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系公募基金大比拼 2025年投資風往哪吹?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易妍君 廣州報道

券商資管業務轉型過程中,對公募產品線的佈局逐步向權益基金傾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髮現,2024年,共有11家券商資管發行了公募基金產品,合計發行數量爲54只(僅統計主份額,下同)。其中,債券型基金、權益基金的佔比分別爲38.9%、48.1%。而新成立的債券型基金、權益基金中又都包含被動指數產品。

但券商主動管理的水平依舊參差不齊。這或許也反映出,券商資管對於公募業務的定位不盡相同。

據Wind統計,在319只券商系主動權益基金(僅統計券商資管旗下公募產品,且成立於2024年之前,下同)中,超六成產品2024年度的回報率爲正。

其中,由知名基金經理姜誠管理的中泰紅利優選一年持有、中泰紅利價值一年持有的年度回報率均達到30%以上,拿下冠、亞軍的寶座。此外,國泰君安資管、財通資管、長江資管旗下部分產品的回報率達到20%左右,位居行業前列。

而國都創新驅動、中銀證券健康產業、光大陽光A2024年的回報率僅爲-25.19%、-24.84%、-20.40%,在券商系主動權益基金中墊底。

加大權益產品佈局力度

回顧2024年,券商資管對公募業務產品線的佈局呈現“多點開花”的態勢,而債券型產品、權益產品仍是佈局重點。並且,權益產品的佔比呈現上升態勢。

記者根據Wind統計的數據顯示,2024年,券商資管新成立了54只公募產品,涵蓋中長期純債基金、偏債混合基金、普通股票基金、偏股混合基金、二級債基、混合FOF、增強指數基金、被動指數債券型基金、被動指數基金、REITs、QDII基金。

其中,新成立的權益基金共有26只,佔比約爲48.1%;新成立的債券型基金共有21只,佔比約爲38.9%。

對比2023年,券商資管共成立了87只公募產品,其中,債券型基金的佔比約爲48.3%,權益基金大佔比約爲32.2%。

從券商層面看,2024年,東方紅資管、國泰君安資管、華泰資管、財通資管新成立的公募基金數量較多,其中,前兩家分別成立了11只、10只新產品,後兩家均成立了7只新產品。此外,中泰資管、浙商資管分別新成立了4只公募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在公募業務上,各家券商資管的佈局方向呈現一定差異。

例如,國泰君安資管新成立的公募基金以債券型產品爲主,同時還成立了2只股票指數產品、2只主動權益基金和1只QDII基金。

以主動權益產品見長的東方紅資管,新成立了5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並覆蓋了增強指數基金、混合型FOF、被動指數型債券基金。

共性在於,不少券商資管開始佈局指數產品。2024年,在11家發行公募產品的券商資管中,有7家佈局了指數型基金。

首位業績相差近60%

對於券商資管而言,若要擴大權益基金規模,離不開主動管理能力的支撐。

2024年,一些券商資管旗下的主動權益基金獲取了較高的超額收益。

據Wind統計,2024年度,中泰紅利優選一年持有、中泰紅利價值一年持有、財通資管科技創新一年、長江紅利回報A、中泰星元價值優選A、中泰玉衡價值優選A、長江新興產業A、東方紅啓華三年持有、海通量化價值精選一年持有A、東方紅啓恆三年持有A、東方紅創新趨勢、華泰紫金信息科技主題6個月持有A等24只基金的回報率均超過15%。

其中,中泰紅利優選一年持有、中泰紅利價值一年持有、財通資管科技創新一年、長江紅利回報A、中泰星元價值優選A2024年度的回報率分別達到33.96%、32.58%、20.75%、18.92%、18.24%。

不過,上述業績較好的24只基金中,部分基金的資產規模較小。例如,截至2024年三季度,國泰君安遠見價值、財通資管產業優選、華泰紫金碳中和的規模僅有0.21億元、0.17億元、0.2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泰紅利優選一年持有、中泰紅利價值一年持有、中泰星元價值優選A、中泰玉衡價值優選均由知名基金經理姜誠“掌舵”。其中,前兩隻產品由姜誠、王桃共同管理,後兩隻產品則由姜誠單獨管理。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中泰紅利優選一年持有、中泰紅利價值一年持有均重倉了金融、材料、可選消費方向的個股;中泰星元價值優選A、中泰玉衡價值優選相對更側重材料、工業、可選消費方向的個股。

姜誠是典型的價值投資選手。在2024年10月下旬發佈的基金三季報中,姜誠表示,致力於利用市場的波動定價來等待價值迴歸,而非通過對邊際信息的靈活反應來戰勝市場。他表示,好資產是穿越週期視角下有超額盈利能力的企業,我們更願意在“左側”爲擁有好價格的好資產承受風險。在投資的長跑裡,最重要的不是某一段路跑出巔峰配速,而是以我們的目標配速到達終點。

對比之下,“選錯”行業或個股的券商系權益基金,2024年度的回報率表現較爲慘淡。

例如,過去一年,國都創新驅動、中銀證券健康產業、光大陽光A僅錄得-25.19%、-24.84%、-20.40%的回報率。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國都創新驅動的前十大重倉股覆蓋了能源、工業、公用事業、信息技術、可選消費、電信服務、金融和材料;中銀證券健康產業重倉了大消費板塊。

此外,中銀證券優選行業龍頭、長江時代精選、渤海匯金低碳經濟一年持有、東方紅產業升級等17只基金的淨值跌幅也都超過10%。

看好三大板塊

展望2025年,對於A股市場,券商一致看好的方向包括先進製造、數字經濟以及紅利板塊。

其中,對於先進製造的科技成長股,各家券商均較爲看好。

例如,財通證券建議重視先進製程、先進封裝、AI 算力芯片、高速交換機芯片、高速光芯片等關鍵領域國產化機會。

“我國內需潛力大,電子產業鏈卡脖子環節多,本輪創新週期需求增量未充分釋放。各領域國產化突破將是未來重要產業邊際變化,尤其重視核心環節的國產化機遇。”財通證券表示。

中泰證券策略分析師徐馳、張文宇則指出,2025年,繼續看好以電信運營商、電力等公用事業爲代表的紅利板塊。

同時,結合化債、注入資本金等“防風險”和國家安全相關的“兩重”爲主要發力方向的財政政策,徐馳、張文宇建議,2025年可重點關注商業銀行、建築行業的機會。

中信證券則指出,在內需逐步迎來複蘇、新興國家制造業景氣度進入回升週期、政策強調自主可控等積極因素推動下,製造產業中工業品、軍品和消費品均呈現出各自的復甦邏輯,看好2025年製造業持續修復及板塊估值中樞上行。

另外,中國銀河證券通信行業首席分析師趙良畢認爲,在國內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數字經濟轉型的動能有望提升,針對高科技屬性的超前投資有望加速。通信行業作爲新基建的基石作用有望邊際加強,從而帶來AI算力產業鏈高景氣度、衛星互聯網行業高成長等,通信板塊長牛趨勢或現,細分板塊主要體現在運營商、光通信、衛星互聯網及量子科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