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普春風”播撒更多“科學種子”

□張文婷

9月15日,以“提升全民科學素質 協力建設科技強國”爲主題的2024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在全國各地啓動,活動將持續至9月25日。

從走進自然、科學、歷史博物館到科普大篷車進校園、進社區,從來自“天宮”的科普課堂到教授學者製作科普短視頻“破圈”。科學正在以更直觀、更生動的方式走近大衆,“科普春風”正催生出更多“科學種子”,爲建設科技強國提供強大支撐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線上線下多渠道傳播科學知識、展示科技成就,樹立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科學知識已滲透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學素質已經成爲當代人基本素養的一個標誌。沒有全民科學素質普遍提高,就難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質創新大軍,難以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

如果說科學是高懸於空的皎皎明月,那麼科普就是照亮大衆的一盞明燈,它具有鮮明的羣衆性特徵。全國科普日活動爲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地域的民衆提供了一個接觸科學、瞭解科學的平臺。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重點不在“拉長板”,而在“補短板”。教老年人科學養生,可以減少老年人被騙;向羣衆普及應急知識,在極端氣候頻繁發生的當下實用且迫切;展示前沿科技成果,能夠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新潛能……爲更多人點亮科普這盞明燈,照亮人生的道路,也照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

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大衆的科學熱情總在相互促進。數字孿生、虛擬現實、裸眼3D,這些數智時代的代表性技術已成爲衆多博物館的標配,不斷推高博物館熱潮;低空經濟、無人駕駛、AI大模型等新質生產力如雨後春筍般涌現,也激發了各行各業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熱情。全國科普日打造“千館展覽探未來”“萬場報告話前沿”“千萬IP創科普”3項重點活動,在全國各地開展10餘萬場展覽、報告等活動,多角度展現我國科技領域最新突破,推出更多內容優質豐富、形式喜聞樂見的科普,在大衆的科學熱情中,匯聚起推動科技進步的強大力量。

科學無處不在,科普也應觸手可及。颱風“貝碧嘉”剛剛過去,就有家長用礦泉水瓶和鉛塊給孩子模擬上海中心大廈阻尼器的作用。也曾有物理老師變身“魔法師”,用“雷電法杖”讓同學們看到電流形態。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博物館、天文館、國家公園、地質公園、社區科普場館等科普陣地推出更多樣更精彩的科普服務。科普理念也在與時俱進,更大的科普力度、更完善的科普機制、更豐富的科普方式,讓科普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賦能,構建國家“軟實力”戰略支撐。

科普的“春風”輕拂,“未來科學家”的種子在金秋“萌芽”。這個時代的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有條件、有能力推動民族復興從理想變爲現實。讓科普日進一步激發起全民創新激情,助力科技強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