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負債加劇內卷?銀行同業存款量價齊升,規範定價是大勢所趨

息差壓力下,銀行業降負債成本多維度推進。繼上半年手工補息等高息攬儲方式被叫停後,近期,一則關於監管有意加強同業活期存款利率管理的消息引起市場關注。

事實上,在10月存款掛牌利率和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調後,市場就對同業存款成本會否受到利率自律機制規範有所關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的銀行業人士和機構研究人士均表示,銀行業尤其大行因爲缺負債帶來的“內卷式”同業價格擡升的確存在,手工補息叫停後有所加劇。有大行金融市場部人士表示,當前缺負債並非絕對,而是“缺合適價格的負債”。

從銀行半年報和三季報來看,今年以來,在銀行業尤其國有大行對公活期存款持續減少的同時,同業存款逆勢大幅增長。而從成本來看,據多家券商統計,今年上半年國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同業負債成本均明顯高於當前政策利率(1.5%),且較2023年有不同程度上行。

對於規範同業存款利率的影響,不少分析認爲,監管推動同業活期存款利率圍繞政策利率波動,能夠提高政策利率傳導效果,有利於降低銀行負債成本,是緩解息差壓力、騰挪支持實體經濟空間的必要舉措,對非銀機構的資產配置也會產生較大影響。

規範同業定價大勢所趨

前述市場消息稱,爲進一步暢通利率傳導機制,推動同業業務迴歸本源,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可持續性,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倡議,自今年12月起,商業銀行應以公開市場7天逆回購操作利率爲定價基準,合理確定同業活期存款的利率水平,充分體現利率政策導向。

上述倡議還強調,商業銀行應當樹立正確的經營觀、業績觀,不得以顯著高於政策利率的水平吸收同業資金,引導推動同業活期存款迴歸支付清算本源,防止形成空轉套利。

“同業存款利率確實是有些(監管)指導,主要是同業存款利率相對有些高,想讓銀行降一降,但是因爲缺負債,之前一直降不下來。最近應該會有一定下調。”一位資深銀行業研究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近期的監管指導跟今年同業負債增長較多有很大關係,尤其在手工補息叫停之後,缺負債的矛盾依然比較突出,尤其對國有大行來說,在響應政策要求、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等背景下,資產端擴錶帶來的負債壓力會更加明顯。

上市銀行並未單獨披露同業活期存款利率,但在同業負債口徑下,據興業證券研究部數據,今年上半年,國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同業負債成本分別爲2.62%、2.5%、2.43%、2.34%,不僅明顯高於政策利率,且相比2023年均有不同程度上行。另據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團隊測算,上半年大行、股份行“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和拆入款項”的計息成本同比上行了10BP左右。

“部分銀行同業活期存款利率可能明顯高於當前政策利率(1.5%),本次自律機制討論規範同業活期存款定價行爲,預計旨在使同業活期存款利率圍繞政策利率波動,提高政策利率傳導效果。”興業證券研究院報告指出。

在銀行業中,負債壓力較大的國有大行也被視爲拉高同業存款利率的主要推力。華源證券固收分析師廖志明表示,當前,部分大行同業活期利率高達1.8%,而近期全國性銀行定期存款全面下調了25BP,央行逆回購下調了20BP,MLF下調了30BP,而央行7天逆回購利率僅爲1.50%,對活期存款支付超過該政策利率的利率是不合理的。

“部分大行同業活期利率過高顯著影響了短端利率,使得近一段時間同業存單利率居高不下,擡升了銀行負債成本,不利於貨幣政策的傳導。”他在最新報告中表示。

有曾在國有大行和股份行從業的地方銀行人士告訴第一財經,過去當地農商行和股份行都傾向於將閒置資金存放在大行,“但幾年前同業存款利率與普通存款利率還沒有這麼懸殊”。

同業存款規模大幅增加

作爲一項具有“批發”性質的存款,同業存款也被視爲銀行業一項重要的攬儲工具。法詢金融固收組報告指出,同業存款是金融機構出於清算和投資需要,將資金在金融機構之間進行同業存入或存出的業務。區別於一般存款,同業存款的定價機制更加市場化,不受利率自律機制的利率上限限制,受市場流動性影響而波動較大。

對於全國性商業銀行同業存款利率大幅上行,魯政委認爲,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商業銀行爲滿足監管指標要求而拉長了同業負債的平均久期;二是爲應對停止“手工補息”的擾動而加大了同業負債的吸收力度;三是外幣負債成本上升。

