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藤一二根”,志願軍用中文諧音喊的英語,英軍居然聽懂了

“葡萄藤一二根”,志願軍用中文諧音喊的英語,英軍居然聽懂了!

1950年12月的一天,50軍149師師部通訊員突然跑到445團2營4連的駐地,找到文化教員莫若健,還顧不上緩口氣,拉上他就走。莫若健問道:“什麼事這麼急?”通訊員說:“前面抓了個舌頭,是個美國兵,幾個翻譯都對不上,只能找你這個懂八國英語的人了。”

抓獲聯軍俘虜

原來,此時的莫若健不但是4連的文化教員,還是師政治部敵工組的副組長。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時,莫若健纔剛剛中學畢業。別看是中學生,在那個文盲率90%的時代,中學生已經算是知識分子了。尤其是莫若健的老師是當時著名的翻譯家呂叔湘,這使得莫若健的英語口語相當流利。

第一次戰役中,志願軍俘虜了美英軍就多達1800餘人,爲了完成審訊工作,149師成立了敵工組,共配有3名英語翻譯、1名朝語翻譯,莫若健就是其中之一。

莫若健後來成爲英語老師,晚年免費教人學英語,被評爲中國好人

在審訊中,莫若健的英語水平讓大家刮目相看。俘虜中有英國人、美國人、加拿大人,莫若健一一甄別。旁邊的戰士欽佩得五體投地,悄悄地問:小莫老師,你會說幾國話啊?莫若健說:我會說英語,只要說英語的國家,都能聽懂。

戰士又問:有幾個國家能聽懂啊?莫若健一數,16個國家裡有8個是說英語的。戰士更加欽佩了,從此之後到處給他宣傳:小莫老師能說8國英語!莫若健的名氣迅速地大了起來。

志願軍抓獲的聯軍俘虜

這次師裡抓了個舌頭,作訓科長丁永年帶着師部的英語翻譯突擊審訊,但師部的英語翻譯閱讀能力可以,口語水平卻不敢恭維,和美軍俘虜說了半天,誰也沒聽懂對方在說什麼。丁永年情急之下,想起了“懂八國英語”的小莫老師,於是趕緊讓通訊員去把他請來。

果然,小莫老師一來情況就不同了。這名美軍俘虜本來就有些口音,再加上緊張,再加語無倫次。幾乎每句話裡都有夾帶着一句“求你們別殺我”,再顛來倒去也難怪師部翻譯聽不懂了。

俘虜裡各國人都有

莫若健一邊用英語安撫俘虜的情緒,一邊向他提問。有一些他也聽不太懂,就向對方詢問。在外人看來,兩個人說得滔滔不絕。聞訊趕來的代師長金振鍾也直誇莫若鍵:“這個小同志不錯!”最後莫若健終於摸清楚了情況。

原來這名俘虜只是一名下士,師裡這麼重視他,是因爲他帶着兩部步話機,這個東西很多志願軍戰士還是第一次見。此時志願軍的通訊設備只能配備到團一級,營以下都是靠通訊員傳達命令。如果通訊員不幸犧牲,許多營、連都是以戰鬥到最後一人爲戰鬥結束的標誌。

志願軍用英語寫的標語:別再爲華爾街賣命!這不光要懂英語,還要懂美國政治

因此,當俘虜一名帶着兩部步話機的美軍,大家還以爲抓到了重要人物,結果只是一名下士。據俘虜介紹,美軍的通訊設備配備到排,有的部隊甚至配備到班。巨大的差距讓在場的人都唏噓不已。上完了“技術普及課”的金師長感慨道:美軍裝備這麼好,卻這麼不經打!

經過這次事件之後,莫若健的名氣更大了。師裡讓他開個補習班,讓更多的戰士至少學會幾句常用的英語,比如繳槍不殺、舉起手來、我們優待俘虜等。針對很多戰士根本沒有基礎的情況,他用中文諧音編了《英語喊話歌》:

被俘虜的英軍皇家來複槍團士兵

學會那個喊話,好處真叫多啊!見到敵人叫“哈嘍”,“撒暖得爾”(Surrender)是投降,“漢子阿普”(Hands up)是舉手,“發樓米”(Follow me)是跟我走。“威爾吹體由”(Well-treat you)是優待俘虜,“鋪當由兒鋼”(Put down your gun)是繳槍,“卡莫奧特“(Come out)是出來,出來那個投降吧!

但戰士部終究基礎太差,很多中文諧音也走了樣。比如“put down your gun(繳槍)”最後變成了“葡萄藤一二根”。當英軍皇家來複槍團和第八騎兵團被包圍時,“葡萄藤一二根”的喊聲在戰場上此起彼伏,英國兵居然也聽懂了,都乖乖的放下了槍,舉起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