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球事件該翻頁了
(圖/路透)
美國國務卿5年來的首次北京之行居然因爲一個突然冒出來的「間諜氣球」泡湯了,實在令人唏噓。更令人錯愕的是,拜登政府選擇出動戰機高調擊落,一下子引爆了輿論,也激化了兩國之間的口水戰,導致這一意外事件遲遲無法收場。平心而論,這回北京無法再宣稱「責任全在美方」,但華盛頓借題發揮甚至上綱上線,也讓世人看到中美戰略互疑積重難返。爲了中美關係的大局,「氣球事件」該翻頁了。
首先,儘管中方堅稱所謂「間諜氣球」實爲「民用無人飛艇」,用於氣象等科研活動,卻始終口說無憑。網友們不禁產生疑問:既然不是「間諜氣球」,爲什麼中方相關企業或單位不大大方方出面認領?反而一直由外交部擋子彈?其次,繼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領空後,中方又用同一套說詞解釋出現在拉美和加勒比上空的「飛艇」,難免啓人疑竇:「意外」未免太多了吧?再次,有專家從技術面分析,若北京存在沒有提前發佈「飛航安全通報」等程序上的缺失,更是難以取信美國及國際社會。最後,歷史上解放軍也曾擊落疑似美國「間諜氣球」,因此美軍此番如法炮製,換位思考一下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雖然中方有過在先,但接下來是大局爲重,息事寧人,還是窮追猛打,則取決於美國的反應。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話說,「考驗的是美方對穩定和改善中美關係的誠意以及處理危機的方式」。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日前披露,類似事件曾在中國領空多次發生,中方每次都是低調處理,從未炒作過。然而,在美國兩黨黨爭和中美戰略競爭同步激化的背景下,要華盛頓輕易放過一個來自中國的「間諜氣球」顯然是不可能的。
於是,世人便看到川普、麥卡錫等共和黨大老一再向拜登政府施壓,「氣球事件」成爲兩黨比拚誰對中國更強硬的試金石。拜登政府從最初氣定神閒地表示「氣球不會構成軍事或人身威脅」,到最後不顧中方關於「民用飛艇」的通報,仍然決定發射飛彈秀肌肉,很難說不是應對國內政治壓力的結果。果然,美國衆議院近日全票通過了譴責中國氣球「侵犯」美國主權的決議。
華盛頓不相信北京的辯解,寧願錯殺也不肯放過來自對手的氣球,是中美競爭不斷加劇的真實寫照。連日來,美國不僅大張旗鼓打撈「間諜氣球」的殘骸,試圖找到中國蒐集情報的鐵證,而且就「氣球事件」向40個國家作了通報,渲染中國「間諜氣球」遍佈全球的恐中氣氛,以便拉攏盟友和夥伴一致對付中國。美國副國務卿雪曼還重提去年10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對中國的定性:「唯一有意圖和手段重塑國際秩序的競爭對手」,並且言之鑿鑿,「氣球事件」是這一現實的最新例證。
值得慶幸的是,「氣球事件」雖然掀起了軒然大波,但仍在可控範圍內。中方依然希望淡化處理,拜登也否認此事會削弱兩國關係。至於布林肯訪華只是推遲而不是取消,中方還表示歡迎美國財長葉倫訪華。「氣球事件」翻頁後,中美複雜的競合關係將進入另一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