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新增貸款近萬億元,權威專家解讀

權威解讀來了。

中國人民銀行(簡稱“央行”)1月14日公佈的最新金融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32.26萬億元;12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8.0%,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7.3%,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長7.6%,增速相比上月有升有降、總體穩定,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保持穩固。

央行副行長宣昌能在當天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下階段,宏觀經濟政策還將進一步強化逆週期調節,央行將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調整優化政策力度和節奏,綜合運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充裕,保證寬鬆的社會融資環境。強化利率政策執行,在保持金融業健康經營基礎上,進一步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

2024年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近1萬億 力度明顯大於往年

2024年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近1萬億元,從歷史上看屬於較高水平。有權威專家告訴記者,近期地方化債和不良貸款覈減對金融數據影響也較大,如果還原地方化債和不良資產處置的影響,2024年12月貸款增速超過8%,銀行信貸支持力度明顯大於往年。

貸款利率繼續保持在歷史低位水平。2024年12月份新發放企業貸款(本外幣)加權平均利率約爲3.43%,比上年同期低約36個基點;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本外幣)利率約爲3.11%,比上年同期低約88個基點,均處於歷史低位。

有市場機構估算,2024年12月,地方化債和不良貸款覈減兩項因素對貸款增長的影響可能超1.5萬億元。一方面,近期中央出臺化債組合拳,用於置換隱性債務,據瞭解,新增專項債額度發行和隱債置換集中在2024年11月和12月,其中12月置換量更大,融資平臺等主體拿到專項債資金後,大部分會在10天—20天左右歸還債務,其中絕大部分爲貸款,以免債券和貸款“兩頭付息”。據估算,2024年12月全國地方債務化解共減少貸款1.2萬億元,其中專項債置換減少貸款1.1萬億元。

另一方面,年末不少銀行爲改善資產質量,密集掛牌轉讓和處置不良貸款。貸款覈減會導致當月貸款存量減少,影響金融總量數據的同比增速。據估計,2024年12月全國金融機構改革化險處置不良資產規模可能超過3000億元。

在地方化債和不良貸款覈減的影響下,2024年12月人民幣貸款能夠新增近萬億元,也反映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持續顯效。

“往年,金融機構在年底會留有餘力,等待年初‘開門紅’。2024年底貸款能在上年高基數上繼續投放較多,說明2024年9月份以來一攬子增量金融政策效果逐步顯現,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出現一定回暖跡象。”上述權威專家稱。

金融總量穩定增長 M2兩年平均增速8.5%

2024年12月末,M2同比增長7.3%,較上月回升0.2個百分點;人民幣存款餘額增速較上月下降0.6個百分點至6.3%。

業內專家認爲,這可能受三方面因素影響:一是春節假期錯位帶來短期擾動。2025年春節時點有所提前,居民取現需求等季節性因素的影響更早開始顯現,對2024年12月存款增速產生下拉作用,但不影響M2。二是財政支出提速,財政存款向企業存款轉化。2024年12月爲財政支出大月,前期發行的政府債券資金在年末集中撥付,財政支出強度加大、進度加快,不計入M2的財政存款餘額大幅減少,釋放出的資金進入實體部門轉爲企業存款,帶動M2增速回升。三是非銀機構調整資產配置。《關於優化非銀同業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倡議》已於2024年12月1日生效,非銀同業活期存款利率降至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及以下,套利空間收窄,貨幣市場基金等非銀機構將部分同業存款資金向其他資產形式轉化,下拉存款增速。長期看,非銀機構合理擺佈資產配置、適度降低銀行存款比重,有助於促進直接融資發展。

2023年是疫情平穩轉段的第一年,M2增速明顯加快,導致基數較高,從剔除基數影響的兩年平均增速看,2023年和2024年末M2平均增長8.5%。宣昌能也在發佈會上表示,2024年貨幣政策取得了較好成效,M2、社融、人民幣貸款等反映金融總量的同比增速均高於名義經濟增速。

有市場專家認爲,從宏觀政策出臺到企業、居民投資決策調整,從信貸需求改善到信貸數據增長,都還需要一定時間。隨着後續各項政策持續發揮效果,有效融資需求有望進一步改善,金融部門也將持續發力引導金融資源更多流向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共同支持金融總量持續穩定增長。

不斷提升兩項資本市場支持工具使用便利性

過去一年,央行持續加大對重點領域支持力度。設立5000億元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推出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還創設了兩項資本市場的支持工具,有效改善資本市場預期。宣昌能指出,下階段,央行將科學運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

據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介紹,截至2024年末,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累計操作超過1000億元,金融機構已經和超過700家上市公司或者是主要股東簽訂了股票回購、增持貸款合同,金額超過300億元,2024年全市場披露回購、增持計劃上限接近3000億元。

鄒瀾指出,在股票市值被明顯低估時,上市公司、主要股東和證券機構從自身利益出發,將有足夠意願運用兩項工具提供的低成本增量資金去回購或者增持股票,“這樣就形成內在的穩定平衡機制,能夠有效發揮穩定市場作用,遏制市場負向循環” 。

鄒瀾表示,央行將根據前期實踐經驗,進一步完善工具設計和制度安排,不斷提升工具使用的便利性,相關企業和機構可以根據需要隨時獲得足夠的資金來增加投資。

貨幣政策仍需持續發力

按照中央“實施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要求,央行今年將落實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實際上,近年來我國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持續較強。例如,近5年來,作爲央行政策利率公開市場操作7天期回購利率共下調8次,累計下調100個基點至1.5%,引導各類市場利率持續下行。

業內專家表示,前期開展的降準降息等政策的累積效應還會持續顯現。比如,從利率來看,一個企業簽訂的貸款合同,在合同期限內,利率會跟着市場利率不斷下降,新的利率下調有降成本效果,前期利率調整同樣持續存在降成本的效果,這種效果是累積體現的,而且累積後看效果更大。

總體來看,2025年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對實體經濟較大的支持力度。在支持方向上,央行行長潘功勝日前在亞洲金融論壇開幕式上致辭中表示,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作用方向將從過去的更多偏向投資,轉向消費與投資並重,並更加重視消費。

市場專家也認爲,當前經濟回升向好仍面臨不少內外部不確定性,物價持續低位運行的情況依然存在,下階段的貨幣政策仍需持續發力。未來央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將會與總體宏觀調控思路轉變保持一致,更多支持促消費、惠民生。

責編:李丹

校對:廖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