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無陪護”病房需邁幾道坎?

新聞背景:

爲避免“一人生病全家忙”,目前全國不少地方開展“無陪護”病房服務,醫療機構可按需聘用數量適宜、培訓合格的醫療護理員,爲患者提供照護服務,實現無家屬陪護或家屬只陪不護。

“無陪護”病房乃大勢所趨

隨着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的加速到來,老年人患病住院的情況越來越普遍,而其家屬往往不能全身心陪護。對家屬來說,全天候陪護固然可以彰顯親情,但也意味着工作生活無法正常開展。家屬陪護如果不夠專業,對病人健康非但沒有幫助還可能造成損害。對少子甚至無子的家庭而言,家屬陪護更是不切實際。【詳細】

“無陪護”病房的設立,彰顯了醫療服務理念的提升。它不僅體現了醫療機構對患者個性化需求的深刻洞察,也是構建和諧社會、提升全民健康福祉的重要舉措。在“無陪護”病房中,患者能夠得到更加專業、細緻、連續的護理服務。此外,“無陪護”病房還促進了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了醫療服務效率,爲構建更加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體系奠定了基礎。【詳細】

需補齊護理人才短板

“無陪護”病房服務雖好,但護理人才隊伍規模的不足卻成爲其發展的瓶頸。一方面,隨着“無陪護”病房需求的快速增長,對醫療護理員的數量需求和質量需求會急劇增加;另一方面,現有的醫療護理教育體系尚不能完全滿足這一新興領域對專業人才的培養需求。【詳細】

這就需要完善多部門協同機制,加強護理隊伍建設,推進護理員的規範化、標準化。只有加大人才供給和培訓力度,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才能更好地建設“無陪護”病房。【詳細】

讓“無陪護”病房在呵護中不斷壯大

“無陪護”服務,歸根到底還是住院患者生活護理服務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的課題,一邊應持續優化擴大供給,另一邊則要穩定和擴大需求,相互協調才能促進服務的成熟與普及。【詳細】

作爲一種全新的的醫療服務形式,“無陪護”病房的發展不只需要醫衛工作者付出不懈努力,也應從體制機制上夯基築底、樹牢根本。明確專業護理員職責、權利、待遇,方能確保這一職業引得來、留得下有志人才。打通醫保渠道,健全醫療糾紛處理機制,方能確保患者權益得到保護。讓相關制度更周延、完善,便可以爲“無陪護”病房模式的發展壯大提供有力護航。【詳細】

(以上綜合人民網、揚子晚報、雲南網)

V視角:

@鉛醫薔薇:就我自己的臨牀經驗來看,經過專業培訓的護工確實比很多家屬的醫學知識多一些。

@風日無欺:“無陪護”病房是否要花更多的錢?

@霧裡看花:應該推廣“無陪護”病房,如果讓獨生子女連軸轉,就得和父母做病友了。

@乙木:聘請護工不能成所有患者的“必選項”。

@老孫:護理員要專業。

中國經濟網編後語:

長遠看,“無陪護”病房契合了社會需求,然而從目前的各地實踐來看,推而廣之仍有幾道坎要邁。比如,建設“無陪護”病房的錢從何而來?護理員、護士人手不足如何解決?醫院如何保證護理質量?“無陪護”不是無人陪護,只有人、財、制度等方面的支撐和保障跟上來,“無陪護”病房才能實現“突圍”、逐漸普及,讓更多患者家庭感受到溫暖。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

(責任編輯:武曉娟)