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馬克思恩格斯的故鄉 享受德國冬日午後的一場散步
·前言·
如果把你丟在連google都搜不到的歐洲小城,你是否也會和我一樣開啓這樣的小城漫行。哲人說,有時候要忘了自己纔會發現世界。忘了那些世界上所有聞名於世的title,那些不過是對城市的附加值與包裝物,煢煢一身開始獨自步行,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旅程和路線,於是一段關於「光影德國」的行程開始展開。
其實德國並不大,被歐洲諸國環繞,卻佔據重要的交通位置,正如很多人說,去趟歐洲沒有不去慕尼黑喝杯黑啤的,就算不去慕尼黑,你也開着德系車在路上,哪裡都是這個國家的影子,哪怕你避而不談。德意志乃無處不在。
Day 1
·科倫布茨 Coblentz·
由本州東南部至波恩的萊茵河北上蜿蜒兩百多公里,從特里爾流過本州西部的摩澤爾河在此地匯合,這個兩河交匯點就在科倫布茨,被世人稱之爲“德意志之角”。
在這片如甲板的大道上,威廉一世的雕像騎馬似要飛奔,像座上刻着科倫布茨詩人的一句小詩:“只要團結和忠誠,帝國將永存不滅。”這一句話在後來德意志帝國覆滅之時成了被後世質疑的箴言,這座“德意志之角”也在某一程度上不再象徵德國的精神,又或者,那個帝國時代的精神也在二戰的炮聲轟鳴中已一去不返。但歷史向來不是百姓譜寫的,誰又知身前身後之事,亦或在萬年之後的史說評判中,供史學家評說。
如果說德意志之角曾代表着德意志的驕傲,那麼德意志之角下的三塊保留下來的柏林牆,則是某種恥辱的象徵,蒼白的牆上曾是幾代人的眼淚和不堪,歷史像是一段帶着諷刺的述說,昔日“恥辱”的殘缺件如今就站在昔日的“驕傲”旁,在文明的古河畔交相輝映。
在萊茵河邊步行,前往萊茵河谷在戰火中保留下來重建的史特臣巖宮,在這座700年曆史,經歷過兩戰後重新屹立的古堡裡,我們與窗外零下10攝氏度的天空相望,此時下了抵達德國後的第一場雪。喝着下午茶,手中的餘溫,才知道今時今日的萬幸,與文明古蹟的萬幸,存在的萬幸。城堡繼承着浪漫色彩的格調,哥特式的輪廓,復古的迴廊,中世紀的繪畫,還有歷代居住者的使用痕跡。
在德意志之角向上望去,兩河交匯對岸的山坡上,還佇立一座埃倫布賴特施泰因要塞。名字念起來雖然長到拗口,但它卻是名副其實歐洲現存最大最完整的要塞,118米的高牆上,夜裡的雪花在Light Bridge的光影之下跳起了翩然的舞姿。夜裡不少人負雪步行,穿行過偌大的要塞山洞,還回蕩着過去的炮火之聲。
被燈光節染上紅旗之色的城堡,也在述說着對「中歐旅遊年」到來的友好熱情。在要塞的廣場上,能看到夜裡燈光下的德意志之角,威廉一世驕傲的縱馬高歌。
Day 2
·特里爾 Trier·
擁有超過兩千年曆史的特里爾,被稱爲德國最古老的城市。在特里爾的小城市中步行,可以看見文藝復興、巴洛克等不同風格建築的影子,大城市中央有一座紀念超過兩千年曆史的特里爾,被稱爲德國最古老的城市。
在特里爾的小城市中步行,可以看見文藝復興、巴洛克等不同風格建築的影子,大城市中央有一座紀念十字架,上面銘刻着一句拉丁語“Henricus archiepiscopus Treverensis me erexit”(特里爾大主教海因裡希將我建造),這也昭示着在公元958這一年,特里爾真正成爲了一座城市,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在這裡步行一天就可以逛完整個羅馬時代具代表性的幾個文明遺蹟,驚歎:不愧是現存古羅馬遺蹟最多的城市,比如這座公元2世紀古老的古羅馬城門,隨着歲月的流逝,由沙石壘砌而成的城牆上產生了一種黑色的鏽色,「大黑門」由此而得名。
站在主廣場的「心臟」上,向左走是古老的黑城牆,向右走是繁華的現代商業區,向前走是威嚴的主教大教堂,古老的鐘聲此起彼伏的在耳邊敲響,重重的擊打在馬克思的故鄉這片並不大但足夠今人瞭望的“心臟”上。
