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沉船瓷器入藏北京國博

190餘件隨「泰興號」商船沉寂海底、後又流落海外的珍貴清代瓷器,日前入藏大陸國博。(李繼輝攝)

190餘件清代中晚期瓷器日前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這些瓷器曾隨「泰興號」商船沉入海底長達170餘年。

捐贈現場,國博專門擺放了長條案,展示這些海上絲綢之路的遺存。一個青花瓷盤上,寥寥幾筆勾勒出生動花卉圖案海水侵蝕留下的痕跡斑斑點點

時光退回到道光二年,這些嶄新的瓷器,被裝載到商船「泰興號」上,從廈門港啓航,目的地古稱爪哇」的印尼。不幸的是,途中觸礁沉沒,船上1800餘人全部遇難,貨物沉入海底。專家介紹,船上的貨物以清中晚期的民窯瓷器爲主,兼有少量紫砂陶器石器金屬器等。

20世紀90年代,沉船被海外商業團隊打撈,出水文物國際市場上拍賣出售。2018年,泮廬集團從海外購回了10萬餘件該沉船出水瓷器,近日,經由德化縣人民政府推介,將其中40餘類、共190餘件瓷器捐贈給國博。瓷器多爲19世紀初期福建省閩南地區所產,以青花瓷爲主,兼有少量白釉瓷、褐釉瓷、紅綠彩瓷等。

國博表示,此次收藏的文物爲清代中晚期具有明確紀年及沉沒地點歷史遺物,對研究19世紀中國對外海洋貿易情況外銷產品結構、海上絲綢之路航線、閩南瓷窯技術問題有着重要的意義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