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員“梓涵”消失,新一批“爛大街”名字來襲,已經有人入坑了!
“起個名字怎麼這麼難?乾脆就叫趙C吧,A、B、C的C!”1986年,趙C的父親在兒子出生後,爲了讓兒子的名字能夠與衆不同,乾脆用了常見卻從來沒有人用的英文字母“C”,可見從那時候開始,給孩子起名字已經成了每一對父母的難題。
然而從早期最常見偉、強,慢慢演變成近年來的“全員梓涵”,再到各種生僻字扎堆,奇葩名字不斷涌現,中國式父母的取名行爲引發了廣泛的社會討論。
那麼,在“梓涵”之後,新一輪的“爛大街”名字會是什麼?家長又該如何給孩子起一個又正常,又不會有過多重名的名字?
“爛大街”名字的演變
建國初期,人們渴望國家繁榮昌盛,“建國”、“建軍”、“建平”這樣的名字便應運而生;進入新世紀,人們更加註重精神生活和情感表達,“子涵”、“紫萱”等浪漫唯美的名字開始風靡。
然而到了現代,“梓涵”、“子涵”、“紫涵”,這些曾經風靡一時的名字,如今卻成了“爛大街”的代名詞,一個班級裡,同名同姓的學生屢見不鮮,甚至需要用座位號來區分。
以“梓涵”爲例,其流行的起點可以追溯到一些熱門電視劇,劇中人物的名字,往往寄託着美好的寓意,容易引發觀衆的共鳴。
而一些父母,則將這種情感投射到自己孩子的身上,選擇與偶像同名,以表達對孩子的美好祝願,因此“梓涵”便迅速成爲了一種潮流,席捲了全國各地。
不說孩子本人頭疼,就連老師喊起來同樣頭疼,需要對每個名字進行詳細的區分,才能讓孩子知道老師喊得到底是不是自己。
這種羣體行爲的背後,隱藏着一種微妙的社會心理機制,一方面,人們傾向於模仿和追隨潮流,以獲得歸屬感和認同感;另一方面,父母也希望通過選擇一個流行的名字,讓孩子融入集體,避免被孤立和排斥。
然而,這種盲目跟風的行爲,也導致了“爛大街”名字的出現,審美疲勞、追求個性化,使得父母們開始尋求新的取名方向,於是,生僻字、奇葩名字等新的潮流開始涌現。
奇葩名字的興起
當“梓涵”不再流行,一些父母開始劍走偏鋒,追求更加獨特、更加個性的名字,於是,“禤靐龘”、“王者榮耀”、“史珍香”、“孫悟空”等奇葩名字橫空出世,令人瞠目結舌。
“禤靐龘”,一個筆畫多達103畫的生僻字名字,其父母的初衷或許是想讓孩子擁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名字,避免與他人重名,然而,這種過度的追求獨特,卻給孩子帶來了諸多不便。
考試時,寫名字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生活中,自我介紹也成了一個難題,更重要的是,這種名字很可能無法被信息系統識別,給孩子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帶來諸多麻煩。
至於“王者榮耀”這個名字,很明顯和現在流行的手機遊戲有關,但更多的還是因爲他們不認爲會有人和自己一樣給孩子起這樣一個和遊戲有關的名字。
而“史珍香”這個名字,則暴露了部分父母對諧音梗的過度沉迷,忽視了名字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影響,他們不會想到自己的一時興起,將來會給孩子造成多麼大的困擾。
“孫悟空”這個名字就更好理解了,無論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還是日本漫畫家鳥山明的作品《龍珠》,“孫悟空”這樣名字都是如雷貫耳。
也許父母只是希望孩子能像他們一樣成爲“名人”,但卻忽略了這樣的“名人效應”同樣會給孩子造成困擾,甚至會因爲同齡人的嘲諷,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
還有的人單純因爲覺得名字好聽,卻忘記了自己的姓也是個麻煩,比如“杜”姓,給孩子起名“紫藤”,結果被人叫成了“肚子疼”;還有“秦”姓,給自己的孩子起名“壽生”,結果被叫成了“禽獸生”,一不小心,就成了髒話。
更有的父母,因爲實在不知道該給孩子起什麼名字,乾脆就在姓氏上下手,比如直接將“李”姓拆分爲“木子”,孩子的名字也從三個字變成四個字,不熟悉的人,還以爲孩子起了個日本名字。
如果說四個字還能勉強接受,有的家長直接給孩子弄了五個字,名字還直接碰瓷“珠穆朗瑪峰”,這是一點也沒有爲孩子的方便考慮。
這些奇葩名字的出現,並非偶然現象,一方面,隨着社會的發展和多元文化的交融,人們對個性的追求越來越強烈,希望通過獨特的名字來彰顯自我;另一方面,一些父母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較爲淺薄,缺乏對名字文化內涵的重視。
更有甚者,部分父母的育兒觀念也存在偏差,將名字視爲一種競爭的籌碼,希望通過獨特的名字讓孩子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這種個性化追求與傳統文化之間的衝突,在名字的選擇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畢竟傳統文化強調名字的寓意和內涵,注重名字的音韻美和書寫美。