在冬日的暖陽之下,小孩追着鴿子張開了自己的翅膀,想要飛向夢想裡某個他鄉,而留意我們接下來的步行,也似乎回到了某個哲人的故鄉,這個哲人就是卡爾·馬克思。
馬克思在特里爾誕生、長大、與燕妮結識、成婚,並寫下第一部著作《資本論》。站在馬克思的房門前,看向這座典型的萊茵地區建築,三層構造,灰白色的牆面和棕黑色的門楣,緊閉着的淺藍色窗扉,告示他們這段時間正在爲馬克思200週年的布展做準備,但無妨我們的前行,似乎都與他帶點關聯。
Day 3
·伍珀塔爾 Wuppertal·
歡迎來到伍珀塔爾,這座鋼筋水泥感撲面而來的城市,伍珀塔爾是知名魯爾工業區的先驅者,也更早邁入了紡織工業與工藝革命的行列,在這座城市行走,一眼就看出它的骨骼自誕生之初就與鋼鐵有關。站在伍珀塔爾的街道上,擡頭就能望見賽博朋克般極速穿行的懸軌列車,世界上最長及最古老的單軌懸掛列車,也是這座城市主要的交通工具。
知名的國王車廂,還保留着基本的禮儀人員,穿着制服爲乘客服務。後知曉這段國王車廂現在可出租爲婚禮場合使用,無論是用於接駁還是作爲儀式臺,能與所愛之人穿行於這座機械名城,看日出日落,亦可稱得上是品味卓越。
記得在《機械姬》中主角搭乘私人飛機一個地方領獎,劇本中刪去了初始對白中一堆繁冗的描述只留下了一句話「我們已在他家上面飛行兩個小時了」。
就在搭乘懸軌列車穿行途中,也略有此感,可看見拜耳醫藥廠,列車穿行五分鐘還未開出它的廠區,可見其大。
因早期工商業之迅速發展,故briller viertel聚集了一片富人,這些密密麻麻有秩序羅列在一片的豪宅,分佈在伍珀塔爾一段視覺較好的山腰之上,這些房子歷經百年興衰,家族承繼,也誕生過不少故事,當地人述說起,總是略帶傳奇色彩的描繪這一切。
如果我不說起,也許你也不會知道,畢竟這座城市的工業知名度實在名揚,以至於蓋過了它是恩格斯故鄉的說法,在山坡下的公園,還擺着「伍珀塔爾偉大的兒子」——恩格斯的雕像,一副低頭沉思的模樣,正是中國2014年贈送的那一座。
它的身後是正是恩格斯的故居,四層的巴洛克民居建築,灰綠相間,在冬日是算是一抹清新的色澤。現陳放着恩格斯生平重要文獻資料,不少人懷着崇敬之心來到這裡,駐足仰望,彷彿對他們而言,恩格斯在成爲著名思想家之前,他就是一位平易近人的故友了。
Day 4
·魏瑪 Weimar·
你爲追尋文豪歌德的步伐而來,結果卻撞見了野蠻生長的包豪斯奇蹟。在這個城市裡行走,隔上十分鐘就能碰到一個偉人雕像或是故居,說出這些與魏瑪有關、赫赫有名的名字則是如數家珍,歌德、席勒、巴赫、李斯特、馬丁路德、尼采、莎士比亞……這座城市因這些人的足跡而在文藝史上相當出名,古老的德意志劇院威嚴莊重, 浪漫的伊爾姆河畔重走文人散步之路,而隨處可見的,是一種設計,或稱爲一個概念——包豪斯。
如果你仍將MUJI列爲一種流行風尚,那麼包豪斯則是開啓這段現代設計風尚的始祖,不少人認爲包豪斯是一種設計風格,其實它是一整個設計體系,我們站在門外,看到線條簡約,又帶着緊密的邏輯性的工業設計,就以爲這就是包豪斯,其實不然,包豪斯在這座城市,或是現代城市中,比之偉人足跡而言,更是無處不在。
格羅皮烏斯撰寫的《包豪斯宣言》裡這樣描述,曾經的建築裝飾是爲了視覺藝術,包豪斯則把建築從繁文縟節中解放出來。它所追求的是平民化的現代主義。
包豪斯的基本理念便是拋去過往爲貴族服務的繁冗設計,而將生活迴歸於實用主義的掌控,任何服務迴歸於人。也可以說,當平民之火逐漸燎原,這片熱土上也前撲後擁過不少熱衷於線條的血液和基因,最終沉澱下來,誕生了包豪斯。
在學院中步行,最喜歡的是這間美術教室,爬越穹頂的落地窗,爲美術創作提供了白日無盡的採光,而對面朝南的雕塑教室則因巧妙的設計傳遞了記錄光影交錯的使命。
從包豪斯大學出來,回到大街上,此時沿着古舊的街道繼續前行,不消十分鐘,就能抵達爵安娜·阿瑪麗亞圖書館,這位魏瑪實際的女領主,在魏瑪的文藝史擔任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更是將自己的寢宮改建成歷史上最爲華麗精緻的圖書館之一、歐洲第一座公開開放的皇家圖書館之一,也曾讓歌德爲其打工,擔任圖書管理員直到1819年。
