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見證幸福路

來源:經濟日報

“看,這是您曾孫的畢業照,他剛碩士畢業,現在要繼續深造讀博士了。”

“鄉親們也都好着呢,在家門口做事就能掙不少錢,日子越來越好。”

藍天白雲下,青松掩映間。中秋、國慶雙節臨近,江西省瑞金市葉坪鎮黃沙村華屋的紅軍烈士後代華盛來到後山上,爲爺爺華桃生祭掃。站在青松前,他向前輩訴說着生活的變化。

黃沙村是遠近聞名的“紅軍村”。蘇區時期有106人蔘加長征,其中華屋就有17位青年應徵入伍。長征出發前,他們相約到後山種下17棵青松,約定革命勝利後再回來相聚。

青松依舊在,不見兒郎歸。自此,屹立在華屋後山的17棵青松成爲黃沙人永恆的信念,代代相傳,接續奮鬥。

幾十年來,青松見證了華屋的蝶變。走進華屋,只見村道兩邊,一旁是數十棟潔白的客家新房,另一旁是特地保留下來作爲華屋變遷見證的幾棟老舊土坯房。

“那時候大家住的都是土坯房,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今年58歲的烈士後代華六慶說,多虧了黨和國家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好政策,2014年家家戶戶住進新房,2017年全面實現脫貧。如今,他和妻子承包了村裡10多畝蔬菜大棚,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這些年,黃沙村立足本土優勢,成立華屋鄉村旅遊合作社,推動紅色資源與鄉村旅遊深度融合,爲鄉村發展帶來源源不斷活力。

外嫁他村的“產業能手”華小英也被請回來,憑藉着做泡菜的好手藝,成功打造出“華嬤嬤泡菜”這一本土農產品品牌,並乘着電商的東風,迅速在市場中站穩腳跟,目前已帶動10餘戶羣衆種植蔬菜上百畝,還提供了20餘個就業崗位。

“我把村集體投資建設的標準廠房租下來辦加工廠,帶領更多鄉親實現共同富裕。”華小英告訴記者。

華氏宗祠前,華盛介紹,村裡產業蓬勃發展,帶動村民實現戶均增收2萬多元。“我們村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形成了‘山上種油茶毛竹、田間種蔬菜瓜果、荒坡養蜜蜂’的產業發展格局。”

隨着“17棵青松”等故事的傳播,一批批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來到這裡追尋先烈足跡,感悟紅色精神。“近兩年來,華屋已接待遊客超過600批次,累計人數突破2.5萬人次,成爲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的熱門地。”負責村內旅遊接待事務的村委會幹部華林介紹,黃沙村還先後獲得江西省紅色名村、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全國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等榮譽。

華屋的變遷,是革命老區發展變化的一個生動縮影。數據顯示,瑞金全市生產總值由2011年的76.8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207.3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576元提高到18033元。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更不會有華屋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一定會傳承好紅色基因,努力創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華六慶說。 (經濟日報記者 劉 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