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款人形機器人首發首展 大模型落地工業場景|工博會搶先看
《科創板日報》9月24日訊(記者 黃心怡)9月24日至28日,第24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簡稱“工博會”)將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科創板日報》記者提前探館,於開展前一日來到工博會現場。
總展覽面積28萬平方米的工博會吸引了全球28個國家和地區的2600家參展商,共設置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應用展、智慧能源展、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展、機器人展、新材料產業展和科技創新展等9大專業主題展。
記者在現場看到,埃斯頓酷卓攜其首臺人形機器人首次亮相,其身高170cm、單臂負載5kg、步行速度每小時3km,兩個手臂分別擁有7個自由度和6個自由度。埃斯頓酷卓CTO臧家煒向《科創板日報》介紹,目前的人形機器人屬於第一代產品,後續將在此基礎上逐漸推出各種產品形態,包含帶雙軸的、不帶雙軸的,底下加移動底層等等形式,這樣其負載能力也會隨着產品規格的變化不斷提升。
“大家都知道馬斯克的機器人用的是線性關節,它的剛度更強,負載能力更強,實際上我們也在研究線性關節技術。未來在一些產品升級項目上,線性關節技術也可能逐漸落地到我們的實際產品當中來。”臧家煒提到。
節卡機器人的JAKA K-1人形機器人在本屆工博會面向全球首發首展。JAKA K-1採用擬人型構造,集大腦、小腦、雙臂、雙足、力覺傳感器和視覺系統等組件爲一體,高1.8米,全身具有29個活動關節(不包含靈巧手),雙臂共有14個自由度,擁有±0.1mm重複定位精度。
“本次推出的JAKA K-1人形機器人,在力量上,手臂採用了高剛度一體化關節,目前單臂就可以提起3-5公斤的重物。肢體上,通過雙支撐結構把大腿、小腿和腳面連接起來,使機器人立得住、立得穩。關鍵的小腦部分,已經可接收指令對全身進行運動控制,絕對運動精度能夠達到±0.1毫米。“下一步,我們會優化步態算法,讓雙足動起來。”節卡機器人研發總監李順衝博士表示。
在中科新鬆展臺,多可協作機器人攜全系列3-30kg協作機器人及20+主題應用亮相。多可協作機器人將AI和大模型進行深度融合,可實現書法機器人、拍照機器人以及雙臂具身智能抓取等。其中,多可協作雙臂具身智能抓取站可以通過語音指令,讓它準確抓取蘋果、牙膏等物品,完成從物體識別、抓取規劃到精準放置的全過程。
多可智能拍照機器人則採用實時人臉跟蹤、手勢關鍵點跟蹤、圖生圖大模型等關鍵技術,操作便捷,通過簡單的手勢指令觸發拍照功能,並生成多種風格的圖片。
三菱電機將在工博會首發創新型一體化控制器。魔方還原機器人TOKUFASTbot在現場也極爲吸引人眼球,可以實現0.305秒還原魔方,這一速度在今年5月刷新了吉尼斯紀錄。
據工作人員介紹,基於成熟的電機制造繞線技術,TOKUFASTbot配備了三菱電機的高速、高精度定位技術。通過AI色彩識別算法,實現瞬時顏色識別,計算過程更快、更準確。採用三菱電機CC-Link IE TSN開放式工業網絡,以及高速、高精度、高響應的J5系列伺服系統等產品,實現了設備之間的高速通訊,在0.009秒內完成了90度的旋轉。
本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上汽集團將展示多款基於七大技術底座的自主新能源車。其中,榮威D家族旗下首款SUV車型,“長續航新主流混動SUV”榮威D5X DMH搭載1.5T超級混動系統,內置了全新的斑馬智行車機系統,配備了L2級地平線視覺智駕輔助系統,。
此外,上汽集團還帶來中國汽車行業首個純電專屬系列化平臺“上汽星雲”。該平臺涵蓋了驅動、儲能、底盤、熱管理等軟硬件系統,是一個能夠靈活兼容未來科技、不斷完成自我進化的超級平臺。能耗方面,“星雲”平臺能實現高效的能量使用效率,“一度電續駛里程”將挑戰行業領先的12公里目標,比現有水平提升超30%。
西門子首款用於工業環境中工程設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 Industrial Copilot for Engineering此次亮相中國。這款產品能夠快速生成複雜的PLC代碼、形成HMI圖形化界面,幫助自動化工程師減少重複性工作、提高生產能力、縮短開發時間。
“只需要把需求在Copilot做詳細的描述,Copilot就會爲工程師提供一個基礎的代碼,然後工程師只需要對這段代碼去進行檢查或者簡單的調整,而不需要從零搭建,很大程度降低工業產品的設計和開發的難度。”相關人員向記者表示。
在工業大模型方面,浪潮智能生產的“智產大模型”,聚焦裝備、電子、食品、紡織、石化、採礦、鋼鐵、鋁業等八大行業,以模型即服務(MaaS)支撐垂直行業大模型,以及面向產品研發、工藝優化、設備運維等業務場景的智能體應用開發,打造智能生產數據分析平臺。同時,以“大模型+小模型”融合應用的方式,輸出生成式及確定式能力,助力製造業企業智改數轉。例如,福建東亞機械應用智產大模型,微調機器視覺數據,生產效率提升20%,產品合格率從90%提高至99%。
施耐德電氣也展示了在人工智能、數字孿生、5G等前沿技術和工業軟件的投入。其中,施耐德電氣將其在製造業和各行業領域的專業知識與大語言模型、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AI技術相結合,將AI技術成功應用於工藝流程優化、工業全流程減碳、能耗精細化管理、空壓機能效提升、動態製冷提效、預測性維護等工業場景,賦能生產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