洛可可的典雅裝飾,和不同時代文人的頭像重新對視,在這座塞不下百人的圖書館主廳,人一多也許寸步難行,但擡頭看向穹頂的繪畫,不得不驚歎這樣360°的華美,令人駐足往返。
再往前走,距離五分鐘之外的歌德故居,也是完整的保留了歌德生前在此長居住達半個世紀的生活痕跡。歌德故居保留兩個主要的部分, 一部分是會客所用的會客廳,相對寬敞、陳設講究,而另一部分是生活和工作用的房間,只有幾件必備的家居用品,空間也較爲狹小。
寫作室旁還有一間圖書館,藏有歌德的6000冊藏書,若你對歌德的生平感興趣,也不枉在魏瑪時專程來一趟歌德故居,花上兩三個小時去迷戀那個時代文豪的生活水準。
Day 5
·萊比錫 Leipzig·
循着空中漂浮的樂聲來到萊比錫,直到真正遇見了歌德眼中的小巴黎。萊比錫,德國音樂的發源地,算是此趟旅行中最大的城市,來來往往的車站臺,看到不少愛樂之人揹着樂器來此“朝聖”,以及路邊隨處可見的街頭藝人,這種對音樂和夢想的追求,心中也是略有觸動。來到音樂之城,也不能懈怠散步計劃,於是我們開始在音樂的大海里尋找巴赫的身影。
路過繁華的中心商業街,那個最高的建築便是聖托馬斯教堂。從1723年到1750年,巴赫在此擔任管風琴師,巴赫的墓地就在教堂主教壇前,常年擺放着鮮花,在透過彩色玻璃的閃爍光線中,它的名字受衆人瞻望。
當貝多芬第一次聽到巴赫的音樂時,他說:「這哪是小溪(Bach)啊,這明明是大海呀!」在這座城市,巴赫的音樂故事如海浪一般襲來,也讓我們對巴赫的想象一步步接近現實。如果你想知道巴赫的家族影響力,不妨出門從街角拐去,巴赫博物館不起眼的佇立在那,靜靜等候着每一個來訪問的人。你或可在裡面瞭解巴赫的音樂世家魅力,也可閉上眼在包廂裡聆聽巴赫的音樂。
在萊比錫,可以站在廣場上看着鴿子安靜的踱步,也可聽見音樂浪人的自由演奏,無論風雪。但若是在夏季,還會有露天音樂,即便冬日還可去布商大廈欣賞一場在地管弦樂團的演出,那些穿着正裝夜晚按時奔赴約定的人,就這樣享受而平靜的穿梭在遼闊的音樂廣場,只怕無論何時也擋不住萊比錫這座城市對音樂的摯愛與熱情。
對藝文有興趣者還可前往萊比錫的Spinnerei藝術街區一觀。古舊的工廠被改造爲文創街區,現開放爲工作室入駐、畫廊等藝文參觀。另外還可推薦萊比錫的「咖啡樹」咖啡館,是歐洲最古老、保存最好的「咖啡聖殿」。走累了,像萊興、歌德、拿破崙、李斯特、舒曼、瓦格勒等人一樣光顧此地,不妨慢下來來一杯加奶油的特調咖啡。
Day 6
·開姆尼茨 Chemnitz·
在萊比錫約一個多小時車程外,就到了開姆尼茨,其名得於流經該市的一條同名河流。在1953年5月10日到1990年6月1日期間,開姆尼茨還因是工人的天下,曾改稱「卡爾·馬克思市」。開着古董車,馳騁在往昔的卡爾·馬克思大道,現在的橋樑大街上,馬克思的紀念碑還在廣場上。
但有意思的是,馬克思並沒有來過開姆尼茨,只是他在世時,這裡的工業運動達到高潮,一度成爲「薩克森州的曼徹斯特」,所以在那個年代,這個城市標的物的常見名詞與馬克思緊密相關。
不僅萬德勒(Wanderer)汽車製造廠設在該城,開姆尼茨留下了不少工業奇蹟。在工業博物館內,還能看到鼎盛時期著名的理查德?哈爾特曼公司1848年向全世界提供的火車頭。
兩德統一後,開姆尼茨摘下了「馬克思城」之名,經過20年的城市改造,這座城市的「馬克思痕跡」也逐漸減少。馬克思紀念碑也成了開姆尼茨唯一留下與馬克思有關的城市地標,當地人的話來說:馬克思從來沒來過這兒,但也不允許他再離開。
·後記·
德國人以哲學和研究精神聞名世界,而我所認識到真正的德國,它背後卻是諸位偉人,由馬克思、恩格斯、尼采、歌德……串聯起來的傳奇國度。我們走過哲人的殿堂,追尋過近代工業的起源,與巴赫一起聽一場帶着肅穆之光的音樂劇。當耕筆疾書的作業中,工業鐘聲蕩起、豎琴之聲被奏響,德國帶給我們的也許不是古板嚴肅,更是許多企業正在追尋的,文明之美,這樣的美,如同光和影一樣,在時間中被銘刻,故稱爲「光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