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超級無人工廠落地,人形機器人大規模應用風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趙雲帆 報道

2024年年初,不論是行業專家還是從業者都有非常樂觀的判斷——人形機器人在工業應用領域的商業化落地,可能最早會在2024年年末初步實現。

隨着 2024年時間已然過半,從業者對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的探索,也正在逐步深入。

就在本週,國內人形機器人頭部企業優必選(09880.HK),美國頭部人形機器人企業 Figure AI,不約而同地發佈了公司與汽車主機生產商的合作消息與新進度,以顯示人形機器人,至少在車廠真正商業化落地,並非奢望。

“我們的預判其實可以很樂觀,工業領域的應用或許不會太久。”一位人形機器人行業高管此前向記者表示,認爲2024年年末能看到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應用是“實際的”。

汽車超級無人工廠落地

消息面上,7月1日,國內“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優必選宣佈,與一汽-大衆宣佈戰略合作,雙方將在一汽大衆位於青島的國家級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共同探索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場景的深度應用,打造高智能化和柔性化的生產線及汽車超級無人工廠。

而這已經是優必選繼與蔚來、東風柳汽之後,第三家官宣合作探索落地應用的國內汽車主機廠。

對於本次合作,優必選方面表示,一汽-大衆將向優必選開放其位於青島的“國家級智能製造示範工廠”生產線應用場景,引入工業版人形機器人Walker S開展汽車製造過程中的螺栓擰緊、零件安裝、零件轉運等工作,優必選也將投入資源研發優化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場景應用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同時,雙方還將在工業物流機器人、供應鏈等多個領域開展合作,助力人形機器人硬件降本,共同推進新科技新產業的發展等。

另據記者瞭解,優必選此前與蔚來、東風柳汽的合作亦在螺栓擰緊、檢測等非標準化、非線性場景中展開。但雙方合作並不僅限於雙足機器人,而是利用基於人形機器人技術,介入多種自動化方案來解決車廠用工難題。

無獨有偶,一天之後,美國知名人形機器人企業,英偉達、OpenAI和微軟共同加持的 Figure AI 也公佈了最新的“落地”進展,並放出 Figure 01在寶馬工廠打工的視頻。視頻中,Figure 01展示了一系列原先需要自然人執行的工作,如鈑金檢查等等。

作爲背景,今年1月,Figure 01宣佈與寶馬簽署一項商業協議,將在寶馬的美國製造工廠部署 Figure 01。而據外媒報道,這項協議是人形機器人行業在製造業領域落地的第一個“商業化合同”,Figure 01 將從少量機器人部署開始,逐漸承擔更多的總裝車間工作。整個適配過程會持續12-24個月左右,屆時寶馬與 Figure AI 的合作是否成功,將會有所分曉。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放出的視頻中,Figure AI 意味深長地展示了機器人的拍攝地寶馬集團斯帕坦堡工廠。而這也是今年1月的協議中,當寶馬評估人形機器人的可用性之後,與Figure約定好的落地部署地點。

此外,視頻中,Figure AI 還特別強調,Figure 01的動作都是“自主”的,即由多模態感知融合實現的AI端到端動作,以顯示 Figure AI 可能正如預想中開始執行越來越多的總裝車間工作。

工業化應用大幕拉開

除了優必選和 Figure AI,其他人形機器人初創公司選擇的工業化落地場景,也都不約而同地選擇在了車廠。

如今3月,梅賽德斯-奔馳宣佈與美國人形機器人Apptronik合作,將在美國德州奧斯丁的總部工廠,對該公司的Apollo人形機器人執行搬運、裝配等工作,測試其在生產線上的應用能力。

今年4月,汽車零部件製造巨頭麥格納宣佈與人形機器人企業Sanctuary AI合作,對後者進行戰略股權投資的同時,將人形機器人整合到產線上執行特定任務。

而波士頓動力與股東現代汽車的互動亦非常頻繁,公司於今年4月宣佈終止液壓版Atlas的開發,並同時也透露了去現代汽車工廠“打工”的計劃。

當然,我們仍然不能忘了“點燃”人形機器人整個夢想的埃隆·馬斯克,以及特斯拉Optimus機器人——今年6月的股東大會上,馬斯克放出豪言,擎天柱人形機器人將進行有限量生產,機器人將在特斯拉超級工廠中進行測試,具體在崗數量將在“1000或者幾千臺”。

但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的開發進度一直爲人詬病。此前特斯拉 Optimus Gen2 放出的疊衣服,捏雞蛋等視頻,後來在社交媒體被工程學達人質疑造假。隨後馬斯克迴應一系列動作確實並非自動AI生成,但未來一定有希望可以在任意場景中實現。

此前,高工機器人研究所(GGII)在其發佈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藍皮書中預測,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在2024年是10.17億美元,至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會達到150億美元。

藍皮書還透露,從各家廠商應用規劃來看,中短期內,人形機器人將主要集中應用於工業製造、倉儲物流、民生服務及特種應用領域;中長期內,人形機器人的目標將是走進千家萬戶,爲家庭場景提供相關服務。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 今年以來,人形機器人工業領域的落地探索,幾乎都發生在汽車工廠之中。

除了人形機器人技術與汽車製造技術存在同源性外,車廠無法解決總裝車間零散的非線性場景、柔性場景較多的問題,而當前車廠用人成本偏高,招工困難的問題固然存在,因此人形機器人才會作爲一個選項,被頻繁地引入車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