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利率各走各的路 背後原因影響企業、投資人甚鉅

全球央行利率路徑如今像是多頭馬車,各行其是,相對匯率波動加劇是必然後果。路透

回顧1990年代和2000年代初全球化盛行時期,美國無論是經濟實力或地緣政治影響力都獨霸全球,那時世界各地金融市場往往隨華爾街漲跌節拍起舞,全球央行也尾隨聯準會(Fed)指揮棒亦步亦趨,否則可能面臨熱錢大舉涌入或逃離的後果,危及匯率和物價穩定。

全球央行利率路徑如多頭馬車

情況已改觀。彭博資訊報導,全球央行利率路徑如今像是多頭馬車,各行其是,凸顯美國影響力已減輕。這對世界各國決策當局、企業主管乃至於股匯債市的投資人,都將帶來重大影響。

主要經濟體如今處境各不相同。過去兩年來,美國最主要問題是疫後通膨猛竄。歐洲遭遇類似問題,俄烏戰爭導致俄羅斯切斷廉價天然氣供應,使情況更加惡化。在日本,通膨回升卻是好消息,顯示國內經濟已有起色,擺脫通貨緊縮糾纏。中國大陸的問題不是物價太高,而是太低。

各地經濟現況不一,使全球主要央行如今貨幣政策不同調,甚至往不同方向前進。Fed在通膨竄高時升息腳步遲鈍,通膨降溫時又遲於降息。歐洲央行(ECB)和英格蘭銀行(BoE)降息腳步超前Fed,加入許多新興市場央行降利率行列。對照下,中國大陸決策官員手忙腳亂試着止住不動產市場慢動作崩塌。至於日本銀行(BOJ),不但沒降息,反而着手升息。

央行政策不同調加劇匯率波動

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各走各的路,匯率波動加劇是必然後果,日圓就是明顯例子。日圓兌美元匯率上半年重挫,夏季一飛沖天,然後又再度猛墜,反映Fed和日銀利率走向分道揚鑣。

匯率波動加劇會產生重大影響。日圓貶值意味日本企業出口競爭力增強、獲利展望更亮麗,日經股價指數於是牛氣沖天。日圓勁升則使情況翻轉--日股8月某個交易日就暴跌12%。左右全球市場漲跌的一大驅動力,是規模4兆美元的日圓利差交易(yen carry trade)--投資人借入便宜的日圓資金、轉投資別處收益更高的資產。一旦日圓回升使這種押注無利可圖,觸動日圓利差交易平倉潮急涌,從美股、墨西哥披索到比特幣,全被衝倒。

世界經濟結構、權力平衡俱變

全球影響力減弱的華府機構不只是Fed。美國政府2022年對俄羅斯祭出一連串的經濟制裁,但印度購買石油持續挹注俄羅斯國庫,中國大陸出口維持俄國工業運轉不輟,北韓的砲彈則讓俄軍軍火供應無虞。因此,俄羅斯正朝2024全年經濟成長3.5%的方向邁進。

這反映出世界局勢已起了兩股變化。一、世界經濟結構已變,美國及其盟友所佔的分量已縮減。1990年時,美國在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佔比達21%,七大工業國(G7)合計佔50%,但到2024年,已分別降至15%和30%。

二、當今世界不再唯美國指令是從。從前,世界大事是G7說了算,後來隨着中國大陸及其他新興市場興起,這個俱樂部擴充爲20國集團(G20)。現在,不再是「單極」世界,世界分裂成兩邊,一邊是美國和歐洲,另一邊則是中、俄。兩邊歧異日益加深已使G20大致失去效用,從金磚五國(BRICS)這類組織興起,由巴西、俄羅斯等新興市場成員國輪流主辦年度峰會,即可見端倪。

美國與中國大陸影響力互爲消長

美元至今仍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準備貨幣,只是支配地位已大不如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數據,近年來美元在全球央行外匯存底的佔比已下滑,從2000年的72%降至2023年的58%。中國人民銀行的資料顯示,中國大陸如今約25%的貿易以人民幣結算,這比率在十多年前是0%。

隨着美國支配力量減輕,其他經濟體(特別是中國大陸)的影響力增強。未來數月,Fed調降利率的步調和規模很重要;但北京當局祭出的刺激措施,也許更重要。彭博經濟學家預測,北京當局9月底宣佈的刺激方案,可能使未來一年全球GDP增添大約3,000億美元。倘若再宣佈財政刺激措施,對全球經濟的助益更是遠大於此數。

經濟在地化 影響政府、企業、投資人決定

對努力維繫本國經濟成長的政府、設法讓供應鏈持續運作順暢的企業,以及尋求投資報酬最大化的投資人,瞭解上述轉變至關重要。

企業主管必須謹慎行事。從何處採購、產品銷往何地的決定事關重大。決定正確,可保供應鏈運作平順、營收成長不輟;若下錯決定,企業可能突然發現自己站錯邊,淪爲關稅箭靶、制裁對象,或面臨需求陡降。

對投資人而言,決定同樣複雜,但投資獲利或虧損會發生得更快。例如英鎊兌美元匯價在短短數週內先是飛漲,隨後又俯衝,反映英國央行與Fed降息步調不一;中國大陸股市原本病懨懨,但北京當局一宣佈擴大降利率、政策做多國內股市並宣稱將祭出更多財政刺激,立刻使陸股在數日內收復過去一年跌掉的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