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科學大師講壇”驚豔首講,成爲闡釋科學思想的大平臺

11月15日下午,歷經長時間精心籌備,由上海市政協發起並主管,上海市政協科技和教育委員會、復旦大學、中共上海市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復旦大學承辦,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協辦的“浦江科學大師講壇”正式開講。

在講壇永久會址復旦大學相輝堂,從科學的定義出發,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主報告人邁克爾·萊維特講述了計算生物學如何從一個現代生命科學中的“邊緣”學科一躍成爲引領性的龍頭學科的過程,討論了“無用”的基礎科學和“有用”的應用科學之間的深層依賴關係,啓發人們重新思考和認識這二者的有機結合方式,在從事科學研究時該如何選擇深入鑽研的方向。以及所揭示的深刻的科學發展規律及方法論的啓示,同時也討論“無用”的基礎科學和“有用”的應用科學之間的深層依賴關係。

“地球上最具智慧的是什麼?是電腦嗎?是某個人嗎?是諾貝爾獎得主嗎?”演講中,萊維特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表示, “基礎科學研究就像買彩票,你無法預測結果,但你可以多買幾張‘彩票’,這更有助於得到一流的發現。”在萊維特看來,基礎科學研究就像螞蟻尋找隱藏起來的食物一樣,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因此遇到困難與失敗在所難免。

復旦大學複雜體系多尺度研究院院長馬劍鵬在報告中指出,“計算”已滲透到現代生物學研究的每個角落,設計新型非自然蛋白以及開發新功能、新藥物、新材料是目前計算生物學領域的研究目標。馬劍鵬介紹了AI如何賦能大分子新藥設計總架構,以及復旦複雜體系多尺度研究團隊所取得的研究進展。他表示,新藥研發是系統工程,“不同方向的專業人才需要保持步調一致,在統一指揮下進行‘大兵團會戰’”。

復旦大學人工智能創新與產業研究院院長漆遠希望,用人工智能賦能科學發現,用原始創新推進科創發展,而這個目標需要體系化創新環境、複合型人才以及深層創新服務。“我們需要構建一個AI for Science的開放性平臺,它不光能推進科研本身,和生命科學、化學、物理學結合,同時也正全面向產業深入,推動製藥業發展、智慧醫療、健康管理碳中和等。”

三位報告人精彩的分享讓各方認真傾聽。據主辦方11月15日晚統計,各媒體平臺及各主辦方、上海市各大高校各類媒體平臺直播“浦江科學大師講壇”流量近300萬。“生物進化中不是最適者生存,而是最具多樣性者生存,多樣性使人們變得聰明。”“有算力就有權力,新藥設計首先是個計算生物學問題。” “人工智能助力科研不僅事關基礎研究,更要將人工智能與產業應用結合起來,用原始創新推進科創發展。”……這些報告中的“金句”也很快在政協委員微信羣、讀書羣中流傳開來。

“希望科學能讓更多人理解”是萊維特選擇在浦江科學大師講壇開講的原因,也是市政協作爲發起和主辦方“創設世界上第一個講科學思想的講壇,打造闡釋科學思想的大平臺”的初衷之一。“講壇首講就有這樣高的起點,令人震撼!匯聚與傳播科學思想對於助力上海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具有重要意義。這個講壇,太及時了。”市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史吉平激動地說。市政協常委、市科技企業聯合會會長方奇鍾則說:“科技企業聯合會的會員們都收看了直播,感受到了頂尖科學思想的衝擊、魅力,希望講壇能成爲‘百年老店’,帶來更多引領性的科學思想。”首講精彩並引起強烈反響,實現初衷,開啓依託講壇發科學之聲、匯合作之力、聚創新之勢航程。

原創 政協頭條

作者:政協頭條記者 戚爾達

編輯:楊驍希、吳文彥

你關心的,我們極力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