而奇葩名字則違背了這些傳統原則,追求的是標新立異和譁衆取寵,但這種名字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潛在的負面影響,它可能會成爲孩子社交的障礙,也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名字背後的焦慮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幾乎成了所有中國父母的育兒信條,從懷孕開始,各種營養品、胎教課程就已經安排上了。
孩子出生後,早教班、興趣班、補習班更是接踵而至,這種“劇場效應”式的育兒競爭,使得父母們揹負着巨大的壓力,而這種壓力也投射到了孩子的名字上。
一個獨特的名字,在一些父母看來,是孩子未來成功的敲門磚,他們認爲,一個好名字能夠給孩子帶來好運,能夠讓孩子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脫穎而出。
這種功利化的思維,使得名字不再僅僅是一個符號,而成爲了一種競爭的工具,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部分父母將自己未竟的夢想和對成功的渴望,寄託在了孩子的身上,他們希望孩子能夠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目標,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種焦慮,不僅源於社會競爭的壓力,也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有關,父母們希望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光宗耀祖,而名字,則被賦予了這種期望。
面對“爛大街”的名字和奇葩名字的盛行,我們不禁要問:究竟該如何給孩子取一個好名字?或許,迴歸傳統,借鑑前人的智慧,不失爲一種明智的選擇。
理性取名
中國傳統的取名方式,蘊含着豐富的文化內涵,按輩分取名,可以體現家族的傳承和長幼有序;根據生辰八字取名,則體現了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寄託了父母對孩子命運的美好祝願。
在現代社會,我們也可以借鑑傳統取名方式的精髓,並結合現代的審美觀念,給孩子取一個既有文化底蘊,又符合時代潮流的名字。
可以借鑑古詩詞中的典故,或者選擇一些寓意美好的字詞,來組合成一個富有詩意和哲理的名字,比如名嘴“老樑”就曾給朋友的女兒起名“知秋”,出自《淮南子·說山訓》。
“嘗一臠肉,知一鑊之味;懸羽與炭,而知燥溼之氣,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一壺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近論遠。”故而有了成語“一葉知秋”。
同時,我們也要避免一些常見的取名誤區,避免使用生僻字,以免給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不便;避免使用諧音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尷尬和誤解;避免與名人同名,以免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和比較。
當初趙志榮給孩子起名趙C後,孩子上戶口,上大學,辦理一代身份證都很順利,但是到了辦理二代身份證後卻遇到了麻煩。
趙C自己也沒想到,叫了20多年的名字,竟然因爲錄入不了戶籍網需要改名,最後雙方鬧到法庭,不過最後雙方達成和解,趙C同意將用規範漢字更改名字。
因此,一個好的名字,應該是朗朗上口、易於書寫、寓意美好的,更重要的是,它應該能夠體現父母對孩子的愛和期許,能夠陪伴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結語
名字,不僅僅是一個符號,更是一個人一生的標籤,承載着父母對孩子的愛和期許,一個好名字,並非一定要獨特或標新立異,它更應該是一個美好的祝福,一個溫暖的陪伴,一個能夠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精神支柱。
希望每一個父母,都能理性對待取名這件事,選擇一個既獨特又有意義,又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名字,這不僅是對孩子的愛,也是對中華文化的傳承。
所以,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奇葩名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