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電動車接孩子很丟人嗎?要如何在這種消極的價值觀裡保護孩子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騎電動車很丟人”,看到這個話題的時候,一點也不覺得驚訝,就是爲這個區域的一些孩子感到擔心,如果家長引導不到位,另外家裡條件一般,孩子是很容易陷入自卑敏感的狀態的。
特別喜歡網友的一個評論,“這不是家長的錯,也不是孩子的錯,而是社會價值觀出了問題。”
這裡的“社會”可以改成區域,不是所有區域的價值觀都是如此的,但是不排除有一些區域的價值觀確實出現了問題。
當孩子陷入這種消極價值觀
在一切向“錢”看的局部環境下,條件一般的家庭,有的孩子保持自己的驕傲感,有的孩子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中,不斷自我否定,越來越消極,親子關係也是越來越糟糕。
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如果周遭環境有了這樣的趨勢,當我們足夠關注孩子的時候,父母是可以感受到的。
這個時候,一定要做點什麼,而不能任之自由消化,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把惡劣的轉化爲積極的。
這一篇文章,不是寫給條件還可以的家庭,當然瞭如果家裡有車,面對這樣的問題的時候,孩子最多也就是一個白眼吧,想騎電動車就騎電動車,即便同學有嘲笑的聲音,也很容易處理,有就是底氣。
這篇文章是寫給沒有這個底氣的父母和家庭的。如果我們的確條件稍微差點,開不起自駕車,每天接送孩子卻是騎電動車,孩子感受到了周圍同學的嘲諷,或者是同類現象發生的時候。
比如一雙上千元的鞋子,比如一個奢侈品包包,或者就是幾百塊的東西,但是家長不認爲孩子可以擁有的時候。
我們該如何跟孩子溝通,這是主要討論的點。
自我肯定,正確對待,積極向上
想要孩子有內核,不容易被消極的外界價值觀、標尺影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是長期引導陪伴的結果。
一個誤區是,出於對孩子的保護,條件不好的家庭,父母往往避免和孩子談錢。
可是父母不談錢,孩子就不會接觸嗎?當外界信息翻江倒海衝向他的時候,纔是對他打擊最大的時候。
“爲什麼我這麼不幸運,爲什麼我的父母沒錢,爲什麼我這麼倒黴……”
當孩子有了這樣的念頭時後,想要再幹涉,真的很難,孩子的思維模式已經定型。
越是沒錢,才越是要跟孩子談錢,能力範圍內給孩子零花錢,告訴孩子家庭收入有限,一家人一起努力,有多少錢幹多少事。
別人能拿到100元,給孩子10元錢,不要羞於談這件事,告訴孩子原因,這樣更容易激發孩子的內驅力、主動性和積極性。
條件很一般,就更要讓孩子和自己站在一起,一起面臨家庭的各種問題,沒有必要對孩子遮遮掩掩。
當然了爲了給孩子提供安全感,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會解決問題,沒有什麼事情是解決不了的,天也不會塌下來。
給不了孩子物質條件,就給孩子充足的精神條件,尊重孩子、平等溝通、給孩子表達個人想法的機會,孩子就一定會和父母是緊緊站在一起的。
看過很多讓人覺得痛心的情景,孩子想要買一個玩具、一個自行車,父母買不起的時候,礙於孩子當衆丟人,怒斥孩子不懂事,就是不提家庭現狀。
當然了,如果父母是爲了建立孩子正確的消費觀,有能力買但是不買,則是另外一種情況。
我們只說第一種。
如果我們的父母承擔不起孩子的某種消費慾望的時候,就一定要更加耐心的保護孩子的自尊,要讓孩子知道爲什麼,孩子是可以理解家長的。
我們不妨從孩子幼年時候,就更孩子聊一聊關於“如果買不起一個東西的時候,該怎麼辦?”
讓孩子瞭解家庭的現狀,孩子對自己所生存的家庭也有知情權,這樣孩子才能增加內核,不會容易被外界的價值觀影響。
此外,父母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向上,孩子一定會感受到父母的狀態,並且按照父母的狀態來生活。
無知貧瘠不可怕,真的,可是現實總給人“物質貧瘠很可怕”的感覺,是因爲窮人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存在,更容易從上而下給孩子壓迫感,忽視了尊重和平等。
如果我們都能尊重孩子、溫和溝通、讓孩子跟大人一起面對,大人能承受的物質貧瘠,孩子同樣可以承受,內核不會受到任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