前述銀行業研究人士告訴第一財經,對銀行尤其國有大行來說,存款掛牌利率下行趨勢下,缺負債問題與資產荒同時存在,且在今年都更爲突出,因此可以看到,在部分銀行高息攬儲的同時,規模情結還在驅動票據衝量等行爲。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在“同業和其他金融機構存款款項”口徑下,上市銀行同業存款合計規模約爲26.9萬億元,整體佔總負債比例上升至9.8%,其中國有大行合計約18萬億元。相比去年年末,銀行業同業存款整體增加了約4.92萬億元,而去年全年僅增長了1.83萬億元。這也意味着,這一口徑下,今年僅前三季度同業存款增量就比去年全年大幅增長了1.7倍。

從規模增長和結構特點來看,國有大行是主要貢獻力量。今年以來,國有大行對公活期存款整體持續下行,同期同業存款則有明顯的大幅攀升。在同業存款正增長的19家上市銀行中,國有四大行是增長主力,前三季度增長近5.3萬億元,比去年全年多增近3.7萬億元。

其中,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今年前三季度同業存款分別增長了約2.2萬億元、1.32萬億元、1萬億元、7534.61億元,較年初增幅分別達到60%、47%、36%、34%,較去年全年明顯提速。

廖志明認爲,四大行同業存款大幅增長與規範手工補息有關,使得此前理財通過保險資管計劃做的存款迴歸同業存款,而一般存款數據去水分。興業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陳紹興也認爲,與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相比,國有大行今年同業存款增幅明顯更大,預計與“手工補息”整改後存款流失壓力有關。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國有大行單位活期存款明顯減少,較年初合計減少超過7000億元。其中,除郵儲銀行對公活期存款較年初增長外,其餘5家大行均有不同程度下行。(詳見報道《大行資產負債表裡的“秘密”:企業活期存款半年少了7000多億,個貸不良率全面擡頭》)

不過,除了手工補息整改影響,“負債荒”對大行來說是趨勢性的壓力。“缺的其實是‘合適價格’的負債。”一位大行金融市場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手工補息叫停對銀行負債端確實有一定影響,但沒有那麼大。

影響幾何?

綜合業內人士和機構研究人士觀點,規範同業負債成本已是大勢所趨,“負債荒”背景下,市場密切關注同業存款利率規範帶來的後續影響。

在魯政委看來,規範同業存款定價有兩種可能的方式:一是通過存款自律機制加以規範,可以在7天逆回購利率基礎上加點來確定同業存款利率的上限。若同業存款的平均成本下降20BP左右,對銀行負債成本影響爲2BP。二是加強對於保險公司存款的自律監管或者提升協議存款起存標準。2023年上市保險公司披露的存款收益率在3.52%~5.92%之間。若保險公司存款利率降低100~200BP,對銀行負債成本的影響爲1~2BP。

“本次擬訂的自律管控雖爲倡議,但我們預計全國性銀行將嚴格執行,發揮帶頭作用。”廖志明認爲,若該倡議實施,預計同業活期存款利率將全面降至1.5%及以下,且未來跟隨央行7天逆回購利率變動,將減少銀行利息支出每年300億元以上,有效地降低大行負債成本。

另據興業證券測算,假設同業活期存款平均成本下降20BP,預計可提升上市銀行淨息差1.1BP,預計國有大行和股份行受益程度相對更大。

在非銀同業存款中,主要涉及基金(貨幣基金爲主)、銀行理財、券商資管計劃、信託計劃等資管產品,以及證券及期貨保證金存款、券商等非銀機構自有資金等。而包括貨基、理財、保險等在內的機構均是債市主要參與者,因此同業存款利率規範也將對其資產配置產生較大影響。

“此前大行同業活期利率過高使得短端利率居高不下,同業活期定價規範後,短端利率或將明顯下行,帶動同業存單利率下降,促進廣義基金配置債券,顯著利好債市。”廖志明在研報中表示,A股上市銀行整體三季度單季度計息負債成本率1.96%,季度環比下降了7BP,預計未來三五年銀行負債成本還將逐季下降,到明年四季度預計降至1.7%左右,支撐債市慢牛。

魯政委團隊認爲,短期內,規範同業存款可能使得銀行“負債荒”壓力增加,對同業存單利率可能形成擾動,同時也對債市利率的順暢下行形成一定牽制。“預計規範同業存款將使得2024年年末全部銀行存款成本率進一步下降至1.86%~1.89%附近,10年國債收益率靜態的下行潛在空間或在1.86%~1.89%附近。”魯政委團隊預測,考慮到明年銀行負債端成本可能進一步下移,10年國債收益率中期下行潛在空間可能隨之進一步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