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企業家站C位,廣州南沙打造高效服務企業的大灣區新樣本|優化企業服務16條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江珊 陳夢璇 廣州報道

深中通道6月30日正式開通,來自廣州南沙的自動駕駛技術獨角獸企業小馬智行,已開始謀劃在橫琴、前海、南沙率先實現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試點互認。

“服務、創新是南沙的基因。”廣州小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務總監鄭冉冉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小馬智行落地國內首支常態化試運行的自動駕駛車隊就是在南沙,如今,南沙全域開放國內最大的公開道路測試區,爲粵港澳大灣區自動駕駛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再次創造了先機。

7月10日,廣州南沙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近期出臺的《南沙區優化企業服務助力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簡稱“優化企業服務16條”),釋放讓企業家站“C位”、唱主角的強烈信號,提出打造“一張服務檯”、織密“一張政企溝通服務網”、完善“一系列企業服務鏈條”、實行“進一次門,查多項事”等措施,成爲地方政府強化企業服務意識、提升企業服務效能的大灣區新樣本。

高效服務就是幫企業搶先機、省成本

今年以來,從國家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扶持中小企業、優化營商環境相關政策。在中山大學軟件工程學院產業數字化服務中心主任、廣東省製造業數字化轉型50人會專家戴欣看來,增強企業的政策“獲得感”是關鍵。

戴欣以南沙“優化企業服務16條”舉例,南沙加快出臺“免申即享”工作方案,通過推動政策兌現事項標準化管理,簡化兌現程序,壓縮兌現時間,避免讓產業政策“躺”在條文中,解決了創新型小團隊的申報困難。

加快兌現政策就是在爲企業實實在在搶先機、省成本。在南沙區萬頃沙鎮,融捷鋰電儲能工廠項目在今年初創下了業內建廠、量產時間的最快紀錄。

從2023年10月打下第一根樁開始,不到一年時間裡,廣州融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智能”“智造”電池製造基地與研發中心,規劃儲能與動力鋰離子電池年產能35GWh,年產值約350億元。融捷股份首席執行官謝曄根介紹,南沙區在行政審批過程中包括容缺受理和先行土地交地即開工的政策,幫助企業節省了時間和人力成本。

謝曄根表示,“新發布的政策顯示,南沙區支持企業發展的力度前所未有,加上南沙有充足的人才和土地資源儲備,這有助於我們降低成本,在更長的時間維度下參與國際競爭。在2022年和2023年投資南沙的基礎上,融捷計劃今年再在南沙謀劃投資新的項目。”

據瞭解,南沙在試點“承諾即開工,交地即開工,竣工即投產”的基礎上,“優化企業服務16條”進一步提出了更多創新舉措,支持企業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的用地保障,包括對具有戰略價值的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新興領域高成長性企業,適當降低用地准入標準。

戴欣還關注到,南沙此次還提出了政府部門“一個前臺”的設置,這也是一種高效服務企業的新方式。

據廣州南沙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邢樺介紹,區工信局將作爲全區企業服務的“前臺”, 一口受理和收集企業訴求,同時設立8 個工作專班作爲企業服務“後臺”,限時辦結、督辦回訪,實行全流程閉環式管理。

在南沙,政府既要做到“有求必應”,也要實現“無事不擾”。 “優化企業服務16條”特別提出,南沙將構建跨部門、跨領域聯合檢查機制,推行涉企業“綜合查一次”清單制度,爲企業營造柔性發展環境。

“最好的營商環境就是對企業、對企業家的尊重和愛護。希望企業共享南沙的發展機遇,企業家能感受到南沙的溫暖。”邢樺說。

“急企業所急”纔是產業發展底層邏輯

企業家在南沙感受到的溫度,還來自於該區產業鏈上下游的“抱團”。

目前,南沙區規劃了2平方公里的“芯片一條街”,先後引進了芯粵能、芯聚能、晶科電子、聯晶智能、南砂晶圓等一批行業領先企業,覆蓋半導體設計、材料、製造、設備等環節,在國內率先實現了對寬禁帶半導體的全產業鏈佈局。

“得益於政府所打造的良好營商環境,我們逐漸在南沙形成了一個產業鏈條。上中下游產業合作使得我們在整個行業中越來越有競爭力,不僅僅體現在國內,也包括在海外的競爭當中。”廣東芯粵能半導體有限公司董事長肖國偉表示,此次發佈新政策專門提到了產業聯動和鏈接政策、科技、人才、金融等服務鏈條,支持着南沙的半導體產業鏈進一步鏈接粵港澳大灣區的資源。

南沙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定位爲廣州“未來城市發展核”,面積803平方公里、開發強度僅爲25%,產業發展仍有較大的空間。6月以來,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分撥中心9#物流倉庫(一期)項目開工,南沙橫瀝生物醫藥產業園開園,普粵投南沙國際智慧供應鏈基地項目(起步區)開工……南沙的產業地圖上不斷點亮新地標,重要產業集聚成勢明顯。

人工智能產業也是南沙區多年來大力扶持培育的產業之一,在行業專家看來,南沙區新一輪佈局先進製造、航運物流、智慧交通等產業,在“優化企業服務16條”產業聯動相關政策支持下,也將迎來更多應用示範推廣新機遇。

廣州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促進會執行秘書長蔡遠塵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促進會自2017年開始統計全市人工智能企業信息,目前南沙區人工智能、大數據入庫企業數量120餘家。 “南沙有小馬智行、雲從科技等人工智能代表企業,目前做得最好的就是應用示範推廣。人工智能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是‘軟硬結合’,南沙在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領域有一定的基礎,土地開發率也比廣州中心區域有更大的優勢。”

產業由無數個企業組成,而企業的靈魂在於企業家,在於每一個參與者。這也是“優化企業服務16條”多條政策落點聚焦“人才”和“煙火氣”的內在邏輯。

中科健齒副總經理曾彬表示,《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發佈以來,包括企業所得稅按15%、港澳臺個人所得稅按15%的稅率徵收政策落地,幫助企業招引到了包括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青年人才的加入。

在發佈會現場,多位企業家都表示,新政策對於人才集聚的重視正是“急企業所急”,包括將研究出臺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專項人才政策,面向企業需求建立崗位清單和急需緊缺人才目錄,精準引才。

“對於人才密集型產業來說,相信南沙打造更加宜居宜業的環境,將更有利於發揮好自身的區位優勢,吸引國內外人才的集聚。這也是我們一直以來希望推動南沙成爲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的願景。”肖國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