加銷環節損失,到食堂賣不完的飯菜,再到生鮮超市保存不善造成的損耗、臨期食品的不合理處置,都會造成浪費。此次《公告》明確要求食品生產經營改善食品儲存運輸加工條件,要求食品檢驗機構探索捐贈、拍賣、合規留用等多種分類處置的方式,從浪費產生的全流程入手,治理舌尖上、餐桌前、運輸中、倉儲後等各種浪費,形成勤儉節約的合力

節約糧食,從小做起”是一句耳熟能詳的口號,但很多人在認識和行動還沒跟上趟。以外賣平臺爲例,入駐商家希望擴大營業額本無可厚非,但刻意使用“湊單滿減”等方式誘導顧客超量點餐有違綠色消費的初衷。對此,《公告》對外賣平臺的消費提示做出明確規定,從細節入手也是爲了讓消費者時時觀照自身行爲。我們期待,相關主體守土有責,探索更多“微創新”,幫助養成更健康的消費、生活習慣

《公告》還鼓勵學校食堂運用互聯網+明廚亮竈”等智慧管理模式,這一優秀探索正在上升爲可供複製推廣的經驗。的確,能否提出更多既避免浪費又便於操作的方法,直接影響着法律落地的效果。此外,能否明確浪費的標準,能否更好激發公衆參與熱情,這些問題仍需加速探索。未來,各地各部門還應制定更多可操作辦法、程序性條款,從而更好實現立法初衷,讓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統一起來。

今年四月反食品浪費法施行後,江蘇南京開出首張反食品浪費法罰單廣西一學校食堂過度挑選菜葉勒令整改等事件引發關注。正如《公告》所強調,進一步加大監督檢查力度,讓嚴厲查處浪費行爲成爲常態,我們就能不斷提高制度執行力,推動早日形成不想浪費、不能浪費、不敢浪費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