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國資委答每經問:中央企業對外參股投資各類企業超過1.3萬戶
每經記者:李宣璋 每經編輯:馬子卿
7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王宏志等出席介紹情況。
王宏志介紹,截至2023年底,中央企業資產總額達到86.6萬億元,是2012年底的2.8倍,增加值、收入、利潤與2012年相比均翻了一番,營業收入利潤率、全員勞動生產率等效率指標穩定增長,經濟運行持續保持穩中有進、質效向好。
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中有一項重點改革任務是促進國企、民企協同發展,針對該項改革任務的最新進展及下一步主要安排,《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佈會現場提問。
國務院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局長林慶苗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進一步發揮國有企業引領帶動作用,促進國企民企協同發展,是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重點任務,也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基石。據他介紹,截至目前,中央企業對外參股投資各類企業超過1.3萬戶,國企民企在資本合作上取得了重要進展。
“四個合作” 促進國企民企協同發展
林慶苗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進一步發揮國有企業引領帶動作用,促進國企民企協同發展,是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重點任務,也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基石。近年來,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紮實推動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相互促進、協同發展。歸納起來,有“四個合作”。
林慶苗進一步介紹了“四個合作”的具體方面。一是資本層面合作。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以來,中央企業積極與民營企業等社會資本開展股權合作,金額超過3900億元。截至目前,中央企業對外參股投資各類企業超過1.3萬戶,國企民企在資本合作上取得了重要進展。
二是產業鏈合作。中央企業開展共鏈行動,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補鏈、延鏈、固鏈、強鏈,帶動超過5700家經營主體協同發展。每一家“鏈長”企業的背後,都有很多民營企業的參與和配合。
三是供應鏈協同合作。中央企業採購工作中,通過降低採購門檻、減少交易成本等,有力扶持民營企業發展。目前中央企業直接帶動的供應鏈上下游200多萬戶企業中,96%是民營中小企業。
四是科技創新合作。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領域,中央企業牽頭建設24個創新聯合體,與民營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開展聯合攻關,在工業軟件、工業母機、算力網絡、新材料等方面,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了重要貢獻。
針對今後的主要工作安排,林慶苗表示,下一步,將健全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等各類企業合作的制度規則,繼續開展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協同發展、項目推介對接,指導國有企業建設協同共贏的供應鏈生態,鼓勵國有企業擴大創新資源開放共享,充分發揮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等各類企業資源優勢,持續深化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截至6月底中央企業 智能算力規模翻倍增長
2月19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AI賦能產業煥新”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提出推動中央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實現更好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針對這項工作的進展及成效,國務院國資委科技創新局負責人方磊介紹,把加快發展人工智能放在國資央企全局工作中統籌謀劃,作爲產業煥新行動和啓航行動部署的主要方向,制定印發行動計劃,組織召開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開展“AI+”專項行動,在算力、算法、數據、應用上同步發力,主要取得了四方面的積極進展。
一是算力底座加速夯實。截至6月底,中央企業智能算力規模同比實現翻倍增長,在上海、呼和浩特等地建成萬卡集羣,算力平臺初步實現多元異構算力調度,有效支撐千億級及以上通用大模型訓練迭代,自主可控能力逐步提升,爲大規模應用落地提供了堅實支撐。
二是基礎模型穩步建設。支持“九天”“星辰”等通用大模型強化技術攻關和生態培育,推進多模態大模型與跨模態圖像生成能力追趕國內一線水平。持續推動大模型開放賦能,帶動產業央企、民企、高校院所等共建行業模型。
三是應用場景加快構建。在新材料、通信、製造等領域打造超百個應用場景,電力、交通、石化等領域初步實現大模型應用,科研、生產、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顯。在物流、金融、醫療等領域初步構建一批高質量數據集,開發數據治理工具,逐步對外提供數據加工等增值服務。
產業帶動持續加強。多家中央企業在第七屆數字中國峰會、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等會議上發佈軟件工廠、5G+AI新通話等標準產品,在智能網聯汽車、能源化工等領域強化與華爲、科大訊飛等民企合作,形成供需對接,聯合打造行業大模型並推動落地,構建良好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