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高溫頻發,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室副主任 首席研究員 張永香
自6月8日至17日,我國華北中南部、黃淮及陝西中南部、新疆北部和東部等地出現了持續的高溫天氣,最高氣溫超過35℃,其中溫度高達40~42℃。與此同時,本月初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報告指出,全球剛剛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5月,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墨西哥、危地馬拉、伊拉克和非洲多國最高氣溫達到45-47℃,部分地區甚至超過50℃。南非東部、澳大利亞東南部、巴西、阿根廷北部、美國東部和加拿大西南部的多個氣象站觀測到的最高氣溫接近或超過了同期歷史記錄。高溫不僅對人們的生活和健康產生了重大影響,還對農業生產、水資源管理和城市基礎設施帶來了諸多問題。
世界氣象組織發佈的報告指出,2023年至2024年前幾個月造成全球氣溫飆升與厄爾尼諾事件有關。但從高溫事件的年際變化看,高溫事件不僅在頻率上有所增加,而且持續時間和強度也在不斷增強。全球高溫頻發的主要成因有很多,首先是持續的全球變暖。工業革命以來,大量燃燒化石燃料導致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劇增,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積累,增強了溫室效應,導致地球表面溫度上升。其次,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密集、建築物增多、交通擁堵等問題加劇了城市熱島效應,使城市地區的溫度比周邊鄉村地區更高。第三土地利用變化包括森林砍伐、草地和溼地轉變爲農業用地和城市用地,導致自然生態系統的破壞,減少了地表植被覆蓋,進而影響了區域氣候調節能力。最後,氣候週期變化加劇極端事件的發生。如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會導致短期內的氣溫波動。這些自然氣候週期與長期的氣候變暖趨勢疊加,進一步加劇了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和強度。
當前的氣候變化是工業化以來長期歷史累積的結果,高溫熱浪是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給出警示和挑戰,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在加快減排溫室氣體的同時必須要加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的提升。當務之急需要採取的措施首先是加強監測預警,完善高溫監測預警體系,加強針對區域性、極端性高溫事件的監測預警能力,及時發佈預警信息,爲政府和公衆應對高溫天氣提供預警服務。其次要完善和提高應急能力。完善高溫應急預案,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定期開展應急演練,提高應急響應能力,確保在高溫事件發生時能夠快速有效地應對。另外在不同行業領域也要採取積極行動如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比如,中國在太陽能光伏發電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成爲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生產和應用國。在綠色建築和城市規劃中,通過推廣綠色建築技術,使用高效節能材料和設計,提升建築物的隔熱性能,減少空調的使用,從而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此外,增加城市綠地面積,建設更多的城市公園和綠化帶,可以有效降低城市溫度,緩解熱島效應。發展智能農業技術,提高水資源管理效率等。與此同時,必須要增強公衆防範意識,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公衆防範高溫的宣傳教育,提高公衆防範意識,引導公衆在高溫天氣下采取必要的防暑降溫措施,減少中暑事件發生。加強對全球氣候變化、極端高溫事件等方面的科學研究,提高對高溫天氣的認識和理解,爲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中國作爲氣候多樣人口衆多的發展中國家,面臨着更加嚴峻的挑戰。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加強監測預警、提高應急管理能力、增強公衆防範意識、加強科學研究、構建綠色低碳發展體系。面對全人類共同的挑戰,全球休慼與共。中國也要加強國際合作,與各國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共建美麗宜居家園。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